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子位 AI 沙龙回顾丨用 MoonBit Pilot 解答 AI Coding 的未来

近日,量子位邀请 MoonBit 、百度文心快码、硅心科技(aiXcoder)、智谱、月之暗面、海新智能、Creao AI 一起透过模型、产品、用户的多个视角探讨 AI Coding 未来发展与背后的争议。

IDEA研究院 MoonBit AI 辅助编程工程师祝海林以 MoonBit Pilot 为例,讲述未来的AI Coding产品会是什么形态,产品易用性与智能能力该权衡,以及人、产品、代码之间如何平衡核心。

量子位从技术的角度上来说,从Copilot到Coding Agent,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让你感到wow的瞬间?

祝海林:我自己用AI辅助编程用得比较多,但我其实变得更辛苦更累了,它并没有让我更好,它只是让我的产出更多了。

但最近我听到了一件令我比较欣慰和震撼的事情,有家公司比较激进。

第一是对员工的要求,他们整个公司的招聘已经完全发生了变化,他们把所有的前端都开掉了,现在只招全栈,但是能力要求会比较低,你需要各方面都懂一些,但不需要全都懂得很深,相比以前对全栈的要求降低了,你要会用AI。

其次,他们把整个生产流程全都给流水线化了,就是会有专门的人去产生拆解任务需求,拆解完后会把它分成任务,然后逐个给到工程师,紧接着每个工程师唯一的KPI就是我一天要完成多少任务。

实现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其实只要用AI,你只要把这个任务完成了以后,代码你生成了,测试你也测完了,然后你就完成了。

对工程师来说,每天其实就是在那盯着就可以了,没有像以前那么累了,然后每天可以准时到点上下班。

我一开始其实是有点悲观,我认为AI的到来会导致大量程序员失业。

但我相信未来随着生产关系发生调整,可能还会有更多人重新变成程序员,他的技能可能只是发生了变化而已,而且他会变得更轻松一些。

但可能卷的就是我们这些做工具的人,因为我们需要让他们变得更轻松一些。

智能体正走向弱人机交互

量子位在编程领域,大家如何定义"智能体"这一概念?

祝海林:Windsurf 推出之后,其实Agent的范式基本上就固定下来了。我觉得可能得再过半年、甚至一年,我都不会看到有新的范式会诞生。

目前来说Agent的范式,可能就是不断使用工具去完成人类的需求。

我现在已经能感受到,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弱****人机交互 的范式,人应该是充当看管者的角色,任务应该是夜间和白天同时去跑,我希望我睡一觉第二天起来我就能看到交付结果。

AI时代To B与To C的界限正模糊

量子位不同用户,比如企业用户和独立开发者,对于****AI Coding的关注重心会有不同之处吗?

祝海林 :当我们谈到个人和企业的时候,本质上就是说产品的定位是to C还是to B的问题。AI时代没有很强的to C还是to B的概念

比如说像Cursor这种订阅,你买的企业版本质上就是交的钱不一样而已,你其实使用范式、销售手段是一模一样的。

不管是AI辅助编程,还是未来其他的AI辅助的生产力工具,它可能都不像传统打法。正常情况下,你的产品应该都是先从to C再融入到****to B里面去的。

AI编程仍难替代专家

量子位哪些用户特别希望实现的功能,但目前仍存在技术瓶颈?

祝海林 :我觉得所有的用户应该都想------我用一句话,你给我弄一个抖音出来,但我觉得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不管是AI未来是不是实现了AGI,所有的领域依然有专家。**比如说在AI辅助编程领域,你原来是程序员,你未来肯定是可以做出更庞大、更复杂的软件。

当然不懂程序的人,他可以做出软件,但我相信很难做出来跟程序员相提并论的产品,所以任何一个领域我觉得都是这样的------

人类依然需要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当然创意也很重要。

CLI与IDE适配不同开发场景

量子位AI Coding的产品形态多样,有人侧重做IDE,而头部厂商积极推出了命令行版本,背后的思考是什么?

祝海林:我觉得要从三个立场去出发,就三种不同的人群。

第一个是使用者,对于使用者而言,我觉得是要从使用者的角色+他的喜好,去决定他要使用哪一种形态。

第二个我们要从公司 去考量。如果我是一家创业公司,我建议是先做CLI****+Web,如果是体量比较大的公司可以全部都做。如果你做IDE的话,它成本其实是偏高的,那就没有办法让你的团队专注于效果变好,而是你可能更多的精力花在了交互上。

然后第三个的话我们要看大势 。整个大势会从人机强交互到弱交互转变

最早的时候IDE肯定是最好的,因为它的强交互,用户一开始需要对它建立信任感,模型也需要有进化的方向。

效果为王

祝海林 :我觉得在AI时代的话肯定是效果为王。类似于像Claude,人家效果就是好、贵你也得用,其他效果不好的你免费给他用,他也花不完,因为不好用。

当效果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我觉得还是需要融入一些人文关怀,我们做的产品需要让使用者他有成就感和愉悦感

相关推荐
追逐时光者1 小时前
精选 5 款 .NET 开源、功能强大的工作流系统,告别重复造轮子!
后端·.net
bobz9652 小时前
Agent AI:多模态交互前沿调查
后端
小厂永远得不到的男人2 小时前
一篇文章搞懂 java 反射
java·后端
蒋星熠2 小时前
Rust 异步生态实战:Tokio 调度、Pin/Unpin 与零拷贝 I/O
人工智能·后端·python·深度学习·rust
公众号_醉鱼Java2 小时前
Elasticsearch文档数迷思:深度解析count与stats背后机制
后端
David爱编程2 小时前
Java 编译期 vs 运行期:避开这些坑,少掉一半 Bug
java·后端
麦兜*3 小时前
Spring Boot调用优化版AI推理微服务 集成 NVIDIA NIM指南
java·人工智能·spring boot·后端·spring cloud·微服务·ai编程
码事漫谈4 小时前
C++ vector越界问题完全解决方案:从基础防护到现代C++新特性
后端
啾啾大学习5 小时前
让我们快速入门DDD
后端·领域驱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