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得帆信息联合创始人兼CTO徐翔轩
一个电话与一个转变
昨天下午,一位CIO朋友突然来电:他所在的企业正在拓展海外业务,想用低代码构建一些海外的数字化场景,包括协同、营销和运营。他希望确认海外部署的要点、构建海外场景的注意事项,以及我们是否有过相似案例。
在我印象中,这位CIO对低代码的推广一直偏保守。聊完正题,我打趣道:"感觉你现在对低代码很有信心啊。"
他的回复里说了3个目前低代码使用情况的关键信息,让我挺吃惊:
(1)不到2年时间,除保留SAP ERP和之前自研的MES,几乎所有供应链、生产外围应用都完成了基于低代码的重构;
(2)10人的IT团队,有5位专门做低代码项目交付(含2个ITBP、1个前端、2个后端),并会根据项目情况弹性补充;
(3)有效激发了人力资源部、总经办、企管等多个业务部门自建,上线了大大小小30多个应用场景。
01 态度的转变
刚开始合作时,这位CIO对平台态度极为谨慎------一定要等首期CRM投产使用后,才肯在低代码上承接更多需求。现在反而主动"揽活"。
我继续追问转变的原因,他笑着说:"核心就2个点:
(1)低代码真能行,快和省,真能帮我托底;
(2)现在IT预算紧、HC老板也不给,事儿还是很多,需求甚至更多,总要解决的嘛。
他还补充:"现在在我们公司内部,都知道有一套低代码平台,大家会主动说是不是能用低代码来搞,这个可太好了!"
02 不确定时代,CIO需要什么?
这通对话结束后,我在出差路上一直在想:这两年和很多CIO的交流里,一个共同点很明显------大家都在谈"不确定性"。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不确定的预算安排,不确定的需求节奏。有时项目还没落地,组织的优先级就变了;人力和资金的限制,让CIO每一步都像走钢丝。
在这样的环境下,CIO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安全感:一种能在不确定中依然有底气、有抓手、稳住局面的安全感。我想,低代码平台某种程度上,确实能给予这样的安全感。
今天的企业CIO,既要对业务部门负责,保证需求能落地;又要对管理层负责,确保投入产出成正比;还要对团队负责,让有限的IT人员既不透支,又能交付价值。
现实却是:需求永远比资源多。很多CIO形容自己每天都在"救火",哪里有问题就往哪里冲,几乎没有时间沉淀体系。
低代码带来的安全感
低代码成为CIO的"安全感来源",因为它能帮CIO稳住这几个关键维度:
- 稳住需求节奏,低代码能让小需求、灰色场景快速落地。CIO不再被一堆小需求压垮,而是可以在一个季度、甚至一个月内交出成果,给业务部门信心。
- 稳住资源压力,一些需求可以由业务人员通过无代码完成,IT 团队只需把控核心接口与治理机制。有限人力用在最关键的地方。
- 稳住长期演进,低代码不是临时工具,每次搭建都能沉淀成可服用的数据模型、业务流程、页面组件、接口服务等。后续的项目就可以越做越快,系统也越建越稳。
- 稳住系统格局,一个好的低代码平台,不是造一堆孤岛,而是成为连接的骨架,与ERP、MES、CRM 等核心系统协同,不制造新的麻烦。
从被动救火到主动构建
当CIO有了低代码这样的平台,角色会从"被动救火"转为"主动构建"。不再只是被动响应,而是能带着组织形成一套有节奏、有方法的数字化推进路径。安全感的本质,不是"没有问题",而是"即便有问题,我有抓手能解决"。这正是低代码在不确定时代能给CIO的最大价值。
结论
低代码不是CIO的可选项,根据最近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每一个企业,都应该拥有一套低代码平台。而今,低代码平台已经成为了CIO的底气来源。它能让CIO在不确定的环境下,依然有信心、有安全感,带领企业一步一步走向长期的数字化能力建设。期待得帆低代码,能给更多的CIO朋友带来这样的安全感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