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一步步实现了 Promise 的两个静态方法 resolve
和 reject
。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手写实现两个同样重要的实例方法:catch
与 finally
。
这两个方法在日常开发中极为常用,理解其内部机制,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异步流程,也能提升代码的健壮性与可读性。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动手,揭开它们背后的实现逻辑。
实现catch方法
根据 MDN 对 catch
方法的定义:
Promise
实例的catch()
方法用于注册一个在 promise 被拒绝时调用的函数。它会立即返回一个等效的Promise
对象,这可以允许你链式调用其他 promise 的方法。此方法是Promise.prototype.then(undefined, onRejected)
的一种简写形式。
由此可见,catch
方法本质上是 then
方法的语法糖,专门用于处理错误场景。
js
/* definePropertyConfig、checkPromiseInstance在之前的文章已经实现 */
definePropertyConfig(prototype, "catch", function (onRejected) {
checkPromiseInstance(this);
return this.then(undefined, onRejected);
});
实现finally方法
与 catch
方法类似,我们首先需要校验调用者是否为 Promise 实例。
js
definePropertyConfig(prototype, "finally", function (onFinally) {
checkPromiseInstance(this);
});
1. 参数验证与函数检查
如果传入的 onFinally
不是函数,则直接返回一个与原 Promise 状态相同的 Promise(实现值穿透)。
js
definePropertyConfig(prototype, "finally", function (onFinally) {
checkPromiseInstance(this);
if (typeof onFinally !== 'function') {
return this.then()
}
});
2. 处理成功与失败情况
finally
方法需确保无论原始 Promise 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会执行传入的回调函数。同时,它还会保持原始 Promise 的解析值,除非 onFinally
返回一个被拒绝的 Promise。
js
p.finally(() => Promise.resolve('hello')); // 等待Promise完成,但忽略解析值,保持原始值
promise.finally(() => Promise.reject("finally拒绝")); // 最终的Promise会以"finally拒绝"被拒绝,覆盖原始结果
完整代码实现:
js
definePropertyConfig(prototype, "finally", function (onFinally) {
checkPromiseInstance(this);
if (typeof onFinally !== 'function') {
return this.then()
}
return this.then(
function (value) {
return Promise.resolve(onFinally()).then(function () {
return value;
});
},
function (reason) {
return Promise.resolve(onFinally()).then(function () {
throw reason;
});
}
);
});
至此,finally
方法已实现完成。它在实际开发中常用于执行清理工作,例如释放资源、关闭文件等,确保无论异步操作成功与否,某些收尾逻辑都能得到执行。
通过本文的实现,我们不仅加深了对 catch
和 finally
方法的理解,也进一步巩固了 Promise 链式调用的机制。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你在日常开发中更加得心应手地处理异步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