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架构设计师]软件工程基础知识(四)
一.软件工程
1.软件模型
1.破布模型:需求难以一次确定,变更的代价高,结果难以预见,各阶段工作不能并行

2.原型模型:
阶段:原型开发,目标软件开发

3.螺旋模型:强调其他模型忽视的风险分析
阶段:目标设定,风险分析,开发和有效验证性,评审

4.敏捷模型:
极限编程(XP):高效,低风险,测试先行(先写测试代码,再编写程序)
水晶系列方法:不同的项目,采用不同的策略
并列争球法(Scrum):侧重项目管理
特征驱动开发方法:指挥者(首席程序员),类程序员等
5.软件统一过程(RUP)模型:用例驱动的,以架构为中心的,迭代和增量的
6.软件成熟能力度模型(CMM):
7.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
二.需求工程(RE)
层次: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功能需求
组成:需求获取,需求分析,形成需求规格(或称为需求文档化),需求确认与验证,需求管理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SRS):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和约束
需求管理:变更控制,版本控制,需求跟踪
需求获取:方法包括用户面谈,需求专题讨论会,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原型化方法,头脑风暴等
需求变更:

变更控制委员会(CCB):指定决策,交流情况,重新协商约定
需求跟踪:正向跟踪,逆向跟踪 都需建立与维护需求跟踪矩阵
三.系统分析与设计
1.结构化方法(SASD)
1.结构化分析(SA): 数据流图(DFD),数据字典,结构化语言,判定表以及判定树
数据流图(DFD):数据流,处理/加工,数据存储,外部项
2.结构化设计(SD):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
阶段:概要设计,详细设计
SD模块属性:功能,逻辑,状态
模块耦合类型:耦合表示模块之间联系的程度,耦合度从低到高依次如下:

内聚:表示模块内部各代码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内聚度从高到低

模块分解原则:高内聚,低耦合
概要设计:系统结构图(SC)
详细设计:业务流图,程序流程图,问题分析图(PAD),NS流程图等
结构化编程(SP):程序=(算法)+(数据结构)
数据库设计:实体-联系图(E-R图)
2.面向对象方法
1.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OOA):
层次:主题层,对象类层,结构层,属性层,服务层
活动:标识对象类,标识结构,定义主题,定义属性,定义服务
基本原则:抽象,封装,继承,分类,聚合,关联,消息通信,粒度控制,行为分析
基本步骤:确定对象和类,确定结构,确定主题,确定属性,确定方法
2.面向对象设计方法(OOD):
类型:实体类,控制类,边界类
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OP):
4.数据持久化与数据库
5.其他设计方法:水平式重用(标准函数库),垂直式重用(区块链)
6.逆向工程:

四.软件测试
1.测试分类
程序执行状态:静态测试(ST),动态测试(DT)
具体实现内部结构: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
程序执行方式:人工测试(MT),自动化测试(AT)
阶段: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五.净室软件工程(CSE)
CSE: 盒子结构规约
六.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CBSE)
构件模型:Web Services模型,Sun公司的EJB模型,微软的.NET模型
模型要素:接口,使用信息,部署信息
通用服务:平台服务,支持服务
CBSE过程:系统需求概览,识别候选构件,根据发现的构件修改需求,体系结构设计,构件定制与适配,组装构件,创建系统
构件组装:顺序组装,层次组装,叠加组装
构件组装不兼容:参数不兼容,操作不兼容,操作不完备
七.软件项目管理
软件进度管理:活动定义,活动排序,活动资源估计,活动历时估计,制定进度计划,进度控制
工作分解结构(WPS):
软件配置管理(SCM):标识,组织和控制修改的技术
软件质量管理:软件质量保证(SQA)
软件风险管理
容,操作不兼容,操作不完备
七.软件项目管理
软件进度管理:活动定义,活动排序,活动资源估计,活动历时估计,制定进度计划,进度控制
工作分解结构(WPS):
软件配置管理(SCM):标识,组织和控制修改的技术
软件质量管理:软件质量保证(SQA)
软件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