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sor 入门使用教程(上手即用版)

1. 安装与基础设置

1.1 安装

  • macOS :官网下载 .dmg,拖入 Applications

  • Windows :下载安装包 .exe,一路下一步

  • Linux:提供 AppImage / deb / rpm 包

首次启动后用 GitHub / Google 登录,即可同步配置。

1.2 首要设置

  • Settings → Accounts/Models:选择模型(默认即可,也支持自带 API Key)

  • Settings → Editor:勾选 Format on Save(保存时自动格式化)

  • Settings → Cursor

    • 开启 Index your codebase(代码索引)

    • 配置 Context Folders (排除 node_modulesvenvdist 等)

    • 开启 Inline EditsComposer

💡 小技巧 :第一次索引代码库会有点慢,可以只勾选 src/app/ 这些目录。


2. 四种工作流(核心用法)

2.1 Agent (Ctrl)

  • 最强的自动化模式。

  • 你只要输入需求并按 Ctrl+Enter,Cursor 就会像"智能代理"一样自动规划和执行步骤。

  • 适合做大范围修改:比如「帮我把项目迁移到 FastAPI」,它会全自动修改相关文件。

2.2 Ask

  • 类似 ChatGPT 的问答模式。

  • 只回答问题,不会修改你的代码。

  • 适合用来查 API 用法、解释报错、要代码思路。

2.3 Manual

  • 半自动模式。

  • AI 会提出修改建议,但不会直接改,必须你手动确认。

  • 适合你希望自己掌握修改权,不想 AI 乱动项目时使用。

2.4 Background

  • 后台模式。

  • AI 不会干扰你写代码,它会在后台静默分析项目,等你需要时才给出提示。

  • 适合你专心写代码,但想要"隐形助手"随时待命。


📌 建议:

  • 想让 AI 自动干活 👉 用 Agent (Ctrl)

  • 想单纯 问问题 👉 用 Ask

  • 审核后再改 👉 用 Manual

  • 不被打扰 👉 用 Background


3. 实战案例:统一日志写法

场景 :老项目里很多地方用了 print,我要改成 logging

步骤

  1. Chat 先问:

    如何把 print 改成 logging,日志级别可配置?

    → 得到代码示例

  2. Inline Edit :选中函数里的 print,输入

    改成 logging.debug,异常时 logging.error

  3. Agent

    把整个项目的 print 全部改成 logging,日志配置写到 config.py

  4. Review diff → 一键应用。

这样一个"全局改造"的任务,传统人工要几天,Cursor 半小时能跑完。


4. 项目规则与上下文

4.1 cursor.json

项目根目录下加 cursor.json,让 AI 遵循统一规范:

{ "rules": [ "Python >=3.10; Black + isort", "禁止第三方日志库,只能用 logging", "Vue3 + Vite; 组件命名 PascalCase" ], "context": { "include": ["server", "ui", "scripts"], "exclude": ["node_modules", "dist", "venv"] } }

4.2 索引优化

  • 在仓库放 ARCHITECTURE.mdAPI.mdDB_SCHEMA.md,Cursor 会优先读取。

  • 大项目建议按模块分开索引,减少噪音。


5. 快捷键速查表

功能 快捷键
打开 Chat ⌘/Ctrl + L
行内改写 ⌘/Ctrl + K
接受建议 Tab
快速修复 ⌘/Ctrl + .
跳转定义/引用 F12 / Shift+F12
全局搜索 ⌘/Ctrl + P / ⌘/Ctrl + Shift + F

6. 高效提示词模板

  • 修 Bug

    阅读 X 和 Y,复现 issue #123,给最小修复补丁(行数少,带单元测试)。

  • 代码生成

    生成并发 ping 脚本:仅标准库、结果写 CSV、错误分类统计、兼容 Linux/macOS。

  • 架构改造

    把 topology.vue 改为 Composition API,拆成两个子组件,写迁移说明。

  • 安全与规范

    审计 scripts/ 下 Shell,移除不安全 curl | sh,输出 diff 和风险说明。


7. 与 Git 协作

  • 改动前先用 Preview Changes 看 diff

  • 让 Cursor 生成 commit messagePR 描述

  • 可在提示词里要求:

    控制 diff 在 30 行以内


8. 常见坑

  • 答非所问 → 限制上下文范围

  • 生成代码跑不通 → 要求附测试用例

  • 大项目慢 → 精简索引目录

  • 隐私 → 关闭遥测,排除敏感目录


9. 团队协作与规范

  • cursor.json 固定规则

  • PROMPTS.md 收集常用提示词

  • 审查清单写成 checklist,让 Cursor 自检


10. Cursor vs Copilot vs VS Code

对比项 Cursor GitHub Copilot VS Code
定位 AI 代码 IDE AI 补全助手 纯编辑器
功能 Chat、Inline、Composer、Agent 行内补全、Chat 编辑、插件
项目索引 ✅(读全局代码)
跨文件修改
适合人群 要重构/大项目 想要自动补全 习惯人工

11. SSH 远程开发(连接服务器)

很多时候,代码不是跑在本地,而是放在远程开发机/服务器上(比如 GPU 训练机、测试环境)。Cursor 内置了 SSH 远程开发 功能,类似 VS Code 的 Remote SSH 插件,可以直接在远程机上写代码 + 跑调试,还能用 Cursor 的 AI 能力。

11.1 为什么要用远程开发

  • 公司或实验室只能提供 Linux 开发机,不允许在本地跑环境

  • 大项目 / 大模型训练需要 GPU,只能在远程机跑

  • 本地电脑性能不足,但又想用 Cursor 的智能功能

11.2 使用步骤

  1. 确认 SSH 能正常用

    在本地终端能连接:

    ssh user@remote-ip

    如果能进远程 shell,就可以继续。

  2. 在 Cursor 添加远程主机

    • 打开左下角的 Remote Explorer / Remote SSH

    • 点击 + Add New SSH Host

    • 输入 ssh user@remote-ip,保存到 ~/.ssh/config

  3. 连接远程

    • 在 Cursor 的 Remote Explorer 中选择刚配置的主机

    • 首次连接会自动在远程机上安装 VS Code Server,等待完成即可

    • 连接成功后,打开的文件就是远程机器上的项目

11.3 SSH 配置优化

~/.ssh/config 示例:

Host devserver HostName 10.203.10.25 User devuser Port 22 IdentityFile ~/.ssh/id_rsa

以后只需在 Cursor 里选择 ssh devserver 即可。

  • 跳板机/代理

    Host target HostName 192.168.10.55 User root ProxyJump jumpserver

  • 端口转发(本地调试 Web 服务)

    ssh -L 8080:127.0.0.1:8080 user@remote-ip

11.4 注意事项

  • 第一次连接会比较慢:因为要安装 VS Code Server

  • 代码索引:Cursor 会把远程代码同步索引到本地,大项目可能耗时

  • 权限问题:推荐用普通用户 + sudo,而不是 root

  • 兼容性:如果你用过 VS Code Remote SSH,Cursor 上的体验基本一致


12. 我的实战心得

  • 任务要拆小:Agent 一次性改 200 文件,Review 会很痛苦;最好先限定目录。

  • 强制 Review diff:别一键全 Apply,有些地方会错改。

  • 和测试结合:让 Cursor 先补单元测试,再跑重构,效果更稳。

  • 文档优先 :给项目加 ARCHITECTURE.md,Cursor 回答质量能提升一大截。


13. 总结

  • Chat:问答/诊断

  • Inline Edit:改一小块

  • Composer:跨文件生成

  • Agent:全局改造

  • Remote SSH:远程开发机上也能用 AI 辅助

👉 Cursor 不只是"本地 AI IDE",还是"本地 + 远程"的一体化开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