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主题是由 Kevin Moore 在 Fluttercon EU 2025 分享, Kevin Moore 是 Google Flutter 和 Dart 团队的产品经理,而本次主题也是向大家展示了 Flutter 未来的规划,比如开放性、可扩展性、强大的生态系统和持续演进等。

在分享 Flutter 主题之前,他先是介绍 Linux 、WebAssembly 和 RISC-V :
- "Linus Torvalds 在 1991年创建了Linux,而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说「今年是Linux桌面年」,而如今 Linux 在桌面市场的占有率终于超过了 6%,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微软(WSL)和苹果(apple/container)这两大巨头如今都积极拥抱 Linux....如果在 20 年前有人告诉他微软和苹果会如此自豪地宣传他们对 Linux 的支持,他会觉得那人疯了...."
- Wasm 诞生于2015年,在短短几年内就从一个概念发展到了V3规范,支持了垃圾回收(WasmGC)等重要特性,并且 Wasm 的潜力远不止于前端,在 Wasm 的会议上,大多数议题都集中在如何将 Wasm 用于后端和云服务,Kevin 引用了 Docker 创始人的话:"如果WebAssembly早出现10年,我们根本不会创造Docker。"
- RISC-V始于2010年伯克利大学的一个项目,其核心思想是创建一个完全开放、免费的指令集标准,与需要昂贵授权费的x86(英特尔/AMD)和ARM架构形成对比,可能多人没听说过,但全球已有超过 100 亿颗集成电路采用了 RISC-V,例如 Nvidia 的所有 GPU(无论高端AI芯片还是桌面显卡)都内置了 RISC-V 核心,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的硬盘多年来也一直在使用它,Google的 TPU 也是基于 RISC-V ·····

Kevin 他之所以提到上面三项技术,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引出后面的技术产生"持久影响力"的主要因素:
- 技术本身必须足够优秀和强大
- 必须是开源的,无论是代码还是标准
- 平台必须允许开发者在其之上构建和扩展,而不仅仅是封闭
- 需要有公司、个人和机构的共同投入,形成一个积极的、自我促进的生态圈。
- 技术不能停滞不前,必须不断改进和发展

这五个要素的结合,才能创造出能改变行业、经久不衰的技术,而回归到 Flutter 上,在上述几个领域 Flutter 和 Dart 也是有所涉及,另外,除了常规介绍 Dart 和 Flutter 在生产力、多平台支持和性能等方便的出色表现之外,在 GitHub 上也是首次达到贡献者数量排名前十的成就。
另外在生态系统方面,Flutter 已经拥有超过 60,000 个 Pub package、活跃的 GDEs 社区和众多支持 Flutter 公司支持(VGV、Serverpod、Shorebird、FlutterFlow、Fluttercon等),而对于 Flutter 未来的发展,特别是可扩展性的支持上,Flutter 也实现了:
- Web Proxy Support: Flutter Web 项目支持配置本地开发服务器的 Web 代理
- Featherlight : 未来将 Cupertino 和 Material widget 从核心框架移至独立的 package,以便更快地迭代和社区贡献
- 新的 Analyzer 插件系统: 将允许同时运行多个分析器插件,提高性能和稳定性
- Augmentations (增强功能) : 正在开发类似 C# 部分类的功能,允许在多个文件中定义一个类,减少 mixin 或复杂继承的需求。
- 持续演进 (Evolving) : Dart 经历了从非健全类型系统到健全类型系统 (Sound Type System) 的转变,引入了 Null Safety 和对 WebAssembly 的编译支持,甚至交叉编译等,而 Impeller 渲染引擎的重写以及未来的 Web Impeller 都是其持续进步的体现。

当然,Kevin 也提到了 关于宏 (Macros) 的中止: 这对于 Flutter 来说属于是这是一个"特性"而非"失败",因为它表明团队愿意承担风险去尝试有巨大影响力的功能,但同时也会在发现"收益不值得付出代价"时果断停止,以保护Dart和Flutter的核心优势(性能、开发者体验等)。
除此之外,Kevin Moore 也分享了他使用 Gemini AI 作为 vibe coding 的经验,解释了 AI 在快速启动项目和解决已知问题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这次 Flutter 团队新开源的 Gen UI ,旨在提供比传统聊天体验更具交互性的UI生成方式:
详细可见:《Flutter 官方 LLM 动态 UI 库 flutter_genui 发布,让 App UI 自己生成 UI》

Kevin 认为 AI 不是一时风潮,但也不是万能的,AI 将改变开发者的工作方式,提升能利用 AI 的开发者的竞争力,也建议开发者可以通过"深入技术 (Go Deep Technically)"和"广泛协作 (Go Broad Collaboratively)"来应对 AI 带来的变革:
深入技术 :
-
AI的局限: AI 擅长解决那些网上有大量现成代码和解决方案的"已解决问题",但你无法让 AI 去"重写 Flutter 的图形引擎"或"设计一个新的元编程系统",这些是需要深度思考和创新的"未解难题"
-
给开发者的建议: 鼓励开发者挑战自己,向技术栈的更深层次探索,从易到难:
- 不仅仅是提Bug,而是提交一个带有最小可复现示例的高质量 Issue
- 尝试在本地修改 Flutter 框架的源代码(比如改一个 Widget),然后运行看看效果
- 尝试在本地编译 Flutter 引擎(Engine)
- 尝试为分析器(Analyzer)编写一个自定义的Lint规则
- 尝试编译整个 Dart SDK
拓宽合作:
-
合作的重要性: Linux、Wasm 和 RISC-V 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创始人的天才想法,更是因为有无数人在社区、标准制定、商业推广等方面进行合作,扩大了生态,大型语言模型(LLM)无法做到"建立一个社区"或"打造一个生态系统",这是人类的工作。
-
给开发者的建议:
- 成立特殊兴趣小组 (SIGs) : 呼吁社区自发地围绕特定行业(如娱乐、嵌入式、汽车、教育、医疗、政府等)成立兴趣小组
- 集体发声: 与其个人在社交媒体上抱怨,不如由一个代表 10 家或 20 家公司的兴趣小组联合起来,向 Flutter 团队提交一份正式的需求文档,说明他们在特定领域需要哪些功能,这样的集体声音会更有分量,更容易推动团队去解决特定问题。
- 与竞争对手交谈: 他甚至鼓励在场的竞争对手们互相交流,因为共同的目标应该是"把整个蛋糕做大",而不是只争夺自己眼前的一小块。目前全球有约 5000 万开发者,而 Flutter 开发者只有一两百万,增长空间巨大。

最后,Kevin Moore 总结:要想让Flutter成为像 Linux、Wasm 和 RISC-V 那样具有持久影响力的技术,同时在 AI 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唯一的答案就是社区中的每一个人都努力做到:
- 深入技术 (Go Deep)
- 拓宽合作 (Go Broad)
- 携手并进 (Go Together)
这样才能 Go Far with Flut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