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悟。
是怎么个事呢?
由于业务需要,去对接了公众号智能接口,微信翻译(提供英汉、汉英文本翻译服务)。

微信翻译接口,是基于业界最前沿的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技术研发。现阶段微信翻译支持英汉及汉英的翻译,在翻译质量上均达到业界领先水平。
目前服务于微信对话翻译、朋友圈翻译,后续会陆续用于更多的场景,为亿级微信用户提供优质的翻译服务,实现无障碍的跨语言沟通体验。
依照开发文档,请求参数包括 URL 参数access_token(调用凭证)、lfrom(源语言,zh_CN 或 en_US)、lto(目标语言,zh_CN 或 en_US)。源内容放body里或者上传文件的形式(utf8格式,最大600Byte)。

参数lfrom传了"zh_CN",lto传了"en_US",body为空的情况下,接口返回错误提示"no voice data"。

看着是说没有语音数据,这不是个文本翻译接口吗?怎么还用上语音了。我真的会谢。

于是在body传了个2s,9.41KB的mp3音频文件,这时候又返回错误提示"invalid args size",看着是说参数大小不对。
哦,文档说最大600Byte,这个文件大小确实超了。

但问题是,就算是1KB 的文件都会超过600Byte呀,这还怎么用。心态要崩了呀。。。

写着文本翻译,正常理解不就是中英文本互译吗?然后试着在body里面传了中文"你好吗"。

返回结果倒是成功,但是不知道是个啥的结果,额。。。

微信生态开发,你们都晓得的吧,又找不到在线技术咨询,这种不确定性,有时候对开发者评估项目的可实现性是有一定影响的。少不了又要和产品经理扯了。
对接第三方,接口可用性和开发文档何其重要,请求参数注释又是重中之重。
因为于开发者来说直接面对的就是开发文档,参数能传正确与否,就看注释写的意思如何。
或者接口在返回提示的时候更具体些,对接人员不就一下明白错误出现在哪里了吗。你们说这接口谁开发的,开发文档是谁写的,是不是要扣绩效。
作为开发人员,难免会去对接一些第三方的接口,难免会遇到一些坑。接口一直对,坑就会一直遇。

刷一道面试题
Java的synchronized和lock有哪些区别?

谢谢你看我的文章,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转发、在看三连吧,感谢感谢。那我们,下次再见。
您的一键三连,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
山水有相逢,来日皆可期,谢谢阅读,我们再会
我手中的金箍棒,上能通天,下能探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