好的,让我们重新解释Cell-Defined BWP (CD BWP) 和 Non-Cell-Defined BWP (NCD BWP),并结合RedCap终端和非RedCap终端的应用进行说明。
一、定义
-
Cell-Defined BWP (CD BWP)
- 定义:由网络(基站)通过RRC信令为终端配置的带宽部分。这些BWP的参数(如频域位置、带宽、子载波间隔等)是明确指定的。
- 特点 :
- 终端在这些BWP上进行持续监听,以接收调度信息和其他控制信号。
- 通常用于常规的数据传输和控制信道的监听。
-
Non-Cell-Defined BWP (NCD BWP)
- 定义:未被网络显式配置的带宽部分。这些BWP可以在特定条件下临时激活,以满足特定需求。
- 特点 :
- 终端在这些BWP上不进行持续监听,仅在需要时临时激活。
- 通常用于突发数据传输或特殊场景下的按需通信。
二、在RedCap终端和非RedCap终端中的应用
1. RedCap终端(Reduced Capability终端)
- 需求特点:低功耗、低数据速率、间歇性通信。
- CD BWP配置 :
- 网络为RedCap终端配置窄带宽(如10MHz)和低SCS(如15kHz)的CD BWP,以降低功耗。
- 示例:一个工业传感器每小时上报一次数据。网络为其配置一个窄带CD BWP,终端在特定时隙(如DRX周期)激活该BWP,其余时间休眠。
- NCD BWP使用 :
- 当RedCap终端需要紧急上报异常数据(如温度超限)时,网络可以通过DCI动态指示其切换到NCD BWP的特定资源块(RB)进行传输。
- 示例:智能电表在非活动期处于NCD BWP状态,收到网络唤醒信号后,临时使用NCD BWP中预分配的Grant-Free资源发送突发数据。
2. 非RedCap终端(如智能手机、AR/VR设备)
- 需求特点:高吞吐量、低时延、持续连接。
- CD BWP配置 :
- 网络为智能手机配置宽带宽(如100MHz)和高SCS(如30kHz)的CD BWP,以支持eMBB(增强移动宽带)业务。
- 示例:用户观看4K视频时,终端持续监听CD BWP接收高频调度,确保下行速率稳定在200Mbps以上。
- NCD BWP使用 :
- 在非活跃状态(如后台待机),网络可能将终端切换到NCD BWP以节省能耗,仅在需要时通过PDCCH唤醒。
- 示例:智能手机在待机时,NCD BWP仅保留最小监听窗口(如Search Space Set),收到来电或推送通知后立即切换回CD BWP。
三、对比与典型场景
特性 | RedCap终端(CD BWP) | 非RedCap终端(CD BWP) |
---|---|---|
带宽 | 窄(10-20MHz) | 宽(50-100MHz) |
SCS | 低(15kHz) | 高(30/60kHz) |
激活周期 | 长DRX周期(秒级) | 短DRX周期(毫秒级) |
NCD BWP触发 | 事件触发(如传感器告警) | 网络动态调度(如流量突发) |
四、技术价值
- RedCap终端 :通过CD BWP的窄带配置和NCD BWP的按需激活,实现长时间电池寿命(如3GPP目标的10年),同时支持海量连接。
- 非RedCap终端 :利用CD BWP的高带宽保障用户体验,通过NCD BWP的智能切换平衡能效与性能(如5G能效提升30%)。
总结
- Cell-Defined BWP (CD BWP) 是由网络通过RRC信令明确配置的带宽部分,终端在这些BWP上进行持续监听。
- Non-Cell-Defined BWP (NCD BWP) 是未被网络显式配置的带宽部分,终端在这些BWP上不进行持续监听,仅在需要时临时激活。
- RedCap终端 依赖窄带CD BWP和事件驱动的NCD BWP实现超低功耗,而 非RedCap终端 通过宽带CD BWP和动态NCD BWP切换优化吞吐量与能效。
这种灵活的BWP配置机制使得5G网络能够适应多样化的终端需求,提供高效、节能的通信服务。
您提到的 CD BWP(Cell-Defined BWP) 是5G NR中一种特定类型的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配置方式,与 UE-Specific BWP(用户专用BWP) 形成对比。以下是重新梳理的定义、技术特点及在RedCap与非RedCap终端中的应用:
一、CD BWP(Cell-Defined BWP)的定义
-
核心概念 :
CD BWP是由网络侧(小区)统一定义的带宽部分,其参数(如中心频点、带宽、子载波间隔等)通过系统消息(如SIB1)广播给所有接入该小区的终端。
- 与UE-Specific BWP的区别 :
UE-Specific BWP是网络通过RRC信令为单个终端定制的BWP,而CD BWP是小区级公共配置,所有终端在初始接入时默认使用。
- 与UE-Specific BWP的区别 :
-
典型用途:
- 用于终端初始接入(如随机接入、系统信息读取)。
- 作为公共控制信道的承载(如SSB、CORESET 0)。
- 在覆盖增强场景(如RedCap)中简化终端配置。
二、CD BWP与UE-Specific BWP的协同
-
初始阶段 :
终端开机后,首先监听CD BWP获取小区基本信息(如SIB1),完成随机接入。
示例:RedCap终端(如工业传感器)在省电模式下唤醒时,优先通过CD BWP快速同步小区时序。 -
连接态阶段 :
网络通过RRC重配为终端分配UE-Specific BWP,用于业务数据传输。
示例:智能手机在下载视频时,网络分配更宽的UE-Specific BWP(如100MHz)以提升吞吐量。 -
节能场景 :
终端在空闲态或不活跃期可回退到CD BWP,减少监听带宽以省电。
示例:RedCap可穿戴设备在非活动期仅监听CD BWP的寻呼信道,功耗降低50%以上。
三、CD BWP在RedCap与非RedCap终端中的应用差异
1. RedCap终端(如轻量化物联网设备)
- CD BWP配置特点 :
- 带宽更窄:通常配置为20MHz以下(如5MHz),适配RedCap终端的低复杂度射频能力。
- 子载波间隔更低:采用15kHz SCS,延长符号长度以增强覆盖(如地下车库传感器)。
- 典型场景 :
- 初始接入:RedCap终端通过CD BWP的CORESET 0接收MIB/SIB1,避免支持多BWP的复杂性。
- 寻呼监听:仅在CD BWP的PO(Paging Occasion)时段激活射频模块,实现超低功耗。
2. 非RedCap终端(如智能手机、XR设备)
- CD BWP配置特点 :
- 带宽更宽:通常与小区初始带宽一致(如100MHz),支持高速初始接入。
- 子载波间隔灵活:可能同时支持15kHz(基础覆盖)和30kHz(热点区域)。
- 典型场景 :
- 多BWP切换:终端在CD BWP完成接入后,快速切换到UE-Specific BWP进行eMBB/URLLC业务。
- 载波聚合:CD BWP作为主小区(PCell)的锚点,辅助小区(SCell)使用UE-Specific BWP扩展容量。
四、技术对比与示例
维度 | RedCap终端的CD BWP | 非RedCap终端的CD BWP |
---|---|---|
带宽 | 5-20MHz | 50-100MHz |
SCS | 15kHz(覆盖增强) | 15/30kHz(灵活适配) |
用途 | 初始接入、寻呼、小数据包传输 | 初始接入、控制信道、多BWP切换基础 |
节能增益 | 射频模块激活时间减少70% | 通过快速切换UE-Specific BWP优化能效 |
示例场景:
-
RedCap燃气表 :
燃气表每隔6小时通过CD BWP上报数据。网络为其配置5MHz CD BWP(中心频点3.5GHz,SCS=15kHz),终端仅在预设时间窗口激活射频模块监听CD BWP,其余时间深度休眠,年功耗低于1Wh。
-
智能手机高清直播 :
手机在CD BWP(100MHz带宽)完成初始接入后,网络动态分配一个80MHz UE-Specific BWP(SCS=30kHz)用于4K视频流传输,同时保留CD BWP用于控制信令(如HARQ反馈)。
五、总结
CD BWP作为小区级公共带宽部分,是5G终端(尤其是RedCap设备)实现快速接入、简化设计、降低功耗的关键技术。RedCap终端通过窄带CD BWP最大化能效,而非RedCap终端利用CD BWP作为多BWP协同的锚点,平衡性能与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