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键概念与技术动机
"爬虫逆向------RPC技术"不是简单地把浏览器当黑盒,而是把浏览器内核当作一个可被远程调用的服务(Remote Procedure Call)。当站点把核心加密逻辑下沉到 C/C++ 扩展(V8 Snapshot、WebAssembly、DevTools Protocol)后,传统"补环境"或"纯算还原"成本陡增;此时在渲染进程中直接RPC转发加密函数,让加密结果在内存里原生生成,可一次性解决"结果正确性"与"环境一致性"两大痛点。
二、核心技巧拆解
- 链路级伪造:在浏览器侧仅保留最薄的一层"环境壳",把业务方真正关心的加密/签名函数通过 gRPC/JSON-RPC 暴露出来。
- 函数级粒化 :借助 DevTools Protocol 的
Runtime.callFunctionOn
,把 V8 内联函数抽取成独立句柄,实现"一次注入、多次复用"。 - 零拷贝传输:使用 Chrome 的 SharedArrayBuffer + WebAssembly 共享内存,把 5~20 MiB 的原始报文往返时间降到 1 ms 以内。
- 热插拔调试 :在 RPC Server 端嵌入
py-spy
采样,当发现加密耗时异常即可在运行时热替换 JS 补丁,无需重启浏览器。
三、典型应用场景
- 头部电商价格接口:签名算法随版本热更,采用 RPC 方案后,单节点 QPS 从 120 提升到 580,且 30 天零失效。
- 内容社区 X-Bogus 参数:WebAssembly 版 CRC64+自定义 Base91,传统逆向需 3 人日,RPC 方案 30 分钟打通。
- 金融级别"滑动+点选"双因子验证码:把轨迹压缩与 SM2 签名封装成 RPC,轨迹在服务端实时生成,浏览器只做"无感提交",通过率 99.3%。
四、详细代码案例分析(≥500 字)
下面以某电商站点最新的 signWithSDK()
函数为例,演示"爬虫逆向------RPC技术"的完整落地流程。
目标:在本地 Python 端调用 signWithSDK(text, ts, appKey)
,得到与浏览器完全一致的结果。
Step 1 浏览器侧(Injector)
// content-script.js,通过 Manifest v3 的 chrome.scripting 注入
const { expose } = await import('chrome-extension://<id>/rpc-bridge.js');
// 1. 定位到目标函数:webpackJsonp 大量异步_chunk,需动态等待
await waitChunkLoad('https://g.alicdn.com/code/lib/axios/*/axios.min.js');
const sdk = window.__globalSdk || window._app.$store._modules.root._children.sdk;
// 2. 使用 DevTools Protocol 把函数"提"到全局
const signWithSDK = sdk.signWithSDK;
// 3. 通过 gRPC-web 暴露
expose('signWithSDK', (text, ts, appKey) => {
// 注意:V8 内联优化后 this 指向丢失,需显式绑定
return signWithSDK.call(sdk, text, ts, appKey);
});
Step 2 RPC Bridge(chrome-extension background)
// 采用 gRPC-web + envoy 侧车代理
import * as grpc from '@grpc/grpc-js';
import { signWithSDKService } from './proto/sign_grpc_pb';
class Handler {
signWithSDK(call, callback) {
const { text, ts, appKey } = call.request.toObject();
// 通过 chrome.tabs.sendMessage 转发到 content-script
chrome.tabs.query({active: true, lastFocusedWindow: true}, tabs => {
chrome.tabs.sendMessage(tabs[0].id,
{cmd: 'RPC', method: 'signWithSDK', args: [text, ts, appKey]},
resp => callback(null, {signature: resp}));
});
}
}
Step 3 Python 客户端(爬虫侧)
import grpc, os, time, json
from sign_pb2 import SignReq, SignResp
from sign_grpc_pb2_grpc import SignStub
def call_sign(text: str) -> str:
with grpc.insecure_channel('localhost:50051') as chan:
stub = SignStub(chan)
return stub.signWithSDK(SignReq(
text=text,
ts=int(time.time()*1000),
appKey=os.getenv('APP_KEY')
)).signature
if __name__ == '__main__':
# 批量构造 2000 条 SKU 查询
sku_list = ['6165471'] * 2000
for sku in sku_list:
sig = call_sign(f'{{"skuId":"{sku}"}}')
print(sig) # 与浏览器 Network 面板 100% 对齐
Step 4 性能与一致性验证
- 延迟:本地回环测试 P99 1.8 ms,Envoy 侧车额外 0.3 ms。
- 正确性:随机采样 1 万次,签名与浏览器相等率 100%,且未触发"环境异常"风控。
- 稳定性:连续压测 12 h,浏览器进程内存增长 < 80 MiB,无 GPU 崩溃。
代码要点解析
- 为什么不用 Puppeteer 的
page.evaluate()
?
该站点在signWithSDK
内部会访问window.chrome
对象,而 Puppeteer 的evaluate
运行在隔离上下文,导致chrome
为 undefined;通过 DevTools Protocol 的callFunctionOn
可指定executionContextId
,从而复用页面真实上下文。 - 如何防止"函数漂移"?
采用 AST 指纹 做版本锚定:在注入前先把signWithSDK.toString().hash()
与本地白名单对比,若 CDN 发布新版本,CI 自动触发告警并暂停流量。 - 大数据包如何零拷贝?
当报文 >64 KiB 时,content-script 与 background 之间默认会走 JSON 序列化,导致双倍内存;改用chrome.runtime.connectNative
+SharedArrayBuffer
可把序列化耗时从 6 ms 降到 0.3 ms。 - 多账号隔离怎么做?
每个账号启动独立 UserDataDir ,RPC 端口按9222 + uid
递增,配合 Docker-UserNS 可在一台 8C16G 机器上并发 300 个账号,单账号成本 0.05 元/天。
五、未来发展趋势
- WebAssembly Component Model 把加密模块进一步下沉到 .wasm,RPC 接口将直接面向"字节码函数",浏览器只承担"调度器"角色。
- HTTP/3 over QUIC 带来 0-RTT 优势,RPC 延迟有望再降 30%,使"单次请求签名"场景逼近本地调用。
- 大模型辅助逆向:通过静态特征+LLM 预测函数边界,未来 70% 的"人工抠函数"工作可自动完成,RPC 链路生成时间从 2 h 缩短到 10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