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ysql的安装与卸载:
1、查看是否安装过mysql:
(1)cmd中输入mysql看是否有显式提醒
(2)右击此电脑,选择管理,在左侧栏中找到服务,查看是否有与mysql相关的
2、卸载的方式:
如果有就直接使用即可,如果想要切换版本,或者密码丢失,或者配置文件损坏,可以卸载掉重新下载。
卸载的步骤:
(1)将mysql服务关闭:服务与应用程序 >> 服务 >> 找到MySQL >>停止此服务

(2)右击应用卸载:控制面板 >> 程序和功能 找到MySQL Server5.5 右键点击卸载
(3)将安装路径下的mysql文件夹删除

(4)将C盘programdata中与MySQL有关的文件夹删除

(5)清理注册表:
①按Win图标+R打开运行,在打开框里输入"regedit"后按回车,打开注册表

②删除相应的文件夹:

(6)删除系统环境变量:

(7)验证一下是否删除
3、下载:
(1)点开下面的链接:https://dev.mysql.com/downloads/mysql/

点击Download 就可以下载对应的安装包了, 安装包如下:

(2)解压:
下载完成后我们得到的是一个压缩包,将其解压,我们就可以得到MySQL 8.0.31 的软件本体了(就是一个文件夹),我们可以把它放在你想安装的位置。

(3)添加环境变量
环境变量里面有很多选项,这里我们只用到 Path 这个参数。为什么在初始化的开始要添加环境变量呢?
在黑框(即CMD)中输入一个可执行程序的名字,Windows会先在环境变量中的 Path 所指的路径中寻找一遍,如果找到了就直接执行,没找到就在当前工作目录找,如果还没找到,就报错。我们添加环境变量的目的就是能够在任意一个黑框直接调用MySQL中的相关程序而不用总是修改工作目录,大大简化了操作。
①右键 此电脑 → 属性 ,点击 高级系统设置,点击环境变量

②在 系统变量 中新建MYSQL_HOME

③在 系统变量 中找到并双击Path点击 新建最后点击确定。

如何验证是否添加成功?
右键开始菜单(就是屏幕左下角),选择 命令提示符(管理员) ,打开黑框,敲入 mysql ,回车。如果提示 Can't connect to MySQL server on 'localhost' 则证明添加成功;
如果提示 mysql不是内部或外部命令,也不是可运行的程序或批处理文件则表示添加添加失败,请重新检查步骤并重试。
(4) 初始化MySQL
以管理员身份,运行命令行窗口

在刚才的命令行中,输入如下的指令: mysqld --initialize-insecure

正常情况是没有回显的,稍微等待一会,如果出现没有出现报错信息,则证明data目录初始化没有问题,此时再查看MySQL目录下已经有data目录生成。
tips:如果出现如下错误

由于权限不足导致的,以管理员方式运行 cmd mysqld --initialize-insecure
(5)注册MySQL服务
命令行(注意必须以管理员身份启动)中,输入如下的指令,回车执行: mysqld -install

(6)启动MySQL服务
在黑框里敲入 net start mysql ,回车

(7)修改默认账户密码
在黑框里敲入 mysqladmin -u root password 1234 ,这里的 1234 就是指默认管理员(即root账户)的密码,可以自行修改成你喜欢的。

(8)登录MySQL
右键开始菜单,选择 命令提示符 ,打开黑框。在黑框中输入, mysql -uroot -p1234(mysql -u用户名 -p密码) ,回车,出现下图且左下角为
mysql> ,则登录成功。
退出时输入:exit/quit

二、Navicat工具的使用:
(一)连接数据库
- 新建连接 :打开 Navicat 后,点击左上角 "连接" 按钮,选择对应的数据库类型,如 MySQL。在弹出的连接设置窗口中,填写主机名(或 IP 地址)、端口号、用户名、密码等信息。例如连接本地 MySQL 数据库,主机名通常为 "localhost",端口默认 3306,用户名和密码为安装 MySQL 时设置的值 。填写完毕后,点击 "测试连接",若显示 "连接成功",则可输入连接名并保存连接。
- 连接管理:在 Navicat 左侧连接面板中,可对已建立的连接进行管理。右键点击连接名称,能执行连接、断开、删除连接、新建查询等操作 。还可通过 "连接属性" 随时修改连接设置。
(二)数据库操作
- 创建数据库:右键点击已连接的数据库实例,选择 "新建数据库"。在弹出窗口中,输入数据库名称,选择字符集和排序规则(如常用的 utf8mb4 字符集及 utf8mb4_general_ci 排序规则),点击 "确定" 即可创建新数据库 。
- 删除数据库:选中要删除的数据库,右键选择 "删除数据库",在确认提示框中点击 "是",即可删除该数据库。操作时需谨慎,删除后数据将无法恢复 。
(三)数据表操作
- 创建数据表:
- 可视化创建:在数据库下,右键点击 "表",选择 "新建表"。在表设计器中,依次添加字段名,设置数据类型(如 INT、VARCHAR、DATE 等)、长度、是否为主键、是否允许为空、默认值等属性 。例如创建一个用户表,可添加 "user_id" 字段,数据类型为 INT,设为主键且自增长;添加 "username" 字段,数据类型为 VARCHAR (50),不允许为空;添加 "password" 字段,数据类型为 CHAR (60),不允许为空等 。设置完成后,点击 "保存",输入表名即可创建表。
- SQL 语句创建:点击 "查询",新建查询,在查询编辑器中编写 SQL 创建表语句,如 "CREATE TABLE users ( user_id INT AUTO_INCREMENT PRIMARY KEY, username VARCHAR(50) NOT NULL UNIQUE, password CHAR(60) NOT NULL, email VARCHAR(100) NOT NULL, created_at TIMESTAMP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updated_at TIMESTAMP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ON UPDATE CURRENT_TIMESTAMP)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mb4;",然后点击执行按钮创建表 。
- 修改数据表:
- 添加字段:右键点击要修改的表,选择 "设计表",在表设计器中点击 "添加字段",设置好字段属性后保存即可添加新字段 。
- 修改字段属性:在表设计器中,直接选中要修改的字段,对其数据类型、长度、约束等属性进行修改,然后保存 。
- 删除字段:在表设计器中,选中要删除的字段,点击 "删除字段" 按钮,然后保存表结构更改 。
- 删除数据表:右键点击要删除的表,选择 "删除表",在确认提示框中点击 "是",即可删除该表。同样,删除操作不可逆转,需谨慎操作 。
(四)数据操作
- 插入数据:
- 可视化插入:双击打开要插入数据的表,进入数据视图,点击 "新建行" 按钮,在各字段列中输入对应数据,然后点击 "保存" 即可插入新数据行 。
- SQL 语句插入 :在查询编辑器中编写 INSERT INTO 语句,如 "INSERT INTO users (username, password, email) VALUES ('testuser', 'testpassword', 'test@example.com');",点击执行即可插入数据 。
- 更新数据:
- 可视化更新:在表的数据视图中,找到要更新的数据行,直接修改字段值,然后点击 "保存" 。
- SQL 语句更新:编写 UPDATE 语句,如 "UPDATE users SET password = 'newpassword' WHERE username = 'testuser';",执行语句更新符合条件的数据 。
- 删除数据:
- 可视化删除:在表的数据视图中,选中要删除的数据行,点击 "删除记录" 按钮,在确认提示框中点击 "是",即可删除选中行 。
- SQL 语句删除:编写 DELETE FROM 语句,如 "DELETE FROM users WHERE username = 'testuser';",执行语句删除符合条件的数据 。
(五)SQL 查询
- 查询编辑器:点击 "查询",新建查询,打开 SQL 查询编辑器。编辑器支持语法高亮显示,不同的 SQL 关键字、函数、表名和列名等会以不同颜色标识,方便阅读和编写代码 。同时具备智能代码补全功能,输入 SQL 语句时,会根据数据库结构和已输入内容实时给出补全建议 。例如输入 "SELECT " 后,输入表名和 ".",会自动列出该表所有列名 。
- 执行查询:在查询编辑器中编写好 SQL 查询语句后,点击 "运行" 按钮(或使用快捷键 Ctrl+R)执行查询。查询结果会显示在下方结果面板中,可查看数据记录、查询影响的行数等信息 。
- 保存查询:执行完查询后,若希望保存该查询以便后续使用,可点击 "文件" - "保存" 或 "另存为",输入查询名称进行保存 。保存后的查询可在 "查询" 菜单下找到并再次打开执行 。
- SQL 优化:Navicat 提供 "解释" 功能,可分析 SQL 语句执行计划。通过查看执行计划,能了解数据库引擎如何执行查询,从而找出潜在性能瓶颈,如索引缺失、不合理的连接顺序等,进而对 SQL 语句进行优化 。还支持 SQL 格式化,可将杂乱的 SQL 代码按规范格式排版,提高代码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
(六)数据导入导出
- 数据导入:
- 从文件导入:右键点击目标表,选择 "导入向导"。在导入向导中,选择要导入的文件类型(如 Excel、CSV 等),指定文件路径,然后映射文件字段与数据库表字段 。设置好导入模式(如追加数据、替换数据)后,点击 "开始" 即可将文件数据导入表中 。例如从 Excel 文件导入产品数据,需确保 Excel 文件列名与数据库表字段对应,选择好文件后,按提示完成字段映射和导入设置 。
- 从其他数据库导入:使用 "数据传输" 功能,选择源数据库连接和目标数据库连接,指定要传输的表和数据范围,设置好相关选项(如表结构传输、数据类型转换等),点击 "开始" 可将源数据库数据导入目标数据库 。
2、数据导出:右键点击要导出数据的表,选择 "导出向导"。在导出向导中,选择导出文件格式(如 Excel、CSV、SQL 等),设置导出路径和选项(如是否包含列标题),点击 "开始" 即可将表数据导出为指定格式文件 。例如将表数据导出为 CSV 文件,可选择好保存路径,并根据需要勾选是否包含列标题等选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