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票难求的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一家具身智能小卖部正在不间断面向现场观众接单营业。
工作人员站在一边,在店铺里忙碌的全都是人形机器人。
它们是真的在这个智慧小卖部当起了导购员------
顾客对着平板挑选商品后扫码下单,人形机器人店员会根据你的订单,转身移步到货架前,稳稳抓取商品,再转身返回,把商品送到你手中,现场完成结账。
更有一位观众现场下单了 2 件不同的商品,Galbot 都能用双手同时各夹取 1 件商品,准确、平稳地把商品交给观众。这意味着银河通用的技术在不断迭代。
在大会上岗的前一天,它已经作为机器人零售系统 "银河太空舱" 的一部份,在北京海淀首发上线,在真实商业场景中投入运营。
全球首个城市级、常态化运营的人形机器人示范区正式落地北京,Galbot 一年四季风雨无阻的便利店员之路,就这么从北京开始辐射全国了。

一间 9㎡的未来便利店
银河太空舱,首发坐落于北京海淀区大融城广场,是一个具身智能终端。
其外观选用了银、白、蓝配色,兼具科技感与城市美学,成为一座城市里容易识别的视觉符号:

首发落地后短短的两天多时间里,无论何时路过,都有路人被这所充满科技感的太空舱所吸引。有的持续驻足,更多人则选择亲自扫码体验。
每台太空舱最小仅需 9㎡空间,可全天候自主运营。
区别于传统大卖场或自动售卖机只推几种 SKU(Stock Keeping Unit,库存量单位),太空舱能根据需求灵活调整陈列货品,支持的商品结构远超传统大卖场和自动贩卖机。
饮品、小食、文创、药品等高频消费品类都可以放在里面售卖,还兼容冷藏 / 冷冻等多种商品形态。
银河通用为每台太空舱都配备了店员,全部都是银河通用自研的人形机器人 Galbot。
无需遥控操作,Galbot 可全流程自主完成购买接待、点单支付、商品拿取、当面交付、多语音交互引客,还支持区域特色服务定制。

北京大学助理教授,银河通用机器人创始人及 CTO、智源学者王鹤介绍,每一台太空舱都 "是全球唯一面向消费者常态化经营的具身智能零售解决方案"。
何谓常态化?
这就不得不提到银河太空舱的另一个好处。因为最小仅需 9㎡空间就可陈列超 300 种不同品类商品,所以它可以灵活适配街区、商圈、景区、交通枢纽等不同场景。
更重要的是,这套解决方案不仅支持太空舱单独建设,还能对传统店进行改造,预估最快可在 15 天内交付。

它既服务市民、卖货,又可成为地标、成为流量点,还能临时支援大型活动或夜市打卡,真正成为可移动、可快速部署的城市服务机。
据统计,银河太空舱单舱预计日均服务人次可达 2000、订单量达 500 单,周边人流预估提升 30%-40%,有效激活区域活力。
银河通用表示,未来,银河太空舱将结合不同区域特色持续探索更多 "机器人 + 商品" 的组合创新,定制提供文创产品、地方特产等多样化商品和服务,进一步增强公共空间的互动性与便利性,真正走入普通人的生活日常。
没有遥控,没有预设,靠端到端具身大模型搞定一切
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上岗便利店员的 Galbot 自从亮相,就被逛展的朋友们疯狂 "军训"。
好奇的观众下单了袋装薯片。
软包装易变形,还挂在货架的钩子上,对机器人来说难度不小。
但 Galbot 用精准抓取动作稳稳抓起,放到取货区,一气呵成。不仅是软包装商品,一些透明包装商品、易滑易碎商品,都被 Galbot 精准识别、抓取,最长耗时不过 30 秒。

实在有点忙不过来时,Galbot 已经能够双手出击,左右手同时抓取货架上的商品。
面对随意被踹走、挪动的料箱,Galbot 无惧干扰,一手漂移技惊四座:
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背后是业内领先的 GraspVLA 与 GroceryVLA 等银河通用自研的端到端具身大模型支撑。
GraspVLA 是全球首个端到端具身抓取基础大模型,专注于机器人「视觉 - 语言 - 动作」(VLA)的多模态协同学习。
它具备强大的 zero-shot 泛化能力与 few-shot 适应能力,在多光照、杂乱背景测试中表现优于传统模型。
GroceryVLA 则专注零售场景,优化在紧密货架上跨形态抓取能力,无需补采地图或重新调参,可适应新布局。
这种泛化适应,在真实运营时完全不失稳。
GroceryVLA 技术还支持闭环控制,即使在抓取中被扰动,也能实时调整至稳定状态。简言之,它不仅 "看了就会抓",还能 "边抓边修正"。
首发仪式上,王鹤语气平稳又笃定地对 GroceryVLA 做了着重介绍。
他表示,GroceryVLA 突破传统 "视觉 + 轨迹规划" 分离设计,能够在几乎无空隙、货架紧密且 SKU 众多的真实场景中自主识别商品并稳定抓取,无需路径规划即可灵活高效操作,标志着端到端大模型驱动的闭环控制已具备商用能力。
GroceryVLA 还具有以下五大优势:
-
强适用性
-
高度通用性
-
跨场景泛化能力
-
自主决策能力
-
强抗干扰性
GroceryVLA 不仅全程无遥操、无需场景数据预采集,还支持软硬包装、透明包装、异形包装等多种形态商品的精准抓取,无需单独调参,实现跨品类统一抓取策略,展示了搭载模型的强大泛化能力。
本次世界机器人大会之前,在服贸会、中关村论坛、WAIC 等场合,Galbot 已经多次现场真实交付。
从北京出发,用具身技术带来真正的生产力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银河太空舱在北京街头的全球首发,"十城百店" 合作伙伴计划也正式启动。
"十城百店" 计划,即以北京海淀为起点,未来将逐步覆盖更多城市的街区、景区、商圈、交通枢纽等典型场景,构建一个可快速部署、可持续运营的城市级智能商用服务体系。
"十城百店" 只是一个阶段性目标,据介绍,银河太空舱的征途是 "百城万店"。
这背后,是银河通用想要推动的一种新型城市零售网络------
每个太空舱都是节点,节点越多,网络越密,用户就越可能在日常生活的 5 分钟半径内接触到具身智能的服务。

2025 年,国务院发布《"人工智能 +" 行动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的措施》,明确提出要围绕消费、零售、文旅等重点场景,加快构建可落地、可推广的新型服务体系,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作为定位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北京积极响应号召,在全市范围内推动 "AI+" 与城市治理、便民服务、场景消费的深度融合。
银河通用正是这一场 "战役" 的主动参与者。
此次发布的银河太空舱,不仅是真实商业场景下常态化运行的智能零售终端,也是一项具备可复制能力的城市服务单元。
王鹤在现场致辞中感叹道:
当 Galbot 在太空舱中递出第一杯 "海淀创新咖啡" 时,我们交付的不仅是一台人形机器人,更是海淀区作为全球 AI 首善之区的科技自信、是我们通过具身智能技术带来真正的生产力。
生产力,是理解太空舱价值的关键------它不仅替代人力,降低成本,更创造新的消费形态和岗位:
-
新型城市公共服务点
活动现场、交通枢纽、夜市临时部署都可用;
-
新型流量引力场
话题性强,能带动周边商业;
-
新型就业岗位催化器
后台需运营、补货、维护、数据分析等人机协作岗位。
北京作为 AI 技术策源地,有研发、政策、市场多重优势,首发太空舱既是北京市在 AI + 行动中的一次生动落地,是城市层面落地,也向全国示范 "小舱大用" 的路径可行可复制。
随着时间推移,落地舱体增加,太空舱节点多了,背后的模型也进化了。
场景融合更多数据、运营效率更高、反馈更快,让模型变得越跑越聪明,形成可持续的基础设施网络和商业循环。
可以说,北京首发的银河太空舱,以及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亮相的 Galbot,都只是银河通用向外展示部分阶段性落地能力的一个窗口。
从北京出发,向全国铺开;从一台机器人,到千台太空舱。
当银河太空舱像公交站一样遍布街区,随处可见,AI 就不再是远方技术,而是真正融入了日常生活;具身智能也变得触手可及,成为支撑城市运行的新型公共服务与城市基础设施。
放眼望去,这才是银河通用乃至整个具身智能真正的星辰大海。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