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 Operational Data Hub?它因何而生,又为何能够在当下成为技术共识?

在不久前的 MongoDB 用户大会·新加坡站,TapData 联合创始人兼 COO Robin Losey 分享了企业在构建实时数据平台过程中所面临的关键挑战,并提出了"Live Operational Data Hub"这一架构思路------这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即通过一个可查询、可复用的实时数据层,打通多个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服务于运营系统与业务团队的实时决策需求。本文将围绕 ODH 这一架构范式,探讨它为何在当下重新受到关注,又如何演进为解决企业数据孤岛与集成成本的现实路径。

作为一名企业架构师,你一定对企业数据管理(EDM)所消耗的大量时间与成本再熟悉不过。但如果你的公司和大多数企业一样,约 60% 的 IT 成本都花在了 ETL 和相关的数据集成任务上------这些工作不仅价值有限,而且极其耗时耗力。企业往往只是为了在多个系统之间复制数据,就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和预算。

然而,事情可以有另一种做法。Operational Data Hub(ODH,可理解为:业务数据中心)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概念,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架构中的关键模式。它代表了一种支撑多个业务线的统一数据架构设计,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纳。

正如 Erie Insurance 的高级解决方案工程师 Brian Novacek 所说:"Hub 正在取代数据集市、数据仓库......所有那些传统组件。它作为核心系统之外,统一、可信的数据记录来源,为各类应用提供实时支撑。"

ODH 不仅仅是另一种集成方案,更是一个贯穿数据采集、同步、处理与交付的战略性平台,为企业提供更清晰、更统一、更高效的数据架构选择。

Operational Data Hub:构建现代数据驱动架构的关键

Operational Data Hub 是一个强大的数据管理平台,位于数据消费与数据交付的交汇点,专为实时或近实时数据依赖的敏捷业务场景而设计。ODH 从各类源系统中摄取数据,并将其高效传递给数据消费者,包括各类应用、业务流程或职能团队。作为数据流动的核心枢纽,ODH 能够无缝接入、处理来自多源的数据,助力企业构建现代化的数据驱动应用,开展运营分析,获取实时洞察。

整体而言,数据中枢架构帮助企业提升运营效率、改善数据一致性,并为关键业务操作提供更快的响应能力。它能够打破信息孤岛,将来自多个系统的数据统一聚合,并以运行时可用的形式支持实时事务处理与业务操作,成为企业实现数据资产活化与实时智能的关键一环。

ODH 因何而生?

ODH 这一架构模式的出现,源于企业技术基础从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向新型架构的转变。关系型数据库要求在数据接入之前,先进行大量的模型设计和严格的模式定义------每一条数据都必须在模型中预留明确位置,才能被写入。这种高昂的前期建模成本,尤其在应对复杂、多变的数据集成需求时,显得极不经济,也极不灵活。

而 ODH 架构则摆脱了这种限制,其基础通常是多模型(multi-model)的 NoSQL 数据库。通过文档型数据模型,多模型数据库具备"模式无关"但"可感知模式"的特性------无需预定义复杂模式结构,就能以更低的成本加载多源异构数据,极大地提升了集成灵活性与效率。

ODH 所依赖的多模型数据库,具备以下关键特性:

  • 灵活的文档型数据模型:支持任意类型的数据结构,无需结构约束,适应业务的快速变化。

  • 强大的索引能力:数据一经摄取即可被查询,甚至在尚未清洗完成之前,也能快速响应分析请求。

  • 复杂语义关系建模能力:支持在数据内部及跨数据之间构建丰富的语义关系,满足高级分析与数据关联需求。

  • 数据与元数据共存机制:使数据治理更具可操作性,便于权限管理、审计追踪与合规控制。

  • 弹性扩展能力:可横向扩展以支撑企业级海量数据处理。

  • 安全与加密机制完善:支持数据的安全聚合与共享,确保敏感信息在整合过程中受到保护。

正是由于这一系列技术特性,ODH 成为传统数据集成架构的理想替代方案,为现代企业构建高效、敏捷、可持续演进的数据底座提供了全新路径。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向 ODH?

ODH 通过提供对最新数据的即时访问能力,使企业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信息充分的决策。这种实时的数据获取能力,使企业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客户需求波动以及新兴商机,把握先机、快速响应。

借助 ODH,企业可以统一整合来自多个异构系统的数据源,打破数据孤岛,实现集中式管理。统一的数据架构不仅提升了数据质量,也确保了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一致性与可复用性。

ODH 拥有出色的可扩展能力与高性能架构,能够应对海量数据的持续增长以及日益复杂的业务场景。无论是数据量激增还是访问频率上升,ODH 都能确保系统稳定运行,为企业提供持续、可靠的数据服务。

ODH 构建了一个面向实时数据的敏捷分析空间。企业可基于该平台应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复杂事件处理等先进技术,快速洞察业务模式与潜在问题,实现运营策略的持续优化与迭代。

通过集中化管理机制,ODH 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与合规治理。从数据质量控制、安全协议执行,到满足行业监管要求,ODH 提供了完善的治理框架,增强了企业对数据的信任度与透明度。

从"观察业务"到"运营业务":ODH 的转型价值

传统数据仓库主要用于解决"观察业务"的问题,它侧重于分析和报告。而 ODH 则不同,它不仅能够支撑企业"运营业务"的核心场景,还在数据流经全企业的过程中提供实时可观测性和发现能力。ODH 架构的关键特性在于持续的数据加载与查询能力。

过去多年中,行业惯例往往迫使架构师将"运营类系统"与"分析类系统"进行严格分离,形成两套各自独立的数据架构。结果不仅导致数据孤岛长期存在,还在无形中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债务"。

所谓技术债务,是指在系统设计或开发过程中,由于追求快速上线、忽略架构审视或遵循错误经验等原因所造成的"未来必须返工"的技术问题。这种债务不一定是故意为之,很多时候是缺乏更优解决方案或盲目遵循行业旧有经验所致。

而 ODH 提供了一种快速修复技术债务的路径。作为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集成的出色方案,ODH 不仅释放了数据架构的灵活性,还让原本消耗在重复集成与维护上的资源,能够转而投入到更具创新价值的方向------如新应用的开发、运营智能的优化等。

对于正被企业数据管理难题困扰的组织来说,ODH 很可能正是那个突破口,让企业从繁琐低效的数据管理中解脱出来,转向高效、智能的数据驱动运营。

基于 ODH 架构的实践路径:TapData Live Data Platform 的能力优势

作为实现 ODH 架构的代表性数据平台,TapData Live Data Platform 帮助企业在多源异构系统之间构建统一、实时的数据服务能力,加速业务响应与数据共享。在实践中最大化释放了数据仓库的潜能,为追求高效数据管理与智能分析的企业带来了显著优势:

  • 实时数据同步与处理:TapData 基于日志解析(CDC)机制,实现对主流数据库变更的实时捕获与传输,可在秒级延迟内将数据写入 MongoDB、Doris、ClickHouse 等目标系统,满足运行时数据更新和低延迟数据访问的需求。

  • 高并发扩展与灵活调度:平台支持水平扩展与任务并发执行,可应对 TB/PB 级别的数据流量,并支持多任务链路调度、分布式部署,适配大中型企业复杂的集成场景。

  • 面向分析与服务的多样输出:同步的数据不仅可用于实时分析,还可通过平台内置的物化视图与 API 发布能力,构建面向应用的自助数据服务接口,支撑如 Customer 360、运营看板、实时画像等场景。

  • 数据可观测性:TapData 支持任务级监控、数据校验、链路追踪等,帮助企业实时掌握数据同步状态、保障数据质量,并快速定位问题来源,实现更可靠的数据运营管理。

总结与展望

随着企业对数据实时性、统一性和灵活性要求的不断提升,O 正在成为现代企业数据架构的关键核心。它不仅解决了传统数据仓库的局限,还为企业带来了敏捷、低延迟、具治理能力的统一数据平台。

在这一趋势下,TapData 提供的实时数据平台,正是帮助企业快速构建 ODH 架构的理想选择。无论是多源数据集成、秒级同步,还是低代码 API 服务构建,TapData 都为企业构建智能化、实时化的运营体系提供了可靠的实时数据支撑。

相关推荐
先鱼鲨生24 分钟前
etcd 的安装与使用
数据库·etcd
crossoverJie2 小时前
StarRocks 如何在本地搭建存算分离集群
数据库·后端
潇凝子潇2 小时前
如何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将MySQL单库的数据迁移到分库分表的架构上?
数据库·mysql·架构
这里有鱼汤2 小时前
普通人做量化,数据库该怎么选?
数据库·后端
BOOM朝朝朝3 小时前
Mongo索引
数据库·后端
许野平4 小时前
Rust:如何访问 *.ini 配置文件?
开发语言·数据库·rust·ini·configparser
程序终结者6 小时前
超越边界:MongoDB 16MB 文档限制的 pragmatic 解决方案
数据库·mongodb
正在走向自律6 小时前
SelectDB数据库,新一代实时数据仓库的全面解析与应用
数据库·数据仓库·实时数据仓库·selectdb·云原生存算分离·x2doris 迁移工具·mysql 协议兼容
昵称是6硬币6 小时前
MongoDB系列教程-第四章:MongoDB Compass可视化和管理MongoDB数据库
数据库·mongo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