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框架系列文章
知识管理与 RAG 框架全景:从 LlamaIndex 到多框架集成
在大模型应用和推理系统中,性能优化是关键环节。无论是 LangChain、vLLM 还是 RAG 系统,架构设计、推理策略和资源调度都会直接影响延迟、吞吐量和成本。
本篇文章将系统介绍三类性能优化策略:
- 延迟优化:降低用户感知等待时间
- 吞吐量提升:提升系统整体处理能力
- 成本权衡:在性能和资源成本之间找到最佳平衡
所有相关源码示例、流程图、模型配置与知识库构建技巧,我也将持续更新在Github:LLMHub,欢迎关注收藏!
希望大家带着下面的问题来学习,我会在文末给出答案:
- 如何在大模型框架中优化延迟?
- 如何提升系统吞吐量,同时保持高并发处理能力?
- 如何在性能和成本之间做平衡,实现高效资源利用?
1. 延迟优化策略
延迟优化旨在降低用户等待时间,主要方法包括:
- 批量推理(Batching):将多个请求合并为一个批次执行,充分利用 GPU 并行计算能力。
- 异步执行:非阻塞任务调度,用户请求无需排队等待。
- 缓存机制:对高频请求或重复计算结果进行缓存。
示例代码:vLLM 异步批量推理
python
import asyncio
from vllm import LLM, SamplingParams
# 异步批量推理降低延迟,同时充分利用 GPU 并行能力。
model = LLM(model="huggingface/gpt-j-6B")
prompts = ["Hello!", "How are you?", "Tell me a joke."]
async def async_generate(prompt):
return await model.agenerate([prompt], sampling_params=SamplingParams(max_output_tokens=50))
# 异步并行执行
results = asyncio.run(asyncio.gather(*(async_generate(p) for p in prompts)))
for res in results:
print(res[0].text)
2. 吞吐量提升策略
吞吐量优化旨在提升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请求的数量,关键方法包括:
- 流水线化推理:将生成任务拆分为多个阶段并行执行
- 多模型并行:同时运行不同模型处理不同任务
- 硬件异构调度:GPU + CPU 混合计算,动态分配任务
示例代码:多模型并行
python
from vllm import LLM, SamplingParams
# 多模型并行和流水线化可以显著提升系统吞吐量,尤其在高并发场景下。
model_gpu0 = LLM(model="huggingface/gpt-j-6B", device="cuda:0")
model_gpu1 = LLM(model="huggingface/gpt-j-6B", device="cuda:1")
prompts_gpu0 = ["Task for GPU0"]
prompts_gpu1 = ["Task for GPU1"]
responses0 = model_gpu0.generate(prompts_gpu0, sampling_params=SamplingParams(max_output_tokens=50))
responses1 = model_gpu1.generate(prompts_gpu1, sampling_params=SamplingParams(max_output_tokens=50))
3. 成本权衡策略
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成本非常重要:
- 模型选择:根据任务复杂度选择轻量或大模型
- 资源调度:动态分配 GPU/CPU,避免资源闲置
- 优先级调度:高优先级任务使用更大模型,低优先级任务使用轻量模型
- 批量与缓存策略:在保证延迟可接受的情况下增加批量大小,提高 GPU 利用率
示例代码:优先级调度与动态模型选择
python
from vllm import LLM, SamplingParams
# 通过模型选择和动态调度,可以在保证性能的同时控制计算成本。
# 高优先级任务使用大模型
high_priority_model = LLM(model="huggingface/gpt-j-6B", device="cuda:0")
# 低优先级任务使用轻量模型
low_priority_model = LLM(model="huggingface/gpt-neo-125M", device="cuda:0")
tasks = [
{"prompt": "Generate a detailed AI report.", "model": high_priority_model},
{"prompt": "Write a short joke.", "model": low_priority_model}
]
for task in tasks:
res = task["model"].generate([task["prompt"]], sampling_params=SamplingParams(max_output_tokens=50))
print(res[0].text)
4. 综合策略示例:延迟 + 吞吐量 + 成本优化
结合上述策略,可以设计一个高性能、低延迟、成本可控的系统架构:
- LangChain 负责任务编排
- vLLM 提供高吞吐量推理
- LlamaIndex/向量数据库支撑 RAG
- 异步批量执行 + 多模型并行 + 动态调度
示例架构流程伪代码
python
# 用户请求 -> LangChain Agent -> 检索向量数据库 -> vLLM 异步批量生成 -> 返回结果
这种综合策略能够同时优化延迟、吞吐量和成本,是企业级大模型应用的最佳实践。
最后,我们回答文章开头的问题
- 如何优化延迟?
使用异步执行、批量推理、缓存机制和流水线化推理,降低用户感知等待时间。 - 如何提升吞吐量?
通过多模型并行、流水线化执行和硬件异构调度,提高单位时间内处理请求数量。 - 如何权衡成本?
动态选择模型大小、任务优先级调度、资源动态分配和批量策略,保证性能的同时控制资源成本。
关于深度学习和大模型相关的知识和前沿技术更新,请关注公众号 coting!
以上内容结合 LangChain、vLLM 和 RAG 系统实践经验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