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一 核心复杂性](#一 核心复杂性)
- [二 关键设计模式:](#二 关键设计模式:)
- [三 棘手场景与解决方案:](#三 棘手场景与解决方案:)
一 核心复杂性
负数单并非独立功能,它必须与正向流程(订单、认款、开票、结算)形成精准的逆向对称,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 关键设计模式:
-
事件驱动架构 (EDA)
是解耦复杂流程、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理想方案。通过"发布-订阅"模式,让售后事件触发后续的负数单生成、财务更新等操作,保持系统灵活性。
-
状态机与优先级规则:系统必须依赖明确的状态机(如发票状态、结算单状态)和业务规则(如"优先冲销已开票部分")来决定行为,确保流程正确
三 棘手场景与解决方案:
1.分批合并处理:负数单需能智能拆分,精准冲销多批次的正向单据。

2.优先级问题:
- "规则"的优先级(约束性):明确"已开票部分优先冲销,未开票部分做占用标记"的优先级规则。

- "选择"的优先级(策略性):先进先出 (FIFO) ,比如:先认款的先被账扣
- "规则的优先级">"选择的优先级":"规则的优先级"决定了流程的路径,"选择的优先级"决定了路径上的执行顺序。
3.超额处理:系统应坚决拦截而非处理,防止资金损失和财务混乱。

4."事务级精确追踪"与"账户级灵活核销"之间的矛盾
-
硬关联(事务级精确追踪):指的是订单A的付款必须与订单A的售后退款一一对应。这种关联是强约束的、精确的、可追溯的。这是系统设计和财务审计的理想基础。
-
弱关联(账户级灵活核销):指的是将供应商视为一个整体账户,所有你和该供应商之间的交易(订单A、订单B的付款、退款)都计入这个账户的余额。系统更关心的是最终余额是否正确,而不是每一分钱是否严格一一对应。
系统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架构师的思路)
优秀的系统设计不会二选一,而是同时容纳这两种模式,并清晰定义它们的转换边界。
a.底层保留"硬关联":
- 在事务发生层,依然严格记录最初的"硬关联"。例如,系统永远记录着:付款记录X 来自 订单A;负数单Y 来自 订单A的售后。
- 这是系统数据的"基石",不可动摇。
b.上层提供"弱关联"工具:
- 在应付款管理模块中,提供一个"资金池"视图,按供应商汇总所有往来账。
- 提供人工核销工具,允许财务人员打破原始的"硬关联",在池子里进行灵活的冲销操作(如用订单A的退款去冲订单B的应付款)。
c.通过"状态"进行桥接和冲突管理:
- 当一份试图维持"硬关联"的退款单(负数单)发现其对应的资金已被"弱关联"操作挪用时,它的状态就被置为 "冲突"或"异常"。
- 这个 "冲突状态" 就是两种模式矛盾的集中体现,也是触发人工介入的信号
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