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在北京出差,我住的酒店到公司的距离大概是2.4公里,这段上班通勤路,不管走路(30分钟)还是骑车(15分钟),我都戴上耳机听书,这给予我一种鲜明记忆:路很宽,阳光从右边来,树很高,沿途常有树荫。
回到重庆,上班需要坐地铁,家到地铁站的距离是20分钟,这段路,我也用来听书。重庆夏天的天气一直很好,上班路上很多车,人行道不规则,阳光从后面来,路上也有树荫。
就这样,每天攒上20分钟,连续近两个月,我听完一本《人体简史》。
将《人体简史》加入书架的原因我已经不太记得,加入的时间更不清楚,只知道大概率来源于《微信读书》的推荐。相较《五代十国全史》《细说宋朝》,我以为听《人体简史》的自己,更认真些,更投入些,因为书中内容,我都很感兴趣。
整本书,将人体各个部分都作了介绍,这些介绍是器官的位置、用处、来源、组成,以及历史中存在过的对它们的研究。
本篇笔记整理到此处,我本想用自己的语言将书中内容作些概述,写到一半之后发现书中标题,就是一个又一个很是吸引我眼球想让我再看一遍的完美总结,于是接下来的内容,是书中章节名的摘抄:
- 制造一个人要花多少钱
- 皮肤:人体最大的器官
- 你和地球都属于微生物
- 大脑:你的大脑80%是水
- 头:没有头,人能活多久
- 嘴:人是最容易被噎死的动物
- 心脏和血液:你分不分手和心脏没有半点儿关系
- 人体的化工厂:三个月还你一个新的肝
- 解剖和骨骼:三块肌肉造就人类文明
- 为什么只有人选择了直立行走
- 体内平衡:发热是你的身体在自救
- 免疫:发炎是免疫系统战斗后的痕迹
- 肺和呼吸:你呼出的氧分子将永存
- 食物:熟食给了人类更大的大脑和更多的时间
- 肠胃:为什么女性的消化时间要比男性长一整天
- 睡眠:为什么你睡觉时不会从床上掉下来
- 进入不可描述地带:Y染色体将在460万年后消失
- 怀孕和生育:人的分娩是最大的演化失误
- 神经与疼痛:大脑感觉到的疼,才是真的疼
- 疾病:致命性弱、传播性强的病毒才是最成功的病毒
- 癌症:你每天都有5次得癌症的机会
- 医疗:"过度治疗"才是健康的最大杀手
- 衰老和死亡:选择生活方式,就是选择死亡方式
对的,只将上面标题抄一遍,我内心就又生出好多好多好奇,我很想知道标题中那些问题的答案是怎样的。是啊,此处是"读书会忘记"的另一佐证。
在我的听书路上,我偶尔会停下来,翻开文字版《人体简史》在上面作些摘抄,这些摘抄,是有所触动,是感兴趣,是想要做些改变的原因。
在医学检查后,要让人的手达到安全清洁的状态,需要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至少整整一分钟:实际上,这个标准对于要接待大量患者的医生来说,几乎无法实现。这也是每年有大约200万美国人在医院里遭到严重感染(其中9万人因此而死)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最大的困难,"阿图·葛文德(Atul Gawande)写道,"是让像我这样的临床医生去做一件明显能阻止感染蔓延的事情------洗手。"
好的,以后去医院后,我一定洗手,且不错过医院的消毒酒精。
按一项研究的估计,光是热情的接吻,就能让8千万个细菌从一张嘴转移到另一张嘴,此外还包括大约0.7毫克蛋白质、0.45毫克盐、0.7微克脂肪和0.2微克其他有机化合物(也就是食物残渣)。
啊,愿意和你接吻的人,可真的一点都不嫌弃你的。
研究人员还发现,有时候区分记忆唤回(你能自发唤回的记忆)和记忆再认(你对事情有些模糊,但还记得背景)也是有用的。记忆再认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很多人难以回忆起一本书的内容,却常常还记得自己是在哪里读的这本书、书封面的颜色以及其他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记忆再认很有用,因为它不会用不必要的细节堵塞大脑,还能在有需要的时候,帮助我们回忆起到哪里去寻找细节。
读书会忘记,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呢?其中一个拥有专业定义的意义是,读书给予我们一种"记忆再认"能力------需要寻求帮助时,大概知道去翻哪一本书。
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事故,而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仅仅是,跟其他青少年待在一起。举个例子,如果一名以上的青少年搭乘同一辆汽车,发生事故的风险会增加400%。
青少年更容易控制不住自己,是真的。因为他们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
我们睡觉时产生的唾液很少,这就是为什么微生物会大量滋生,让你在醒来感到嘴里脏脏的。这也是为什么睡前刷牙是个好主意------可以减少你睡觉时的细菌数量。如果你琢磨过为什么没人愿意跟一早醒来的你接吻,那大概是因为,你呼出的气体里兴许包含了多达150种不同的化合物,并不如我们所愿的那么清新爽利。造就起床口气的常见化学物质包括甲硫醇(闻起来很像老白菜)、硫化氢(臭鸡蛋)、二甲基硫化物(黏糊糊的海藻)、二甲胺和三甲胺(臭鱼),以及名副其实的尸胺。
好的好的,我以后一定不偷懒,一定早晚都刷牙。
本对手腕做了一番更仔细的审视,接着往下说。"顺便提一句,割腕自杀不靠谱。"他说,"接入手腕的一切,都包裹在名叫筋膜鞘的保护性绷带里,所以,很难一刀割到动脉。大多数割腕的人都没死成,毫无疑问,这是件好事。"他稍作思考,又说,"从高处跳下去也很难把自己弄死。腿变成了缓冲区。你会把自己搞得一团糟,但很可能活下来。把自己杀死其实很难。从设计上来说,我们的目的是不死。"在一间摆满了死尸的大房间,这么说似乎带着点讽刺的味道,但我理解了他的要旨。"地球上存在的大多数最佳技术就在我们身体里,而且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理所当然。"
设计人类的目标,是让人类不死。所以能够活下去,就好好地活下去。
骨头不仅仅能让我们免于垮塌,除了提供支撑之外,它们还能保护我们的内脏,制造血细胞,储存化学物质,(在中耳)传播声音,甚至有可能增强我们的记忆力(新近发现的骨钙素似乎就有这种作用),提升我们的精神。
运动可以强化骨骼,强健骨骼可以产生更多的骨钙素。骨钙素,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提高男性生育能力,影响情绪、保持记忆有序运作。
除在车厢里前后移动外,售票员每次上班平均上下600级台阶。莫里斯再难找到比这更理想的群体进行比较了。在两年时间里,莫里斯跟踪了35,000名驾驶员和售票员,他发现,调整了其他所有变量后,驾驶员不管多么健康,心脏病发作的概率都是售票员的2倍。这是第一次有人揭示出运动与健康之间存在可衡量的直接关系。
对的,多运动,总没错。
至少(真的只是最低限度),你应该站起来多走动走动。根据一项研究,久坐(每天坐6小时或更长时间)会使男性的死亡率增加近20%,对女性而言,死亡率几乎增加了2倍(久坐对女性更危险的原因还不清楚)。经常坐着的人患糖尿病的概率是普通人的2倍,患致命心脏病的概率是普通人的2倍,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是普通人的2.5倍。令人惊讶也叫人担忧的是,你其余时间里做了多少运动似乎并不重要------只要你整个晚上都坐在电视机前,就可能会抵消积极活动一整天所带来的一切益处。
程序员久坐,几乎不可避免,我可得遵从手环的指示,到时间就站一站。
除开以上摘抄内容之外,我在书中收获的另一认知,和母亲在又一故事发生之后的说法很是一致:"这个人得不得病,啷个说得到啊?"
一切都是概率。
合理饮食,经常锻炼,终有一死。
虽然终有一死,但人生旅途当中,能过的开心一些,也是好事,由此,《微信读书》的AI基于本书内容,理了以下的健康生活方式:
1、均衡饮食、注意适量
- 作者反复强调"平衡和适度"是饮食的最高原则,反对把健康问题简单归咎于某一种食材或营养素。
- 建议增加天然、未过度加工的食物比例,避免过量摄入盐、糖、反式脂肪和饱和脂肪。
2、规律的身体活动
- 研究显示,经常散步或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可将心脏病发作或中风风险降低约 31%。
- 作者把"能少坐就少坐、能多动就多动"视为现代人最需要改正的习惯之一。
3、维持健康体重,警惕"绝对风险"与"相对风险"的区别
- 书中提醒人们不要因为体重、饮食或久坐而自认"必死无疑",但也强调健康生活方式只是降低风险,而非购买"终身寿险"。
4、充足睡眠与管理压力
- 虽书中对睡眠篇幅不多,但作者指出睡眠是健康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体力恢复和情绪稳定直接相关(依据书中对"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综述"段落归纳)。
5、远离烟草及过量酒精
- 书中将吸烟和长期大量饮酒列为多种慢性病及癌症的重要风险因素,呼吁戒烟限酒。
6、习惯养成与长期坚持
- 作者承认改变饮食、运动等习惯对健康的影响"速度缓慢",但强调只要坚持,收益最终会显现。
综上,书中倡导的健康生活方式可概括为:饮食均衡、少吃加工食品和有害脂肪,坚持规律运动,保持健康体重,保证充足睡眠,远离烟草与过量酒精,以及在日常细节中培养长期可持续的健康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