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原理-网络层

网络层负责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确定一个合适的路径.

IP协议

基本概念:

主机:配有IP地址,但是不进⾏路由控制的设备;

路由器:即配有IP地址,又能进⾏路由控制;

节点:主机和路由器的统称;

**IP是网络层协议,**表示方法通常使用点分十进制表示,例如192.168.250.62,协议格式如下:

4位版本号:指定ip协议的版本,如ipv4,ipv6.

4位首部长度:标识ip数据报的首部长度,单位4字节,因此首部长度最大为60字节.

8位服务类型:3位优先权字段(已经弃⽤),4位TOS字段,和1位保留字段(必须置为0).4位TOS分别表示:最小延时,最大吞吐量,最高可靠性,最小成本.这四者相互冲突,只能选择⼀个.

16位总长度:标识ip数据报的总长度.ip数据报长度有限制,但是ip协议提供了拆包,组包功能.

16位标识:唯一的标识主机发送的报文.如果 IP 报文在数据链路层被分片了,那么每一个片里面的这个 id 都是相同的.

3位标识:第一位保留. 第二位置为 1 表示禁止分片,这时候如果报文长度超过 MTU,IP 模块就会丢弃报文.第三位表示 "更多分片",,如果分片了的话,最后一个分片置为 1, 其他是 0,类似于一个结束标记.

13位片偏移:是分片相对于原始IP报⽂开始处的偏移,用来标识分片在原始报文中的位置.

8位生存时间:数据报到达目的地的最大报文跳数.一般是 64. 每次经过一个路由,TTL -= 1, 一直减到 0 还没到达,那么就丢弃了.这个字段主要是用来防止出现路由循环.

8位协议:表示上次协议,如TCP/UDP.

16位首部校验和:判断首部是否损坏.

32位源地址和32位⽬标地址:发送端ip与接收端ip.

路由选择

路由选择是在复杂的⽹络结构中,找出⼀条通往终点的路线.

路由选择的过程是一跳一跳问路的过程.所谓"⼀跳"就是数据链路层中的⼀个区间.具体在以太⽹中指从源MAC地址到⽬的MAC地址之间的帧传输区间.

IP数据报的传输过程也和问路一样:

1.当IP数据包,到达路由器时,路由器会先查看⽬的IP.

2.路由器绝对这个数据报直接发送给目的ip还是发送给下一个路由器.

3.循环这个过程,知道数据报到达目的ip.

判断这个数据报是发送给目的ip还是发送给下一个路由器,是由每个节点内部维护的路由表决定的.

地址管理

IP地址分为网络号和主机号.

网络号:保证相互连接的两个⽹段具有不同的标识.

主机号:同⼀⽹段内,主机之间具有相同的⽹络号,但是必须有不同的主机号.

不同的⼦⽹其实就是把⽹络号相同的主机放到⼀起.如果在⼦⽹中新增⼀台主机,则这台主机的⽹络号和这个⼦⽹的⽹络号⼀致,但是主机号必须不能和⼦⽹中的其他主机重复.

主机号与网络号的划分方案有两种.

五类主机号

A类:0.0.0.0到127.255.255.255

B类:128.0.0.0到191.255.255.255

C类:192.0.0.0到223.255.255.255

D类:224.0.0.0到239.255.255.255

E类:240.0.0.0到247.255.255.255

但是,随着Internet的⻜速发展,这种划分⽅案的局限性很快显现出来,⼤多数组织都申请B类⽹络地址,导致B类地址很快就分配完了,⽽A类却浪费了⼤量地址.

CIDR

针对上述五类划分方案的弊端,CIDR划分方案就应运而生了.

CIDR划分方案:

1.引⼊⼀个额外的子网掩码来区分⽹络号和主机号.

2.子网掩码也是⼀个32位的正整数.通常⽤⼀串"0"来结尾.

3.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进⾏"按位与"操作,得到的结果就是⽹络号.

4.⽹络号和主机号的划分与这个IP地址是A类,B类还是C类⽆关.

举例:

|--------|-----------------------------|
| IP地址 | 140.252.20.68 |
| 子网掩码 | 255.255.255.0 |
| 网络号 | 140.252.20.0 |
| 子网划分范围 | 140.252.20.0-140.252.20.255 |

特殊的ip地址

将IP地址中的主机地址全部设为0,就成为了⽹络号,代表这个局域⽹.

将IP地址中的主机地址全部设为1,就成为了⼴播地址,⽤于给同⼀个链路中相互连接的所有主机发送数据包.

127.*的ip地址用于本机的环回测试,通常使用的是127.0.0.1.

IP地址的数量限制

ipv4是一个4字节,32位的整数,他所能表示的ip数量只有2^32次方个,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日,这个数量不够用了.CIDR在⼀定程度上缓解了IP地址不够⽤的问题,但是仍然不太够用,这时引入了三个机制来解决:

1.动态分配ip地址:只给接⼊⽹络的设备分配IP地址.因此同⼀个MAC地址的设备,每次接⼊互联⽹中,得到的IP地址不⼀定是相同的.

2.NAT机制

3.使用ipv6,ipv6是一个16字节,128位的整数,他所能表示的ip数量有2^128次方之多,ipv4与ipv6是两个互不干扰的协议.

NAT机制

NAT技术是解决当前ipv4地址不够用的主要手段,是路由器的一个重要功能.

1.NAT技术能在对外通信时将私有ip转换为全局ip.

2.很多学校,家庭,公司内部采⽤每个终端设置私有IP,⽽在路由器或必要的服务器上设置全局IP.

3.全局ip要求唯一,私有ip在同一局域网下唯一,在不同局域网下不要求唯一.

NAT IP转换过程:

1.NAT路由器将源地址从10.0.0.10转换为全局IP 202.244.17.73.

2.NAT路由器收到外来数据时将目的IP202.244.17.73还原为原来的10.0.0.10.

3.NAT路由器内部有一个表来维护这个IP之间的映射关系

NAPT

当同一个局域网中,有两台ip不同的设备访问同一个ip的服务器时,在服务器返回应答时,NAT路由器就无法通过IP之间的映射来找到这个应答应该给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将映射关系中添加了端口号,添加端口号的映射后,就能确保准确的找到这个应答应该返回给谁.

相关推荐
ZHANG13HAO2 小时前
Android 13 完整实现 USB 网卡支持与网络优先级配置(USB>WiFi>4G)
android·网络
小李飞刀李寻欢2 小时前
kauditd0 病毒/挖矿程序完全清除方法初试
网络·安全·病毒·挖矿
荣光波比3 小时前
Docker(二)—— Docker核心功能全解析:网络、资源控制、数据卷与镜像构建实战
运维·网络·docker·容器·云计算
VVVVWeiYee5 小时前
EIGRP
网络
歪歪1006 小时前
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使用 TCP 或 UDP 协议?
开发语言·网络·网络协议·tcp/ip·计算机网络·udp
key_Go6 小时前
07.容器监控
运维·网络·网络协议·docker·监控
東雪蓮☆7 小时前
Ansible Playbook 编写与模块详解
linux·运维·网络·ansible
科技那些事儿7 小时前
海外代理IP软件哪家好?高性价比海外代理IP服务商平台
服务器·网络·tcp/ip
cpsvps7 小时前
容器主机名解析在香港服务器内部网络的调试方案
运维·服务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