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搞懂 Vue 3 核心原理:从响应式到编译的深度解析
Vue 3 自发布以来,凭借其卓越的性能、更小的体积和更好的 TypeScript 支持,已经成为了前端开发的主流选择。然而,仅仅会使用 API 是远远不够的,深入理解其底层原理,才能让我们在复杂场景下游刃有余,写出更高效、更健壮的代码。
本文将带你深入 Vue 3 的核心,逐一剖析其响应式系统、虚拟 DOM、编译优化和组件渲染等关键原理。
一、响应式系统的革命:Proxy vs Object.defineProperty
Vue 2 的响应式系统基于 Object.defineProperty
,通过递归遍历数据对象,为每个属性添加 getter 和 setter 来实现追踪。这种方式存在几个固有缺陷:
- 无法检测对象属性的添加或删除 ,需要依赖
Vue.set
和Vue.delete
。 - 数组的某些变更 (如利用索引直接设置项
items[index] = newValue
,或修改数组长度items.length = 0
)无法被检测。 - 初始化时的递归遍历 对于大型对象,性能开销较大。
Vue 3 彻底抛弃了 Object.defineProperty
,转而使用 ES6 的 Proxy
来重写响应式系统。
Proxy 的优势:
- 真正的"代理" :Proxy 可以拦截整个对象,而不仅仅是某个属性。这意味着对对象任何属性的访问、赋值、删除、
in
操作符等都能被捕获。 - 性能更优 :Proxy 在引擎层面提供了优化,通常比
Object.defineProperty
更快。 - 更全面的拦截 :支持对数组索引、
length
、Map、Set 等数据结构的原生响应。
核心实现:reactive
和 effect
Vue 3 的响应式核心由两个函数构成:reactive
和 effect
。
-
reactive(target)
:- 它接收一个普通对象,返回一个该对象的 Proxy 代理。
- 在 Proxy 的
get
陷阱中,它会进行 依赖收集(Track)。当一个副作用函数(如组件的渲染函数)访问该属性时,这个函数就会被记录为该属性的一个"依赖"。 - 在 Proxy 的
set
陷阱中,它会进行 触发更新(Trigger)。当属性值被修改时,它会通知所有与该属性相关的"依赖"函数重新执行。
-
effect(fn)
:- 它接收一个副作用函数
fn
。当effect
执行时,它会先将fn
设置为"当前活跃的副作用",然后执行fn
。 - 在
fn
执行过程中,任何对响应式对象的访问(触发get
),都会将当前这个副作用函数收集为依赖。 - 当响应式对象发生变化(触发
set
),所有收集到的依赖(即effect
)会被重新执行。
- 它接收一个副作用函数
简易代码模拟:
javascript
// 简易的 reactive 实现
function reactive(target) {
return new Proxy(target, {
get(obj, key) {
track(obj, key); // 依赖收集
return obj[key];
},
set(obj, key, value) {
obj[key] = value;
trigger(obj, key); // 触发更新
return true;
},
});
}
// 存储依赖关系的桶
const targetMap = new WeakMap(); // key: 原始对象, value: Map
let activeEffect = null;
// 依赖收集
function track(target, key) {
if (activeEffect) {
let depsMap = targetMap.get(target);
if (!depsMap) {
targetMap.set(target, (depsMap = new Map()));
}
let dep = depsMap.get(key);
if (!dep) {
depsMap.set(key, (dep = new Set()));
}
dep.add(activeEffect); // 将当前活跃的effect加入依赖集合
}
}
// 触发更新
function trigger(target, key) {
const depsMap = targetMap.get(target);
if (!depsMap) return;
const dep = depsMap.get(key);
if (dep) {
dep.forEach(effect => effect()); // 执行所有收集到的effect
}
}
// 副作用函数
function effect(fn) {
activeEffect = fn;
fn(); // 执行时,会触发get,从而完成依赖收集
activeEffect = null;
}
// 使用示例
const state = reactive({ count: 0 });
// 定义一个副作用,模拟组件的渲染函数
effect(() => {
console.log(`count is: ${state.count}`);
});
state.count++; // 输出 "count is: 1"
ref
的原理则是通过一个对象的 .value
属性来包裹原始值,其内部同样使用了 effect
来进行依赖收集和触发更新。
二、虚拟 DOM 与 Diff 算法优化
Vue 3 的虚拟 DOM 进行了重写,带来了显著的性能提升。
1. 静态提升(Static Hoisting)
- Vue 3 的编译器会检测模板中的静态内容(永远不会改变的部分)。
- 在编译阶段,这些静态节点会被提升到渲染函数之外。这意味着它们只被创建一次,在后续的每次渲染中被重复使用,避免了不必要的创建开销。
javascript
// 编译前模板
<div>
<span>Hello World</span> <!-- 静态节点 -->
<span>{{ dynamicText }}</span>
</div>
// 编译后渲染函数(简化)
const _hoisted_1 = /*#__PURE__*/_createVNode("span", null, "Hello World");
function render(_ctx) {
return _createVNode("div", null, [
_hoisted_1, // 直接使用提升的静态节点
_createVNode("span", null, _ctx.dynamicText) // 动态节点
]);
}
2. Patch Flags(补丁标志)
- 在编译时,Vue 3 会分析动态绑定的类型(如
class
,style
,props
,text
)。 - 它在创建虚拟 DOM 节点时,会为其添加一个
patchFlag
属性。这个标志告诉运行时 Diff 算法,这个节点具体是哪部分需要更新。
javascript
// 模板:<div :id="id" class="static">{{ text }}</div>
// 编译后,虚拟节点会包含:
{
type: 'div',
props: { id: ctx.id, class: 'static' },
children: ctx.text,
patchFlag: 9 // 二进制值,表示 PROPS 和 TEXT 需要被检查更新 (1 | 8)
}
这样,在 Diff 过程中,运行时可以跳过对这个节点的全量对比,直接去检查 id
属性和文本内容,大大减少了比较的开销。
3. Tree Flattening(树结构打平)
- Vue 3 会编译模板时,会动态地记录所有带有块级作用域 的子节点(即带有
v-if
,v-for
等指令的节点)。 - 生成的虚拟 DOM 树不再是完整的树形结构,而是被打平为一个数组。数组中只包含真正的动态节点及其祖先节点。
- 在 Diff 时,Vue 只需要遍历这个扁平的数组,而无需遍历整棵树,从而跳过了大量静态子树,性能得到极大提升。
三、编译过程:从模板到渲染函数
Vue 的模板并不是纯粹的 HTML,它需要被编译成 JavaScript 的渲染函数。这个过程主要分为三步:
- 解析(Parse):将模板字符串解析成一个抽象语法树(AST)。AST 是模板的 JavaScript 对象表示,描述了模板的结构、指令、属性等信息。
- 转换(Transform) :对 AST 进行一系列优化和处理。Vue 3 的核心优化(如静态提升、Patch Flags 标记)都在这一步完成。它还会将模板中的指令(如
v-if
,v-for
)转换为对应的 JavaScript 代码。 - 代码生成(Codegen) :将处理好的 AST 转换为字符串形式的渲染函数代码。这个字符串最终会被
new Function()
执行,生成可执行的render
函数。
四、组件渲染流程
理解了以上原理,一个 Vue 组件的完整渲染流程就清晰了:
- 编译时 :
.vue
文件的<template>
部分被编译成高效的render
函数。 - 初始化 :
- 调用
setup
函数,建立响应式数据(reactive
,ref
)。 - 执行
render
函数。执行过程中,会访问响应式数据,触发get
陷阱,将当前的render
函数作为副作用(effect
)收集起来。 render
函数返回一个虚拟 DOM 树。
- 调用
- 挂载:将虚拟 DOM 树转换为真实的 DOM 节点,并挂载到页面上。
- 更新 :
- 当响应式数据发生变化时,触发
set
陷阱。 - 调度器会通知与之关联的
render
副作用函数重新执行。 render
函数生成新的虚拟 DOM 树。- 新的虚拟 DOM 树与旧的进行 Diff(对比),这个 Diff 过程会利用到编译时生成的
Patch Flags
和打平的树结构,实现高效更新。 - 将差异(patches)应用到真实 DOM 上。
- 当响应式数据发生变化时,触发
总结
Vue 3 的原理可以概括为:
- 响应式 :基于
Proxy
和effect
的副作用追踪,实现了更强大、更高效的依赖收集与更新触发。 - 编译优化 :通过静态提升 、Patch Flags 和树结构打平,极大减少了虚拟 DOM 的创建和 Diff 成本。
- 组合式 API:提供了更灵活的代码组织方式,其底层紧密依赖于新的响应式系统。
深入理解这些原理,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使用 Vue 3,更能提升我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比如手动优化性能、理解第三方库的工作机制、甚至自己动手造一些"轮子"。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你打开 Vue 3 源码世界的大门!
(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