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Matter是由CSA联盟制定的一个应用层的标准,旨在打造一个统一的智能家居应用标准。在Matter出来之前,智能家居市场是比较混乱的,每一个生态都有自己的协议,比如苹果有自己的 Homekit,Google有自己的Weave,亚马逊有自己的Echo,ZigBee联盟有自己的Zigbee,小米的米家、华为的鸿蒙智联等。对于设备商,消费者有如下痛点:
- 智能家居协议多样且互不兼容
- 各厂商平台林立形成生态壁垒
- 行业和用户对统一标准需求强烈
**在上述背景下,**连接标准联盟(Connectivity Standards Alliance,CSA)联合众多科技公司共同开发了matter协议。
Matter 协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智能家居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设备兼容性和互联互通难题。以下是对其起源的详细介绍:
- 项目启动:2019 年 12 月,苹果、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联合 Zigbee 联盟,共同发起了 Project CHIP(Connected Home over IP)项目。同时,超过 200 家公司和数千名专家也参与到该项目中,旨在开发一种基于 IP 协议的开放标准,使智能家居设备能够跨品牌、跨平台互联互通。
- 成员扩展:CHIP 项目启动后,包括宜家、恩智浦半导体、三星 Smart Things、Silicon Labs 等在内的 10 个 Zigbee 联盟董事会成员随即加入,进一步壮大了项目的力量,这些成员希望 CHIP 项目能将 Zigbee、Thread、蓝牙和 Wi - Fi 等不同组件整合到一个总体标准中。
- 名称变更:2021 年 5 月,Zigbee 联盟更名为连接标准联盟(Connectivity Standards Alliance,CSA),同时 CHIP 项目也正式更名为 Matter。这一更名不仅反映了项目的演进和发展,也强调了对多种协议的支持以及 Thread in Matter 的地位。
- 标准发布:2022 年 10 月,CSA 正式发布了 Matter 标准协议 1.0 版本,这是智能家居行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 Matter 协议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为智能家居设备的互联互通提供了具体的标准和规范。此后,Matter 协议不断发展,2023 年 5 月,Matter 1.1 版本发布,进一步扩展了支持的设备类别并优化了协议的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Matter只是一个应用标准,它的传输是建立在支持IPv6的TCP和UDP协议上的,Matter不对传输层进行约定,Matter也不对网络进行约定,但是Matter约定了只能使用Thread/Wi-Fi/Ethernet三种连接协议。Thread协议由Thread Group制定,所以Matter over Thread产品必须通过Thread Group的认证。Wi-Fi则由Wi-Fi联盟进行规范,所以Matter over Wi-Fi产品必须通过Wi-Fi Alliance认证。为了让Matter产品加入Matter网络,需要一个配网的过程,Matter支持三种类型的配网方式,而低功耗蓝牙则是首选配网方式,所以Matter产品一般都会要求支持低功耗蓝牙功能。
二、matter架构


Matter是一个基于IPV6的运行在TCP/IP上的应用层协议,Matter的底层可以工作在WiFi、Thread或者以太网协议上,而蓝牙是用来完成Matter的入网配置的。
ref:
https://csa-iot.org/developer-resource/specifications-download-requ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