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实现C++高性能内存池,相比 malloc 性能提升7倍!

大家好,我是小康。

写在前面

你知道吗?在高并发场景下,频繁的mallocfree操作就像是程序的"阿喀琉斯之踵",轻则拖慢系统响应,重则直接把服务器拖垮。

最近我从0到1实现了一个高性能内存池,经过严格的压测验证,在8B到2048B的分配释放场景下,性能相比传统的malloc/free平均快了4.5倍!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这个实现过程,相信看完后你也能写出自己的高性能内存池。

数据最有说服力,来看看实测结果:

看到了吗?相比标准malloc/free,平均性能提升4.62倍,最高达到7.37倍!

手把手教你实现C++高性能内存池,相比 malloc 性能提升7倍!

为什么需要内存池?

在开始撸代码之前,我们先来聊聊为什么要造这个轮子。

传统内存分配的痛点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些情况:

  1. 频繁分配小对象:比如游戏服务器中每秒创建成千上万个临时对象
  2. 内存碎片化:明明还有很多空闲内存,但就是分配不出连续的大块
  3. 性能瓶颈 :高并发场景下malloc成为系统的性能瓶颈
  4. 内存泄漏 :忘记free导致的内存泄漏,让人头疼不已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系统级的内存分配器设计得太通用了。它要处理各种大小的内存请求,要考虑各种边界情况,这就导致了性能上的妥协。

内存池的优势

内存池就像是给程序开了个"专属食堂":

  • 速度快:预先分配好内存,拿来就用,不用每次都找系统要
  • 减少碎片:统一管理,按需切分,内存利用率更高
  • 避免泄漏:集中管理,程序结束时统一释放
  • 可控性强:自己的地盘自己做主,可以根据业务特点优化

设计思路:三层架构设计

经过大量调研和思考,我采用了类似TCMalloc的三层架构:

plain 复制代码
┌─────────────────────────────────────────────────────────┐
│                   应用程序                                │
└─────────────────────┬───────────────────────────────────┘
                      │ ConcurrentAlloc() / ConcurrentFree() 
┌─────────────────────▼───────────────────────────────────┐
│              ThreadCache (线程缓存)                      │
│  ┌─────┐ ┌─────┐ ┌─────┐ ┌─────┐                       │
│  │ 8B  │ │16B  │ │32B  │ │...  │  每个线程独享           │
│  │List │ │List │ │List │ │List │                       │
│  └─────┘ └─────┘ └─────┘ └─────┘                       │
└─────────────────────┬───────────────────────────────────┘
                      │ 批量获取/归还
┌─────────────────────▼───────────────────────────────────┐
│             CentralCache (中央缓存)                      │
│  ┌─────────┐ ┌─────────┐ ┌─────────┐                   │
│  │ 8B Span │ │16B Span │ │32B Span │  全局共享,桶锁    │
│  │ List    │ │ List    │ │ List    │                   │
│  └─────────┘ └─────────┘ └─────────┘                   │
└─────────────────────┬───────────────────────────────────┘
                      │ 申请新Span
┌─────────────────────▼───────────────────────────────────┐
│               PageHeap (页堆)                           │
│  ┌──────┐ ┌──────┐ ┌──────┐ ┌──────┐                  │
│  │ 1页  │ │ 2页  │ │ 4页  │ │ 8页  │  管理大块内存       │
│  │ Span │ │ Span │ │ Span │ │ Span │                  │
│  └──────┘ └──────┘ └──────┘ └──────┘                  │
└─────────────────────┬───────────────────────────────────┘
                      │ 系统调用
┌─────────────────────▼───────────────────────────────────┐
│                  操作系统                               │
│              (mmap/VirtualAlloc)                       │
└─────────────────────────────────────────────────────────┘

为什么是三层?

这个设计的精妙之处在于分层解耦

  • ThreadCache: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缓存,分配时无需加锁,速度飞快
  • CentralCache:当ThreadCache没有合适的内存块时,向CentralCache申请
  • PageHeap:管理大块内存,当CentralCache也没有时,向系统申请内存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大部分情况下分配操作都在ThreadCache完成,无锁且极快;只有在必要时才会涉及锁操作。

第一层:ThreadCache(线程本地缓存)

设计理念:每个线程拥有独立的内存缓存,消除锁竞争。

cpp 复制代码
class ThreadCache {
private:
    FreeList free_lists_[NFREELISTS];  // 208个不同大小的自由链表
    static thread_local ThreadCache* tls_thread_cache_;
    
public:
    void* Allocate(size_t size);
    void Deallocate(void* ptr, size_t size);
};

核心优化点

  • 无锁设计:线程本地存储,天然线程安全
  • 多级缓存:208个不同大小的自由链表
  • 批量操作:与中心缓存批量交换,减少交互次数

第二层:CentralCache(中心分配器)

设计理念:所有线程共享的中心分配器,负责向ThreadCache提供内存。

cpp 复制代码
class CentralCache {
private:
    SpanList span_lists_[NFREELISTS];        // Span链表数组
    std::mutex mutexes_[NFREELISTS];         // 桶锁数组
    
public:
    size_t FetchRangeObj(void*& start, void*& end, size_t n, size_t size);
    void ReleaseListToSpans(void* start, size_t size);
};

核心优化点

  • 桶锁设计:每个大小类别独立锁,减少锁竞争
  • Span管理:每个Span管理一组连续页面
  • 批量分配:一次分配多个对象给ThreadCache

第三层:PageHeap(页堆管理器)

设计理念:管理大块内存页面,是系统内存和应用的桥梁。

cpp 复制代码
class PageHeap {
private:
    SpanList span_lists_[POWER_SLOTS];  // 只管理2的幂次页数
    PageMap2<PAGE_MAP_BITS> page_map_;   // 页面到Span映射,采用基数树来管理
    
public:
    Span* AllocateSpan(size_t n);
    void ReleaseSpanToPageHeap(Span* span);
};

核心优化点

  • 2的幂次优化:只分配1,2,4,8,16,32,64,128,256页的Span
  • 智能分裂:大Span智能分裂成小Span
  • 零开销释放:释放直接缓存,无需合并操作

核心数据结构设计

1. 自由链表(FreeList)

这是内存池的基础数据结构,将空闲内存块串成链表:

cpp 复制代码
class FreeList {
private:
    void* head_;      // 链表头指针
    size_t size_;     // 当前大小
    size_t max_size_; // 慢启动最大批量大小
    
public:
    void Push(void* obj);
    void* Pop();
    void PushRange(void* start, void* end, size_t n);
    size_t PopRange(void*& start, void*& end, size_t n);
};

巧妙设计:利用空闲内存块本身存储链表指针,零额外开销!

cpp 复制代码
static inline void*& NextObj(void* obj) {
    return *(void**)obj;  // 前8字节存储下一个块的地址
}

2. Span结构

Span是管理连续页面的核心结构:

cpp 复制代码
struct Span {
    PageID page_id_;        // 起始页号
    size_t n_;              // 页数
    Span* next_;            // 双向链表指针
    Span* prev_;
    size_t object_size_;    // 切分的对象大小
    size_t use_count_;      // 已分配对象数
    void* free_list_;       // 切分后的自由链表
    bool is_used_;          // 是否使用中
};

关键算法实现

1. 大小类别映射算法

将任意大小映射到固定的大小类别,这是性能的关键:

cpp 复制代码
static inline size_t RoundUp(size_t size) {
    if (size <= 128) {
        return Align(size, 8);        // 8字节对齐
    } else if (size <= 1024) {
        return Align(size, 16);       // 16字节对齐
    } else if (size <= 8 * 1024) {
        return Align(size, 128);      // 128字节对齐
    } else if (size <= 64 * 1024) {
        return Align(size, 1024);     // 1KB对齐
    } else if (size <= 256 * 1024) {
        return Align(size, 8 * 1024); // 8KB对齐
    }
}

设计考量:小对象精细对齐,大对象粗粒度对齐,平衡内存利用率和性能。

2. 慢启动批量分配

动态调整批量大小,平衡内存使用和性能:

cpp 复制代码
static size_t NumMoveSize(size_t size) {
    size_t base_batch;
    if (size <= 32) {
        base_batch = 128;    // 小对象大批量
    } else if (size <= 128) {
        base_batch = 64;
    } else if (size <= 512) {
        base_batch = 32;
    } else {
        base_batch = 16;     // 大对象小批量
    }
    return base_batch * batch_multiplier;
}

3. 页面映射优化

采用二层基数树,快速查找对象所属的Span:

cpp 复制代码
template<int BITS>
class PageMap2 {
private:
    static const int LEAF_BITS = BITS / 2;
    static const int ROOT_BITS = BITS - LEAF_BITS;
    
    struct OptimizedLeaf {
        SubLeaf* sub_leafs[SUB_LEAFS_PER_LEAF];
        // 延迟初始化,减少内存开销
    };
    
public:
    inline void* get(size_t k) const;
    inline void set(size_t k, void* v);
};

上面展示的是部分核心设计思路的简化代码,实际实现中还包含了更多的边界处理和优化细节。

PS:说实话,能参考TCMalloc架构手搓高性能内存池的人应该不多。我在研究阶段看了网上的几个版本,发现大部分还是基于32位系统设计的,在如今的64位环境下就显得有些局限了。可能是早期教学项目的代码被反复借鉴,缺少针对现代系统的深度优化。

注意: 我这个版本从头开始针对64位系统设计,不仅支持完整的虚拟地址空间,还考虑了现代CPU架构的特性, 至少在设计思路上更贴近实际应用场景。

手把手教你实现C++高性能内存池,相比 malloc 性能提升7倍!

性能优化技巧

1. 分支预测优化

cpp 复制代码
// 利用__builtin_expect优化分支预测
if (__builtin_expect(!list.Empty(), 1)) {
    return list.Pop();  // 大概率走这个分支
}

2. 内联函数优化

cpp 复制代码
// 热点函数全部内联
static inline size_t GetPageID(void* addr) {
    return reinterpret_cast<PageID>(addr) >> PAGE_SHIFT;
}

3. 缓存友好的数据结构

cpp 复制代码
// 64字节对齐,匹配CPU缓存行
struct SimpleBatch {
    void* ptrs[32];    
    uint8_t count = 0;   
} __attribute__((aligned(64)));

4. 锁优化策略

cpp 复制代码
// 桶锁:每个大小类别独立锁
std::mutex mutexes_[NFREELISTS];

// 减少持锁时间
{
    std::lock_guard<std::mutex> lock(mutexes_[index]);
    // 最少的临界区代码
}

5. 基于perf的性能分析优化

在内存池开发过程中,perf是我最重要的性能分析工具。下面分享三个实际优化案例:

案例1:发现热点函数并优化

问题发现:使用perf分析发现SizeClass::Index()函数占用了15%的CPU时间

bash 复制代码
# 性能分析命令
sudo perf record -g ./test_memory_pool
sudo perf report 

# 发现热点
15.23%  test_memory_pool  [.] SizeClass::Index(unsigned long)
 8.94%  test_memory_pool  [.] ThreadCache::Allocate(unsigned long)

优化方案:针对最常用的小对象做特殊优化

cpp 复制代码
// 优化前:每次都走复杂的Index计算
size_t index = SizeClass::Index(align_size);

// 优化后:小对象直接计算,避免函数调用
size_t index;
if (__builtin_expect(align_size <= 128, 1)) {
    index = (align_size >> 3) - 1;  // 直接位运算
} else {
    index = SizeClass::Index(align_size);  // 复杂情况才调用
}

效果验证:再次perf分析,该函数CPU占用降到3.2%,整体性能提升12%

案例2:优化Deallocate的批量处理

问题发现:Deallocate函数中频繁的Push操作CPU耗时较高

bash 复制代码
12.45%  test_memory_pool  [.] FreeList::Push(void*)
 7.33%  test_memory_pool  [.] ThreadCache::Deallocate(void*, unsigned long)

优化方案:针对小对象使用批量释放策略

cpp 复制代码
// 优化前:每次都要操作链表
void ThreadCache::Deallocate(void* ptr, size_t size) {
    size_t index = GetIndex(size);
    free_lists_[index].Push(ptr);  // 每次都要修改链表头
}

// 优化后:使用批量缓冲区
SimpleBatch batches_[32];  // 只为热点大小创建批量

void ThreadCache::Deallocate(void* ptr, size_t size) {
    if (index < 32) {
        SimpleBatch& batch = batches_[index];
        batch.ptrs[batch.count++] = ptr;
        if (batch.count >= 32) {
            FlushSimpleBatch(index, size);  // 批量刷新到链表
        }
    }
}

案例3:解决大量缺页中断问题

问题发现:程序出现大量缺页处理,perf显示__memset_avx2_erms耗时严重

bash 复制代码
33.67%  test_memory_pool  [.] __memset_avx2_erms
11.22%  test_memory_pool  [.] PageMap2::set_range

优化方案:优化PageMap二层基数树,减少memset调用

cpp 复制代码
// 优化前:每次都要初始化大块内存
class PageMap2 {
    void* values[HUGE_SIZE];  // 直接分配巨大数组,导致大量memset
};

// 优化后:延迟初始化,按需分配
class PageMap2 {
    struct SubLeaf {
        void* values[1024];  // 只有8KB,memset很快
        bool initialized = false;
    };
    
    void ensure_initialized() {
        if (!initialized) {
            memset(values, 0, sizeof(values));  // 只清零8KB
            initialized = true;
        }
    }
};

效果:memset调用减少95%,在高并发场景下性能提升显著。由此可见在高并发场景下不能够大量调用memset。

实际在优化过程中还遇到了很多类似的性能瓶颈,这里只是举了几个例子。perf工具帮助我们精确定位问题,避免了盲目优化,每一次改进都有数据支撑。

实战测试与性能分析

测试环境

  • 系统:ubuntu20.04
  • 编译器:GCC -O3 优化
  • 线程数:16
  • 每线程操作:10000次分配释放

性能提升分析

  1. 小对象优势明显:8B-128B对象提升2-5倍
  2. 中等对象表现优异:256B-1KB对象提升5-6倍
  3. 大对象依然领先:2KB以上对象提升7倍以上

为什么这么快?

  1. 减少系统调用:批量分配减少90%+的系统调用
  2. 消除锁竞争:线程本地缓存 + 桶锁设计
  3. 内存局部性:连续内存分配,缓存友好
  4. 算法优化:O(1)分配释放,无遍历查找

使用方法

接口设计简洁,可以直接替换malloc/free:

cpp 复制代码
// 基础接口
void* ptr = ConcurrentAlloc(1024);
ConcurrentFree(ptr);

项目亮点总结

  1. 三层架构设计:清晰的架构层次,职责分离
  2. 多种优化技术:从算法到实现的全方位优化
  3. 生产级质量:完整的错误处理和边界检查
  4. 高可扩展性:支持自定义配置和扩展
  5. 实测性能卓越:平均4.62倍性能提升

一些思考和收获

这个内存池项目从构思到完成,前后花了我一个月的业余时间。

最初只是想解决项目中的性能瓶颈,没想到越深入越发现内存管理的复杂性。从最简单的链表管理,到三层架构设计,再到各种微观优化,每一步都让我对系统底层有了新的认识。

印象最深的是那次perf分析,发现15%的时间竟然消耗在一个看似简单的Index计算上。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性能优化往往隐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

还有那次为了解决PageMap初始化性能问题,我不得不重新设计了整个二级页表结构。原本简单粗暴的大数组分配导致了严重的缺页中断,perf显示__memset_avx2_erms占用了23%的CPU时间。虽然推翻了之前的设计,改用延迟初始化的SubLeaf结构,但看到最终memset调用减少95%的数据时,一切都值得了。

这个项目最大的价值不是代码本身,而是整个优化思维的建立。

现在我看任何性能问题,都会先想:这是架构问题还是实现问题?是算法复杂度的问题还是常数优化的空间?数据访问模式是否缓存友好?锁的粒度是否合理?

如果你也想掌握这项核心技能...

说实话,内存池设计是C++性能优化的核心技能之一。很多大厂面试都会问相关问题,而且在高性能系统开发中经常用到。

这次实现过程中踩过的坑、总结的经验,我觉得对想深入学习C++底层优化的朋友会很有价值。所以我把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设计思路、优化技巧都整理成了一套完整的实战课程。

课程特色

  • 项目驱动:从0到1完整实现,每天都有可运行的版本
  • 渐进式学习:10天学习计划,循序渐进不会卡住
  • 实战导向:重点讲解perf分析、性能调优等实战技能
  • 源码+文档:4000+行完整代码,详细的设计文档

课程内容涵盖:

  • 三层架构的系统性设计思维
  • 无锁编程和多线程优化技巧
  • perf工具进行性能分析的实战方法
  • CPU缓存友好的数据结构设计
  • 从问题发现到解决的完整优化流程

最重要的是,这不只是理论讲解,而是一个完整的工程实践。学完后你将拥有一个可以写在简历上、在面试中展示的高质量项目。

如果你对这个内存池项目感兴趣,可以看这篇文章: 手把手教你实现C++高性能内存池,相比 malloc 性能提升7倍!

想报名的话,赶紧加我微信:jkfwdkf ,备注「内存池」!

或者扫下方二维码加我

在这个AI时代,能深入底层、具备系统级优化能力的工程师反而更加稀缺。这个项目的技术深度和工程实践价值,相信能为你的技术成长和职业发展带来实质帮助。

如果你在性能优化方面有什么心得,或者对内存池实现有什么想法,也欢迎在评论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