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软件“收费”羞愧感,勇敢要钱

每个开发者大概都有个小梦想------做一款属于自己的软件,被很多人用,要是还能赚点钱就更好了。可现实是,不少好想法哪怕做成了产品,最后也难免中途夭折。原因五花八门,运营恰恰是很多开发者的短板;更现实的是"收益"问题------纯靠"爱发电"的项目能走多远,其实谁也说不准。

我的小程序《豆豆证照工坊》上线半个多月后,我也遇上了这个难题。

上周微信团队发消息说,我的云环境欠费了。一开始我以为这东西是免费的,后来才搞明白:小程序上线前,云环境对开发者是免费的;可一旦正式上线,就得开始付费了。

登录后台一看,好家伙------两周的瑞幸咖啡钱直接没了,还没算那个每月19.9元的"穷鬼套餐"(基础版)。这哪儿是"爱发电"啊,分明是拿我的咖啡钱在发电。这下我不得不认真想了:软件得有收益,至少得能覆盖基础支出吧?

纠结这事儿的时候,心里其实挺矛盾的。一方面,总希望自己花时间琢磨出来的产品,能被更多人喜欢、用上,还能帮到大家;可另一方面,"得靠收益支撑软件运行"的现实又摆在哪儿------每一次接口调用、图片处理、数据存储,都在消耗资源,总有人得为这些买单。

纠结了好一阵,最后还是选了"要钱不要脸"------开始考虑收费。

不过以前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里,遇到过不少简单的线上工具,非要注册、开会员才能用,我对这种收费模式一直很不感冒。所以"付费会员"这条路,我肯定不碰。毕竟"屠龙者终成恶龙"的事儿,不如一开始就别做。

之前写文的评论区里,有网友提议可以在小程序里加赞赏功能,这个想法倒是点醒了我。这感觉像极了以前街头卖艺------"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只不过现在这叫"开源精神"吧。

接入赞赏的方式倒简单:用户点一下赞赏按钮,会弹出赞赏二维码,要么长按保存,要么截图存到手机里,再用微信扫一下就行。可问题是,小程序里没法直接长按识别赞赏码,整套流程一下就变繁琐了;更麻烦的是,还得下载图片、退出小程序去扫码------操作一中断,靠这种"收费"方式赚钱,概率实在太低了。

既然赞赏太鸡肋,想稳定有笔收益,自然就得考虑加广告了。为了"吃相"好看点,直接在操作页面插广告的方式肯定排除------得保住用户用的时候的好体验。

现在选的是激励广告:用户要是做一些耗资源多的操作(比如复杂的图片处理),就得看一次广告,相当于付了这次操作的"费";除此之外的基础操作,全是免费的。这样既不影响大多数人的使用,也能勉强覆盖云服务的支出,算是目前最平衡的办法了。

可即便选了激励广告,我心里其实还是没底------到底能不能真的覆盖掉每月的运营支出,谁也说不准。毕竟在国内,"免费使用软件"早就成了大家的默认习惯,不管是看几十秒广告,还是掏哪怕一块钱,只要沾了"付费"的边,都像在无形中"冒犯"用户------说不定人家眉头一皱,随手就把小程序关了,下次再也不会打开。

这种担忧不是没道理。我自己刷手机时,要是遇到必须看广告才能用的功能,也会忍不住吐槽两句,有时候干脆换个工具。可即便知道可能会流失用户,我还是不想退回到"完全免费"的老路上去。

倒不是我贪心,想靠这小程序赚多少钱,而是我始终觉得,一款真正成熟、能长久走下去的软件,不该只有"设计"和"开发"这两个环节。"盈利"其实是补上最后一块关键拼图------只有形成"设计-开发-盈利"的完整闭环,软件才不用一直靠我的"咖啡钱"贴补,才不用担心里程碑式的"欠费通知",才能真的稳定地活下去,继续给需要的人解决证照处理的麻烦。

哪怕最后每个月只赚一块钱,和"完全免费"比起来,也是天差地别的。那一块钱不是收益,更像一个小小的"认可信号"------说明有人觉得这个工具有用,愿意为它消耗的资源、为我花在上面的时间买单。这份认可,比单纯的"用户量"更让我踏实,也更能支撑我继续优化功能、解决bug,把它做得更顺手。

我也知道,这种"想打破免费惯性"的想法,可能有点理想化,甚至会被人说"矫情"。但还是想试试------毕竟做《豆豆证照工坊》的初衷,从来不是"做个一次性的玩具",而是希望它能真的帮到大家,并且能一直帮下去。如果这点小小的"收益闭环",能让这个初衷实现,那就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