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我是老刘
做Flutter开发六年多了,这两年的新事物尤其的多。
不知道你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问题,桌面上同时开着三个窗口:Cursor、Claude Code、还有Android Studio的AI助手。
每个都在向你招手,每个都说自己是最好的编程伙伴。
你开始怀疑人生:到底该用哪个?
这不是你一个人的困扰。
根据最新的开发者调研数据,2024年AI编程工具的用户数量暴增了300%。
但90%的程序员依然在纠结一个问题:"我到底该选哪个AI编程助手?"
有人说Cursor是VS Code的完美进化版,写代码如丝般顺滑。
有人说Claude Code理解能力逆天,像个贴心的技术导师。
还有人说Android Studio的AI助手才是正统,官方出品必属精品。
三个工具,三种理念,三派拥趸。
就像程序员圈子里的"三国杀"。
但问题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谁能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给出最靠谱的代码建议?
谁能让你的开发效率翻倍,而不是让你陷入工具选择的泥潭?
今天,我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帮你彻底搞清楚这三个工具的真实实力。
不吹不黑,只讲干货。
三大神器各显神通
Cursor:VS Code的华丽转身
先说Cursor(Trae可以认为是Cursor的平替,网络环境友好)。
这家伙最大的杀手锏是什么?
无缝。
如果你之前用VS Code,切换到Cursor就像换了个马甲,所有的插件、快捷键、工作流程都原封不动。
但AI能力直接拉满。
你写个注释"// 创建一个用户登录表单",它直接给你生成整个表单组件。
代码补全的准确率能达到85%以上。
这个数据我是实测过的,用了一个月,统计了500次代码建议,命中率确实惊人。
但是,Cursor也有让人头疼的地方。
第一个槽点:贵
月费20美金,一年下来就是240美金,换算成人民币接近1800块。
对于个人开发者来说,这个价格确实不便宜。
第二个槽点:网络依赖
这点你们懂得。
另外Cursor也不是没有封号,只不过没有claude那么严格。
第三个槽点:对整体项目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它很擅长写单个函数、单个组件,但如果你想让它帮你重构整个项目架构,或者分析复杂的业务逻辑关系,它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就像一个很聪明的实习生,单点突破能力很强,但缺乏全局视野。
那什么人最适合用Cursor?
答案很明确:原先使用VS Code的开发者。
特别是前端开发者、全栈开发者,还有那些需要频繁切换不同语言的程序员。
如果你已经习惯了VS Code的生态,Cursor就是你的不二选择。
学习成本几乎为零,但效率提升立竿见影。
Claude Code
再来说说Claude Code。

这个工具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聪明。
不是那种小聪明,而是真正的智慧。
你问它一个技术问题,它不会直接甩给你一段代码了事。
它会先分析你的需求,然后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写,还会告诉你可能遇到的坑,以及更好的替代方案。
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技术导师坐在你旁边,耐心地给你讲解每一个细节。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设计一个项目的状态管理方案。
其他AI工具给出的都是标准答案,千篇一律的Bloc或者Provider。
但Claude Code不一样。
它先问我项目的规模,然后分析了我的具体场景,最后推荐了一个更轻量级的解决方案。
不仅解决了问题,还让我学到了新的思路。
这就是Claude Code的核心优势:理解能力强,代码解释清晰。
它不只是一个代码生成器,更像是一个会编程的老师。
但是,Claude Code也有三个致命的槽点。
第一个槽点:只有CLI
你需要完全把代码交给AI来处理。
不能像Cursor那样在IDE里实时协作,而是要把整个项目丢给它,然后等它给你反馈。
这种工作方式对很多人来说都不太习惯。
特别是那些经验丰富的开发者,会觉得很别扭。
第二个槽点:贵、贵、贵
Claude Code的价格比Cursor还要高。
当然如果是使用量很大的开发者,其实反而是比较划算的。
第三个槽点:封号比较严重
这个问题最让人头疼。
Claude对使用场景的限制比较严格,稍微不注意就可能被封号。
老刘自己也有过被封号的经历,这一点让人很难受。
那什么人最适合用Claude Code?
独立开发者。
特别是那些在学习新技术、探索新领域的程序员。
如果你不差钱,而且希望有一个真正懂技术的AI来指导你,Claude Code是最好的选择。
它能帮你建立完整且很不错的项目框架,同时也能给你提供技术上的建议和优化方案。
但如果你是在现有项目上一方面需要AI协助,同时有些情况又需要开发者自己手动操作,那么Claude Code可能不是最佳选择。
Android Studio + AI助手
最后说说Android Studio的AI助手。

其实AS中的AI助手非常多,这个我前段时间的文章介绍过: AndroidStudio中最适合开发Flutter的AI
它们不像Cursor那样激进,也不像Claude Code那样天马行空。
它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与客户端开发深度绑定。
这不是简单的代码补全,而是真正理解客户端开发的AI助手。
你在写Activity的时候,它知道你可能需要处理生命周期。
你在处理网络请求的时候,它会提醒你考虑异常处理和线程切换。
你在写UI布局的时候,它会建议你使用更合适的组件和属性。
这就是专业对口的优势。
另一个很重要的点是:开发者和AI相互配合。
不像Claude Code那样需要把整个项目交给AI,也不像Cursor那样完全依赖AI的建议。
Android Studio的AI助手更像是一个贴心的助理,在你需要的时候给出建议,但主导权始终在你手里。
你可以选择接受建议,也可以选择忽略。
你可以让AI帮你生成代码框架,然后自己填充具体的业务逻辑。
这种协作模式对很多有经验的开发者来说,是最舒服的。
但是,Android Studio的AI助手也有一个明显的槽点:
功能相对保守。
它不会像Cursor那样给你惊喜,也不会像Claude Code那样让你完全不用考虑如何实现代码。
它就是一个很实用、很稳定的工具,但缺乏一些创新性和想象力。
如果你想要AI帮你探索新的技术方案,或者给你一些突破性的思路,Android Studio的AI助手可能会让你失望。
它更适合在成熟的开发流程中提升效率,而不是在技术探索中提供灵感。
那什么人最适合用Android Studio的AI助手?
答案很明确:专业的客户端开发者。
特别是那些主要做Android开发,或者Flutter开发的程序员。
如果你的工作重心就是客户端开发,如果你需要一个稳定可靠的AI助手来提升日常开发效率,Android Studio的AI助手是最好的选择。
它不会给你带来惊喜,但也不会给你带来麻烦。
就像一个靠谱的老同事,默默地帮你处理那些重复性的工作,让你把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业务逻辑上。
成年人的世界不做选择
分析了这么多,你可能还是在纠结:到底该选哪个?
我的答案是:成年人的世界不做选择,我全都要。
但这不是让你三个工具都买,而是要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找到最适合的组合。
独立开发者的最佳组合
如果你是独立开发者,我推荐这个组合:
Cursor/Trae + Claude Code
为什么这样搭配?
因为独立开发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技术能力的不足。
很多独立开发者其实并不具备完整的开发能力,特别是在某些技术栈上。
这时候,Claude Code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你可以把主要的开发任务交给Claude Code,让它帮你搭建整个项目架构,实现核心功能。
然后用Cursor或者VS Code进行手工微调。
比如说,你想做一个电商小程序。
你可以先用Claude Code生成整个项目的基础框架:用户系统、商品管理、订单流程、支付集成。
然后用Cursor来调整UI细节、优化用户体验、修复小bug。
这样的组合,既能保证项目的整体质量,又能让你在细节上有足够的控制权。
替代方案:VS Code + Claude Code
如果你觉得Cursor太贵,也可以用VS Code + Claude Code的组合。
虽然VS Code的AI能力没有Cursor那么强,但配合Claude Code,也能达到不错的效果。
而且成本更低,对于刚起步的独立开发者来说更友好。
团队开发者的最佳组合
如果你是团队开发者,我推荐这个组合:
Cursor/Trae 或者 Android Studio + Claude Code
我觉得Claude Code最聪明的地方可能是采用了CLI作为交互的入口,虽然在功能上没有IDE那么方便,但是优势却是可以方便的融入任何IDE中。
特别是在团队开发的场景下,大家的开发环境和IDE可能不一样,比如我们组的同学有的用AndroidStudio有的用VS Code,现在还有些人用Trae。
但只要是个IDE就有终端,就可以无缝集成Claude Code进来。(最新版的Claude Code已经可以在Windows上运行,不需要WSL)
团队开发和独立开发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规范。
团队开发有既定的架构、代码规范、开发流程。
这时候,你需要给Claude Code灌输团队的开发规范。
以我的Flutter项目为例。
我们团队的架构已经确定了:使用Bloc进行状态管理,使用Dio进行网络请求,也有很多封装好的工具和组件。
代码规范也很明确:文件命名规则、注释规范、错误处理方式。
当需求明确的时候,我会把这些规范告诉Claude Code,让它根据团队的标准进行开发。
Claude Code能够很好地遵循这些规范,生成符合团队要求的代码。
但是,需求的很多细节,特别是UI和交互方面的细节,仍然需要程序员去开发。
这一点相信很多客户端团队都很有体会。因为我们拿到的需求规格说明往往没办法详细到每一个细节,这些细节都是在需求评审或者和产品经理以及UI设计师平时的沟通中确定下来的。
把这些东西都变成文字交给AI可能比整个代码量还多,而且即使真的变成文字,AI也不一定能完全按照你的意图实现。
这时候,一个具备AI辅助能力的IDE就非常有必要了。
你可以用Cursor来处理这些细节工作,或者用Android Studio的AI助手来进行人工的二次开发。
这样的组合,既能保证代码的一致性,又能提升开发效率。
预算有限的最佳组合
如果你预算有限,不想花太多钱,我推荐这个组合:
VS Code或者Android Studio + Kimi K2驱动的Claude Code
VS Code和Android Studio都有免费或者很便宜的AI助手。
虽然功能没有Cursor那么强大,但对于日常开发来说已经够用了。
你还可以用Kimi K2来驱动Claude Code。
这个方案的成本非常低,一个月可能只需要几十块钱甚至更少。
选择的核心原则
说了这么多组合,其实选择的核心原则只有一个:
根据你的实际需求来选择。
如果你是技术新手,优先选择Claude Code,让AI来承担主要的开发工作。
如果你是经验丰富的开发者,可以选择Cursor或者Android Studio的AI助手,让AI来提升你的开发效率。
如果你预算有限,优先选择免费或者低成本的方案,先用起来再说。
如果你是团队开发,优先考虑工具的协作性和规范性。
如果你是独立开发,优先考虑工具的全面性和学习价值。
记住,工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流程,然后坚持下去。
不要被工具绑架,也不要为了追求完美而陷入选择困难症。
先选一个组合用起来,在使用过程中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工具只是外功,内功才是王道
说了这么多,我想跟你分享一个更深层的思考。
没有完美的工具,只有最适合的选择。
Cursor、Claude Code、Android Studio的AI助手,它们各有优劣,各有适用场景。
但真正决定你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的,不是你用了哪个工具。
而是你对技术的理解深度,对业务的把握程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AI工具改变的不只是写代码的方式。
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程序员的思维模式。
以前我们思考的是"怎么写代码"。
现在我们思考的是"怎么让AI帮我写出更好的代码"。
以前我们关注的是语法和API。
现在我们关注的是架构和逻辑。
以前我们花大量时间在重复性的编码工作上。
现在我们有更多时间思考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
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而且这个转变才刚刚开始。
未来的AI编程助手会更加智能,更加贴心。
它们不仅能写代码,还能帮你做架构设计、性能优化、安全审计。
甚至可能直接从产品需求生成完整的应用程序。
但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有一点永远不会变:
真正的高手,不是被工具选择,而是让工具为自己服务。
工具再强大,也只是工具。
它们可以提升你的效率,但不能替代你的思考。
它们可以帮你写代码,但不能替代你的创造力。
它们可以给你建议,但不能替代你的判断力。
所以,与其纠结用哪个工具,不如先提升自己的内功。
学会如何与AI协作,学会如何利用AI的优势,学会如何弥补AI的不足。
这才是在AI时代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最后,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你在用哪个AI编程工具?在使用过程中有什么心得和体会?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让我们一起探讨AI编程的未来。
毕竟,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互相交流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