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得主的终极学习法:西蒙学习法全解读

前言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罗庚说过:在寻求真理的长征中,唯有学习,不断的学习,勤奋的学习,有创造性的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每天,我们被海量的信息包围------社交媒体、新闻推送、在线课程、专业书籍......然而,面对如此丰富的学习资源,许多人却感到力不从心,甚至陷入"学得越多,忘得越快"的困境。传统学习方法往往强调长时间的重复记忆和机械练习,但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导致学习者产生倦怠感。我们迫切需要一种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帮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核心知识,并将其转化为长期记忆和实际能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西蒙学习法应运而生。它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 (Herbert A. Simon)提出,是一种基于认知心理学原理的高效学习策略。西蒙学习法的核心理念是:在特定领域内,只要学习者能够集中精力、持续投入,就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该领域的核心知识。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学术研究,也广泛应用于职场技能提升、语言学习、技术培训等多个领域。

如果你能在六个月内专注做一件事,不受打扰,并且能坚持每周学习40个小时,你几乎可以掌握任何一门学问。你没有听错,任何一门学问,它就是世界上公认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西蒙学习法

一、关于

1.1 简介

西蒙学习法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人工智能奠基人之一的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教授提出的一种高效学习方法。其核心观点是: "对于一个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6个月内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门学问。"

1.2 关于赫伯特·西蒙

赫伯特·西蒙(HerbertA. Simon)(1916年6月15日至2001年2月9日),美国经济学家,政治学家,认知科学家,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1975年图灵奖获得者。西蒙学识广博,是现今很多重要学术领域的创始人之一,如人工智能、信息处理、决策制定、问题解决、注意力经济、组织行为学、复杂系统等。他创造了术语"有限理性"和"满意度",也是第一个分析复杂性架构的人。他曾56岁零基础学习汉语书法,仅用六个月成为国际汉语书法大师,是首批入选中科院的外籍院士。

春末夏初,草莓成熟的季节,在美国华盛顿岛上,一个大约 5岁的小男孩和小伙伴们相约一起去摘草莓。不一会儿的工夫,其他小朋友们就装满了好几桶草莓,但小男孩的桶里只有几颗。为什么呢?因为别的小朋友都能很容易地分辨出草莓和叶子,小男孩却无法做到。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小男孩才知道草莓是红色的,叶子是绿色的。是的,他才发现:自己竟然是个色盲! 这个分辨不出颜色的小男孩长大后考入了芝加哥大学。

入学后,同寝室的一位英国文学专业的学生总是嘲笑这个男孩,尤其嘲笑他关于音乐、艺术和文学的品位。这位同学甚至断言:这个男孩一辈子都不可能做出什么有创意的事情。 然而,就是这个男孩,后来出人意料地成了全世界唯一同时获得诺贝尔奖和图灵奖的学界泰斗。最难得的是,他不只在一个领域深耕,他涉猎广泛,研究涉及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运筹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并在这些领域都作出了突破性的贡献。他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20 世纪科学界的通才"。他就是跨界科学家------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 (Herbert Alexander Simon,1916-2001)。

1978年,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 1916---2001)因为"有限理性说"和"决策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与中国的关系及荣誉

1972年,"乒乓外交"后,西蒙作为美国计算机科学代表团的一员首次访问了中国,此后又多次访华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他的中文名字"司马贺"是在1980年第二次访华时由美国心理学代表团成员所起。1994年,他更是荣获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殊荣,进一步彰显了他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与影响力。

1.3 发展历程

西蒙学习法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赫伯特·西蒙20世纪中期的认知心理学研究。在这一时期,西蒙与其他心理学家一起提出了"有限理性"理论,指出人类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信息处理能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西蒙教授基于对人类学习行为和认知规律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这一独特的学习方法。其理论基础源于实验心理的研究成果,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 1 分钟到 1 分半钟可以记忆一个信息,心理学把这样一个信息称为 "块"。

西蒙教授估算每一门学问所包含的信息量大约是 5 万块,如果 1 分钟能记忆 1 "块",那么 5 万块大约需要 1000 个小时。以每星期学习 40 小时计算,掌握一门学问大约仅需 6 个月。这一理论的提出,颠覆了传统认为学习需要长时间缓慢积累的观念,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高效学习思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西蒙学习法在教育、培训等领域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众多学习者通过实践验证了其有效性,使其不断完善和发展。

1.4 特点

  1. 高度专注: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集中精力,避免分散注意力。就像一把锥子,将所有力量集中于一点,朝着目标不断深入。这种专注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习者快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2. 目标明确:要求学习者明确要学习的内容,将学习目标具体化、明确化。只有清晰知道自己要达到的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避免盲目学习导致的时间浪费。
  3. 知识模块化:把学习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分成若干个小块,逐个攻克。这种方式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专注于每一个学习任务,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便于对知识进行系统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 时间集中:主张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进行高强度学习,而不是将学习时间分散得过于零碎。通过集中时间和精力,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持续推动学习进程,避免学习过程的中断和拖延。

1.5 应用场景

  1. 学生应试学习:对于学生而言,面对各种考试和学科知识的学习,西蒙学习法非常适用。比如在备考阶段,学生可以运用该方法,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模块化拆分,集中时间和精力进行复习。针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刻意练习,快速提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考试成绩。例如,在准备数学考试时,将代数、几何、函数等模块分别进行专项学习,通过大量练习和针对性复习,强化对每个模块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技能学习:在学习新技能方面,如编程、绘画、乐器演奏、语言学习等,西蒙学习法能够帮助学习者快速入门并达到熟练应用的水平。以学习编程为例,学习者可以先明确学习目标,如在几个月内掌握某种编程语言并能开发简单项目。然后将编程知识拆分为基础语法、数据结构、算法、框架应用等模块,按照顺序逐个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大量实践项目进行练习,不断巩固所学知识,快速提升编程技能。
  3. 职业转型学习:当人们进行职业转型时,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新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西蒙学习法可以帮助他们围绕新的职业目标,筛选关键知识,进行集中学习。比如从传统行业转型到互联网行业,学习者可以聚焦于互联网行业的核心知识,如产品设计、运营推广、数据分析等,将这些知识模块化后,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投入固定时间进行学习和实践,快速构建新领域的知识框架,实现职业转型。
  4. 兴趣爱好培养:在培养兴趣爱好方面,西蒙学习法同样能发挥作用。假设你对摄影感兴趣,想要在短时间内提升摄影水平。你可以确定学习目标,如在半年内掌握摄影的基本技巧,能够拍出高质量的风景和人物照片。接着将摄影知识拆分为相机操作、构图技巧、光线运用、后期处理等模块。通过集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在各个模块的能力,从而快速提升摄影技能,享受摄影带来的乐趣。

二、西蒙学习法本质

西蒙学习法的原理就像居里夫人说的那样:"知识的专一性像锥尖,精力的集中好比是锥子的作用力,时间的连续性好比是不停顿地使锥子往前钻进。"

锤子的打击力越大,那么石头越容易被拆分,从而各个击破;锥尖越尖,锥子越容易插入石头,从而拆分石头;时间越长,则在石头上的凿痕越深,越容易拆分这块石头。

而如果方向总是改变,一会在这块石头凿一下,一会而在另一块石头上凿一下,就好像一会学习这种知识,一会儿又去学习另一种知识,结果哪种知识也没学会。集中6个月的时间来攻克一门学问,也就是长时间将力量集中在一个方向上来学习。

曾经有学生专门拿六个月来攻数学,只学数学,这样数学成绩提高很快。数学提高上去之后,再去搞物理化学等等,一个一个的攻破,这也是很多学霸采取的学习方式。

对西蒙学习法的理解可以用烧水来比喻 :烧一壶开水,如果断断续续地烧,1万个小时也烧不开,如果连续烧,1个小时就够用了。

连续的长时间学习本身包涵对之前学习内容的应用,这样就省去了大量的复习时间。如果用烧水来做比喻,"锥形学习法"是连续的加热,所以热量散失的少;普通的间断学习是烧一会儿就停止加热,一段时间以后再继续加热,这样许多热量就白白散失了。两相比较,自然是持续"加热"效果显著了。

三、西蒙学习法的实施步骤

西蒙学习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步骤:

3.1 选择一门学问

首先需要确定学习领域。选择时不应该当下什么热门就学什么,也不能听别人说什么好就学什么,而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明确该知识是否符合自己的愿景、使命或目标。

有效选择的步骤是:决策前,从全局角度来看待所有备选方案;考虑所有选择决策所导致的所有结果;将价值系统作为准则挑选方案。

3.2 拆分知识体系

将选定的课程或知识拆分成小单元,直到每个部分都比较容易学习为止56。拆分标准应根据个人的学习能力来定,以确保每个小部分都能在短时间内被掌握5。

拆分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拆分 :将目标分解为小单元(如章节、概念、技能点);

排序 :按逻辑或难度排序,形成学习路径;

整合:通过关联性将模块组合成完整体系。

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或清单列出所有子主题,将每天的学習内容拆分为简单易执行的任务。

3.3 持续学习与各个击破

每天投入固定的学习时间(建议4-6小时),逐个击破每个被拆分的小部分。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和集中的精力,以确保每个小部分都能被完全理解和掌握。

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技巧:

  • 番茄工作法:25分钟专注+5分钟休息,避免疲劳
  • 主动回忆:学完闭卷复述内容,比被动阅读效率高50%
  • 费曼技巧:用简单语言向他人解释概念,检验理解深度
  • 间隔重复:用Anki等工具定期复习,对抗遗忘曲线

3.4 掌握学问

将所有模块串联,构建完整知识网络。通过写作、演讲或项目输出整合知识,通过实践掌握在小目标中学到的知识。

学习过程中要时常检测自己的学习程度,可以通过做题、模拟考试或者自我评估等方式来实现。每次开始学习新的阶段之前,都要先回顾一下前一阶段的学习成果,以便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效果。

我们以学习1首钢琴曲为例,进行拆分。

四、西蒙学习法的小技巧

  1. 管理注意力:学习时要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要学习的主题上,避免分心。可以选择安静的环境,收起无关紧要的东西,使用番茄工作法,注意休息。
  2. 掌握核心概念 :重点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核心概念,这些概念对整个学科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3. 概念互动 :把握概念之间的互动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4. 合理休息 :虽然西蒙学习法强调持续和专注的学习,但合理的休息和调整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利用"番茄时间法"等方法来安排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
  5. 记忆技巧 :使用联想记忆法 (记忆新事物与已知事物之间新奇、夸张的联系)、延伸记忆法 (如英语单词记忆)、两头记忆法(早晚进行记忆,避免干扰)

总结

在这个世界上每人每天都只有24个小时,不多也不少,绝对公平。

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像锤子与钉子的关系,用手想去将一枚钉子按入木板那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但是当你有一把锤子在手,这件工作就是一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工作了。 这个方法特别适合课程单一,需要短期突破的内容。

西蒙学习法不仅是一种学习技巧,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教会我们如何在信息洪流中保持专注,如何将时间转化为真正的认知资本。无论你是学生、职场人,还是终身学习者,掌握这一方法都能让你在技能提升的道路上事半功倍。更多高效学习工具与实战案例,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技海拾贝」,一起把复杂世界拆成可掌控的小确幸。

相关推荐
灵魂猎手4 分钟前
11. Mybatis SQL解析源码分析
java·后端·源码
花花无缺10 分钟前
MySQL--B+树
后端·mysql
AlexZhao18914 分钟前
.NET中联合类型的实现(OneOf框架核心机理讲解)
后端·.net
cxyxiaokui00137 分钟前
论如何优雅地让AI“闭嘴”:深入SpringAI的流式停止与记忆难题
java·后端
bobz96540 分钟前
关于 “涌现” 的最初的定义
后端
Warren981 小时前
Spring Boot 整合网易163邮箱发送邮件实现找回密码功能
数据库·vue.js·spring boot·redis·后端·python·spring
秦禹辰1 小时前
本地Docker部署开源Web相册图库Piwigo与在线远程访问实战方案
开发语言·后端·golang
一乐小哥1 小时前
五分钟就能搭好的socks5为啥我装了一个小时😭 进来看小丑
linux·后端
HyggeBest1 小时前
Golang 并发原语 Sync Pool
后端·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