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光谱相机助力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农业用地调查

国家政策背景:耕地保护,国之大者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国家将耕地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要求。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明确要求对耕地用途实施最严格的管制,确保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生产。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国发〔2025〕9号)正式发布。根据通知,国务院决定于2026年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条件、粮食和大食物生产情况、农业新质生产力情况、乡村发展基本情况、农村居民生活情况等,普查工作要求创新方法手段,加强现代化调查手段的应用,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准确测量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查清设施农业状况。

在此背景下,精准、高效、动态地掌握耕地利用现状,及时发现并制止违规占用耕地(非农化)和在耕地上种植非粮作物(非粮化)行为,成为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关键挑战。传统依靠人工实地核查的方式,存在效率低、成本高、覆盖难、时效差等痛点,亟需科技赋能。

多光谱相机的技术优势

多光谱相机搭载于无人机平台,能够捕捉地表物体在多个特定光谱波段(远超肉眼可见的RGB三色)的反射或辐射信息。这赋予它独特的优势:

精细识别地物类型: 不同地物(如作物、树木、水体、裸土、建筑)具有独特的光谱"指纹"。通过分析这些光谱特征,可精确区分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等。

监测作物生长状态: 特定波段组合(如近红外与红边的反射率)可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叶绿素含量等指标,有效识别作物类型(如区分水稻、小麦、玉米)、评估作物长势和健康状况。

大范围高效覆盖: 卫星可实现大区域周期性普查,无人机可灵活应对重点区域高频次、高精度详查,形成"天-空"一体化监测网络。

客观性与可追溯性: 获取的是客观的光谱数据,形成可追溯、可核查的电子证据链。

多光谱相机在耕地保护中的核心应用

一、高精度耕地面积统计与动态监测:

精准测绘: 利用多光谱数据,结合人工智能图像分割算法,可自动、精准地勾绘耕地地块边界,计算实际耕种面积,远超传统统计方法的精度。

二、年度变更调查: 定期获取影像,自动比对前后时相,高效识别新增或减少的耕地范围,掌握耕地数量动态变化,为占补平衡、进出平衡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永久基本农田核实: 辅助核查永久基本农田地块位置、范围是否准确,是否被占用或改变用途。

三、"非农化"用地智能识别:

1.建设占用监测:清晰识别在耕地上新建的房屋、厂房、道路、硬化场地(如停车场、休闲广场)、堆场、挖湖造景等。建筑、水泥、沥青等硬化地表具有与自然土壤和植被截然不同的光谱特征,极易被检测出来。

2.非法采矿与取土:识别因采矿、挖沙、取土等活动导致的耕地破坏区域。

3.违规"大棚房"与绿化造林: 发现以设施农业为名行非农建设之实的"大棚房",以及在耕地上违规植树造林(生态林、经济林)的行为。

4."非粮"种植行为精准发现:

作物种类识别: 通过分析不同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等)与非粮作物(如苗木、果树、草皮、观赏花卉、中草药)或经济林(如桉树)在不同生长期的光谱特征差异,准确判断耕地实际种植类型。

5.撂荒地识别: 利用植被指数(如NDVI)长时间序列分析,识别长期无植被覆盖或植被覆盖极低的疑似撂荒耕地。

6.养殖坑塘识别: 发现违规将耕地开挖成鱼塘、虾塘等养殖水面的行为。

应用流程

  1. 数据获取: 根据任务需求(普查/详查)选择卫星或无人机平台,规划航线和拍摄时间(避开云层,选择作物特征明显时期)。

  2. 数据处理: 进行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几何精校正、图像拼接等预处理。

  3. 智能解译:

  1. 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分类器自动识别耕地、非农建设用地、非粮作物等地类。

  2. 计算关键指标(如NDVI)并设定阈值,识别低活力区域(撂荒)或特定作物类型。

  3. 进行多时相变化检测,自动提取变化图斑(新增建设、作物类型转变)。

  4. 结果输出与核查: 生成耕地分布图、非农非粮疑似问题图斑分布图及详细清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精准定位,推送至基层田长或执法人员开展现场核查举证。

  5. 闭环管理: 核查结果反馈至管理平台,为执法整治、耕地恢复、目标责任考核提供依据,形成"监测-发现-核查-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

核心价值

效率倍增: 大幅提升监测覆盖范围、频次和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精度提升: 提供客观、准确、可量化的耕地利用数据,减少人为误差。

早发现早制止: 对"非农化"、"非粮化"苗头性问题实现"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降低后期整改难度和损失。

科学决策: 为耕地保护规划、占补平衡、土地整治、农业补贴发放等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压实责任: 技术手段使监管"长牙齿",倒逼地方落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

在严守耕地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时代使命下,多光谱相机凭借其强大的地物识别与监测能力,已成为耕地保护不可或缺的"科技天眼"。它赋能管理部门以更高的效率、更准的精度、更快的响应,织密耕地保护网,让每一寸耕地都得到有效监管,为筑牢大国粮仓、端牢中国饭碗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拥抱科技创新,是实现"藏粮于地"战略、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必由之路。

相关推荐
格林威23 分钟前
工业相机如何通过光度立体成像技术实现高效精准的2.5D缺陷检测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数码相机·yolo·计算机视觉
点灯小铭1 小时前
基于MATLAB的车牌识别系统
开发语言·单片机·数码相机·matlab·毕业设计·课程设计
格林威7 小时前
工业检测机器视觉为啥非用工业相机?普通相机差在哪?
人工智能·数码相机·yolo·计算机视觉·视觉检测·相机
格林威15 小时前
机器视觉检测的光源基础知识及光源选型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数码相机·yolo·计算机视觉·视觉检测
Hi2024021720 小时前
使用 Apollo TransformWrapper 生成相机到各坐标系的变换矩阵
数码相机·线性代数·矩阵·自动驾驶·apollo
nenchoumi31191 天前
全网首发!Realsense 全新 D555 相机开箱记录与 D435i、L515、D456 横向测评!
数码相机·计算机视觉·机器人·ros·realsense
简单说鸭1 天前
ScanNet: Richly-annotated 3D Reconstructions of Indoor Scenes 数据集构建
数码相机
文弱_书生2 天前
关于对鱼眼相机图片进行畸变校正的两种思路
数码相机·鱼眼畸变校正·传统几何方法·深度学习方法
疾风铸境2 天前
qt+halcon开发相机拍照软件步骤
数码相机·qt·halcon·拍照
北岛三生2 天前
ISP(图像信号处理器)
图像处理·数码相机·测试工具·计算机视觉·测试用例·模块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