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 ,automatic semicolon insertion,自动分号插入机制,它是一种程序解析技术 ,它在 JavaScript 程序的语法分析(parsing)阶段起作用。
根据 ES6 规范,某些 JS 语句需要用;
来表示语言结束,而某些情况下;
可以从源码中省去且不会报错,此时我们可以认为;
被 parser 自动插入到符号流 当中去了(这只是形象上的比喻,并没有真实发生,代表编译器在没有分号的情况下也正确理解了程序员的意图),这种机制称为 ASI。
🌟行结束符
CR -- 回车 --> \r
LF -- 换行 --> \n
编辑器不会优先 启用 ASI 机制,在遇到行结束符时,编辑器总是试图将行结束符分隔的语句当成同一条语句来解析(有特例),实在不符合正确语法的情况下就会退而求其次,启用 ASI 机制,将分隔的语句当成两条语句处理。比如:
javascript
var a = 1
var b = 2
// 此代码段的符号流为 var a = 1 \n var b = 2
// parser 从左到右解析这个符号流
var a = 1 var b = 2 // Uncaught SyntaxError:Unexpected token 'var'
// 于是报错了,不甘心的 parser 启用 ASI 再次尝试
var a = 1; var b = 2 // 没有报错,解析通过
需要注意的是 JS 中存在几个"脆弱符号",可能导致在 parser 解析符号流的时候误解程序的意图。
"脆弱符号"有:[
、(
、/
、+
、-
。
javascript
var num = 5
+new Date() - new Date(2009, 10)
// 此代码段的符号流为 var num = 5 \n +new Date() - new Date(2009, 10)
// parser 从左到右解析这个符号流
var num = 5 + new Date() - new Date(2009, 10) // 由于 + 有二义性,所以没有语法错误
// 程序意图被曲解
处理这类情况的办法是,在"脆弱符号"前面显式地加上防御性分号。
按理说,ASI 是一种备用选择 ,然而 ECMAScript 中,有几种特殊语句是不允许 行结束符存在的,如果这种特殊语句有行结束符,parser 会优先认为行结束符表示语句结束,这时 ASI 不再是候选机制,而是优先启动。
特殊语句:return
语句、块语句、空语句、continue
语句、break
语句、throw
语句、箭头函数、yield
表达式、后自增/自减表达式。
javascript
function a() {
return
{};
}
a() // undefined
// 本来,parser 解析后应该是这样的
function a() {
return {};
}
a() // {} (empty object)
// 实际输出并不符合预期,因为解析结果实际上是这样的
function a() {
return;
{}
;
}
a()
// 函数体内的代码被解析成了 return 语句、块语句和空语句三条单独的语句
有备用开启 ASI 的,有优先开启 ASI 的,也有不会开启 ASI 的情况。
那就是for
循环语句,for
循环语句头部的 3 个条件语句必须 有分号隔开,不然 parser 不会自动添加。
写在最后
One day you'll leave this world behind. So live a life you will remember! --- Avicii
我是暮星,一枚有志于在前端领域证道的攻城狮。
优质前端内容持续输出中......,欢迎点赞 + 关注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