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设计模式,当然这个章节目前仅限于DELPHI VCL,因为接下来梳理的Factory/Factory Method、Bootstrap 和 ForEach 这三种设计样例,看似独立,却在实际开发中相互配合,共同构建起高效、灵活的程序架构。在 DELPHI VCL 开发的技术长河里,也是设计模式理论结合实际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

一、Factory/Factory Method 解耦对象创建的 "桥梁"
从理论上讲,Factory/Factory Method 设计模式的核心是将对象的创建与使用分离,这就像生活中 "点餐" 与 "做菜" 的分离。顾客(使用对象的代码)只需告诉服务员(工厂)想要什么菜(对象类型),无需知道菜是如何在厨房(对象创建细节)里被制作出来的。这种分离带来的直接好处是降低了代码间的耦合度。
在实际的 VCL 开发中,这种模式的应用随处可见。VCL 中的组件创建机制就暗合了这一思想。当我们在窗体上放置一个按钮(TButton)时,不需要关心它在内存中是如何被分配空间、如何初始化属性的,只需通过 VCL 提供的 "工厂" 机制(如组件注册和创建函数),就能轻松获得一个可用的按钮对象。当我们需要自定义组件时,也可以通过实现自己的 "工厂",让 VCL 的创建机制能够识别并创建我们的组件,这正是 Factory/Factory Method 模式在实际开发中 "理论指导实践" 的体现 ------ 通过标准化的创建接口,让系统具备了良好的扩展性。
以下是结合 VCL 组件机制的 Factory Method 代码示例,更贴近实际开发场景:
Delphi
// 自定义组件接口
type
ICustomComponent = interface
['{GUID}']
procedure InitComponent;
end;
// 自定义按钮组件
type
TMyButton = class(TButton, ICustomComponent)
procedure InitComponent;
end;
procedure TMyButton.InitComponent;
begin
// 自定义按钮的初始化逻辑,如设置默认颜色、字体等
Self.Color := clBtnFace;
Self.Caption := 'My Button';
end;
// 组件工厂接口
type
IComponentFactory = interface
['{GUID}']
function CreateComponent(AOwner: TComponent): ICustomComponent;
end;
// 按钮工厂
type
TButtonFactory = class(TInterfacedObject, IComponentFactory)
function CreateComponent(AOwner: TComponent): ICustomComponent;
end;
function TButtonFactory.CreateComponent(AOwner: TComponent): ICustomComponent;
begin
Result := TMyButton.Create(AOwner);
(Result as TMyButton).InitComponent;
end;
二、Bootstrap 设计模式
理论上,Bootstrap 设计样例是为程序启动阶段提供一套标准化的初始化流程,就像盖房子前的 "地基打造" 和 "框架搭建"。它确保程序在正式运行前,所有必要的资源、环境、组件都已准备就绪,避免运行中出现 "缺东少西" 的情况。
在 VCL 开发的实际场景中,程序的启动过程就是 Bootstrap 思想的典型应用。当我们双击 DELPHI 生成的可执行文件时,程序首先会进行一系列初始化操作:加载 VCL 运行时库、初始化 Application 对象、创建主窗体、加载窗体上的组件资源等。这些步骤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就像按照 "蓝图" 一步步把房子的框架搭起来。如果跳过其中某个步骤,比如没有初始化 Application 对象,程序就会像没有地基的房子一样,根本无法正常运行。这种按照固定流程完成初始化的方式,正是 Bootstrap 设计样例在实际开发中的生动体现。
三、ForEach 设计模式
从理论角度看,ForEach 设计模式是对集合遍历操作的标准化封装,它就像工厂里的 "流水线",依次对每个产品(集合元素)进行相同的处理。这种标准化的操作方式,不仅让代码更简洁,还降低了出错的可能性。
在 VCL 开发中,我们经常需要处理各种集合,比如 TList、TStringList 等。以 TStringList 为例,当我们需要将列表中的所有字符串转换为小写时,使用 ForEach 模式就能像流水线一样,依次对每个字符串进行转换操作。VCL 虽然没有直接提供 ForEach 方法,但我们可以通过循环来模拟这种模式,这本质上就是在实践 ForEach 的设计思想。例如,通过一个 for 循环遍历 TStringList 中的每个元素,对其执行 Lowercase 操作,整个过程清晰明了,每个元素都按照相同的规则被处理,这与理论上 ForEach 模式的核心思想完全一致 ------ 通过统一的方式处理集合中的每个元素,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最后小结
这三种设计样例,从理论上为我们提供了处理对象创建、程序初始化和集合遍历的思路,而在 VCL 开发的实际场景中,这些思路转化为了具体的代码实现和开发习惯。它们就像开发过程中的 "指南针",指引我们写出更规范、更高效的代码,也让我们在技术迭代的浪潮中,能更深刻地理解代码背后不变的设计思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