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内可用的AI工具推荐(中文支持好、性价比高、建议收藏)
过去两年,生成式 AI 工具已经从"尝鲜玩具"变成了工作和生活中的"标配"。无论是 ChatGPT(OpenAI)、Claude(Anthropic),还是 Gemini(Google),都在海外广受欢迎。
写作、绘图、视频剪辑,还是编程和办公效率,国内已经出现了一大批可直接使用、中文支持好的 AI 产品。很多人常常陷入"工具太多,不知道怎么选"的困惑。2024-2025 年国内大模型已经突飞猛进,很多任务上完全可以替代 ChatGPT/Claude,甚至在中文语境下更好。本文结合 2025 年最新情况,整理了一份实用的国产 AI 工具推荐清单,适合日常工作、学习和创作使用。
一、通用聊天 / AI 助手
如果你只想选一个"万能助手",可以回答问题、帮忙写文案、甚至编程,那优先考虑下面几个:
1. DeepSeek
这款模型是 2025 年初发布的国产大模型,主打逻辑推理、数学和代码任务。
-
优势:性能媲美国际顶级模型,但成本相对低,非常适合预算有限又需要高强度使用的人。
-
不足:在某些细节性的中文语境处理上,还需要手动润色。
-
适合人群:技术人员、学术研究者、程序员。
2. 通义千问
来自阿里巴巴,支持多模态(文字、图片、语音),而且企业级生态做得比较完善。
-
优势:中文理解很强,集成在阿里云、钉钉等办公环境里体验最佳。
-
不足:在非常复杂、跨领域的专业问题上,偶尔需要人工辅助。
-
适合人群:职场人士、团队协作型工作。
3. 纳米AI搜索
360 出品的一体化搜索 +生成工具。你可以用文字、语音甚至拍照来提问,它还能切换不同模型(包括 DeepSeek)。
-
优势:多模态输入灵活,跨设备使用体验好。
-
不足:回答的专业深度有时不如专精模型。
-
适合人群:经常查资料+写报告、需要快速整合信息的用户。
二、写作与内容创作
对于经常写文章、报告或学术论文的用户,写作型 AI 工具能显著减轻负担。
1. Kimi
主打长文本处理,可以轻松应对 20 万字以上的内容,还能直接解析 PDF、PPT、Word。
-
优势:特别适合科研、长报告、书稿写作。
-
不足:对于短文案或轻量任务,反而可能显得"杀鸡用牛刀"。
-
适合人群:学术写作、长篇创作、需要整理复杂文档的人。
2. 豆包创作助手
字节跳动推出的轻量级写作 AI,擅长生成邮件、总结、会议纪要等办公内容。
-
优势:快速高效,尤其在日常职场写作场景非常好用。
-
不足:在需要强创意、文学风格化的写作时表现一般。
-
适合人群:职场人士、日常写作频繁的上班族。
智谱 GLM
-
特点:学术/科研导向,代码与数学能力兼备。
-
适合人群:科研人员、学生、程序员。
三、AI 绘图 / 图像生成
绘图类工具非常适合自媒体、电商和设计师,以下几个值得一试:
1. 妙画(商汤科技)
主打写实风格,也能做艺术化的水墨风,提示词调节灵活。
-
优势:画面细节和光影表现力很强,适合追求精美画质的人。
-
不足:免费额度有限,高质量输出需要付费。
-
适合人群:插画设计师、电商运营、自媒体作者。
2. 即梦AI
小白友好型工具,界面简洁,还带"消除笔"等二次编辑功能。
-
优势:生成速度快,免费额度较多,支持视频生成。
-
不足:专业美术或高端商业需求可能不够。
-
适合人群:社交媒体创作者、电商从业者、新手设计师。
3. 可灵AI(快手系)
在东方人像和国风画面生成方面表现突出。
-
优势:适合生成短视频封面、人物肖像,速度快。
-
不足:艺术风格多样性不如专业级绘图工具。
-
适合人群:短视频制作者、电商商家。
四、视频生成与编辑
视频生成是 2025 年 AI 工具的一大亮点,特别适合短视频创作者。
1. 火山引擎 Pika
适配短视频场景,可以快速生成、剪辑并添加效果。
-
优势:省时省力,和抖音 /今日头条生态结合紧密。
-
不足:在长视频或复杂特效方面不够。
-
适合人群:短视频博主、营销人员。
2. Vidu
把文字和图片直接转化为动态视频,简化了创意流程。
-
优势:入门门槛低,快速产出故事性视频。
-
不足:个性化定制有限。
-
适合人群:小型内容创作者、社交媒体运营者。
五、编程辅助
开发者最关心的当然是编程效率,这一块国内也有成熟的产品。
国内:
1. 通义灵码
嵌入 IDE 的智能助手,可以生成、补全、注释和调试代码。
-
优势:与开发环境融合度高,适合日常开发。
-
不足:在超大型项目或安全敏感代码中需要谨慎使用。
-
适合人群:前端、后端开发者,写脚本的工程师。
2. MarsCode(字节跳动)
免费的云端 IDE +AI 助手。
-
优势:零门槛上手,支持多语言,性价比极高。
-
不足:对大型企业项目的支持有限。
-
适合人群:初学者、中小项目开发者、独立开发者。
国外:
GitHub Copilot(含 Copilot for Business / VS Code 插件)
概述:面向程序员的 AI 助手,实时代码补全、自动化测试、PR 摘要与代码审查等。由 GitHub(微软)维护,集成度高。
优点
•深度集成 IDE(VS Code 等),能显著提高编码效率与模板化任务速度。
•引入 Copilot Chat、自动生成 PR 摘要、代码审查等协作功能,增强团队协作效率。
缺点 / 限制
•代码生成具有"幻觉/不可靠"风险:生成代码前后仍需人工审核(尤其是安全/边界条件)。
•许可证与训练数据争议(部分开源作者对训练数据使用有异议),企业需评估合规风险。
推荐场景:软件工程师日常编码、代码 review 辅助、提高重复任务效率。
六、办公效率工具
AI 已经进入日常办公,帮忙开会、整理和协作。
1. 飞书智能助手
直接集成在飞书里,能自动生成会议纪要、整理任务、优化日程。
-
优势:团队协作效率提升明显。
-
不足:功能强依赖飞书生态。
-
适合人群:使用飞书的企业团队。
2. 腾讯 AI 助手
支持客服、语音交互和知识库管理。
-
优势:在腾讯生态(QQ、企业微信、腾讯文档)中体验最好。
-
不足:功能相对分散,不如专门工具聚焦。
-
适合人群:客服团队、需要语音交互的办公场景。
七、国内直接用不了的,可以使用神马中转API
下面是一些先进的AI工具,但是咱们用不了
-
OpenAI 官方 API(ChatGPT 背后服务)
-
Anthropic 官方 API(Claude 系列)
-
Google Gemini API
使用中转站,顾名思义,就是一个聚合、统一和转发AI接口调用的服务平台。开发者无需分别对接多个厂商的API,只需通过中转站,就能调用不同模型与服务。它相当于"中间层",帮助开发者屏蔽底层的复杂性,提供更加稳定、高效、灵活的接入方式。
最后总结:怎么选适合你的AI工具?
-
如果你只想要一个万能助手:DeepSeek 或 通义千问。
-
如果你偏向写作 /学术:Kimi(长文档)+ 豆包(日常写作)。
-
如果你做自媒体 /电商:妙画 + 即梦AI + 可灵AI,再搭配 Pika 做视频。
-
如果你是程序员:通义灵码(专业开发)+ MarsCode(免费辅助)。
-
如果你专注团队协作:飞书助手 或 腾讯 AI 助手。
-
国外的使用神马中转API
一句话总结:别贪多,选 2--3 个真正能融入你日常工作流的工具,效果远比"收藏一堆工具但很少用"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