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算我输!十分钟大白话理解MCP是什么》

今天是 2025 年 10 月 11 日,星期六,北京,多云。

北京的金秋十月,天气渐凉,技术圈却越来越热。过了将近一年,MCP 这个词在各大技术群里刷屏,从 Anthropic 发布到现在,热度不减反增。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被称为 "AI 应用 USB-C 接口" 的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模型上下文协议)。说实话,24年底刚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也是一脸懵 ------ 这又是什么新瓶装旧酒?

但是深入研究之后,我发现这东西还真有点意思。它可能真的是解决大模型 "纸上谈兵" 问题的那把钥匙。

前言:大模型的尴尬时刻

先来看几个真实场景:

场景一 :用户问 ChatGPT:"我今天在盈米基金的投资收益怎么样?"

ChatGPT 回答:"根据一般投资原则,建议您查看您的投资账户..."

用户内心 OS:我要是能查账户还来问你?

场景二 :开发者小王接到需求:"把咱们公司的订单系统和 AI 客服打通"

小王开始痛苦面具:又要研究 API 文档、又要处理鉴权、又要写数据转换... 每个系统都来一遍,这得加班到啥时候?

场景三:产品经理小李想做个 "AI 财务助手",发现 AI 只能给建议,不能真的去银行查余额、不能真的转账、不能真的报销...

这些尴尬的背后,其实就是一个核心问题:大模型就像个只会背菜谱的厨师,知道怎么做菜,但是没食材、没厨具、没厨房

而 MCP 的出现,就是要把这个 "只会说不会干" 的厨师,变成真正能下厨的大厨。

核心技术概念:用生活化类比理解 MCP

MCP 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MCP 就是AI 应用的 USB-C 接口

就像 USB-C 统一了手机、电脑、相机的充电和数据传输一样,MCP 统一了大模型和各种外部系统(数据库、API、文件系统、硬件设备)的通信方式。

架构可视化:一张图看懂 MCP

咱们画个简单的三层架构图:

scss 复制代码
┌─────────────────┐    ┌─────────────────┐    ┌─────────────────┐
│                 │    │                 │    │                 │
│   主机(Host)     │───▶│   客户端(Client) │───▶│   服务器(Server)  │
│  (你的聊天应用)   │    │   (MCP翻译官)    │    │  (外部数据源/工具) │
│                 │    │                 │    │                 │
└─────────────────┘    └─────────────────┘    └─────────────────┘
  • 主机:就是你的 Claude Desktop、Cursor、或者其他 AI 应用

  • 客户端:MCP 的翻译官,负责把 AI 的需求翻译成外部系统能听懂的语言

  • 服务器:外部系统,比如数据库、GitHub API、Slack、文件系统等

三者之间用 JSON-RPC 2.0 协议对话,就像三个人用普通话交流一样标准。

三大核心概念:Resources、Tools、Prompts

1. Resources(资源)- 数据原料

官方定义:Resources 是用来暴露数据的核心机制。

人话解释 :Resources 就像你家厨房的食材仓库

  • 股票行情?那是仓库里的 "新鲜牛肉"

  • 医疗影像?那是 "进口海鲜"

  • 用户订单数据?那是 "有机蔬菜"

LLM 想做什么菜,就去仓库拿对应的食材。

技术特点

  • 只读访问(安全)
  • 实时更新(新鲜)
  • 统一 URI 标识(好找)

2. Tools(工具)- 动手能力

官方定义:Tools 是 MCP 里的 "执行者"。

人话解释 :Tools 就像厨房里的锅碗瓢盆

  • 想查询数据库?那是 "炒锅"

  • 想发邮件?那是 "电饭煲"

  • 想调用支付 API?那是 "烤箱"

有了 Tools,LLM 就从 "嘴炮大师" 变成了 "实干家"。

技术特点

  • 模型控制(灵活)
  • 动态操作(实时)
  • 参数化调用(精确)

3. Prompts(提示)- 菜谱模板

官方定义:Prompts 是预定义的交互模板。

人话解释 :Prompts 就像菜谱

  • "帮我写个产品描述" → 对应 "宫保鸡丁" 菜谱

  • "分析这个 bug" → 对应 "红烧排骨" 菜谱

  • "生成测试报告" → 对应 "清蒸鲈鱼" 菜谱

技术特点

  • 可重用(标准化)
  • 带参数(灵活)
  • 工作流指导(系统化)

三者关系:从空谈家到实干派

用一句话总结:

Resources + Tools + Prompts = 让大模型从 "知道分子" 变成 "行动派"

  • Resources 提供数据原料

  • Tools 提供动手能力

  • Prompts 提供标准化流程

就像一个好厨师,既要有好食材(Resources),又要有好厨具(Tools),还要有好菜谱(Prompts),才能做出美味佳肴。

实际应用案例:MCP 正在改变什么?

金融领域:盈米基金的 "且慢 MCP"

盈米基金基于 MCP 开发了 "且慢 MCP",实现了:

  • 实时数据调用:直接查询基金净值、用户持仓

  • 投研分析:自动分析市场数据,生成投资建议

  • 资产配置优化:根据用户风险偏好,实时调整组合

效果:原来需要人工处理的投研报告,现在 AI 几分钟就能生成,准确率还挺高。

医疗健康:打破数据孤岛

某三甲医院用 MCP 整合了:

  • HIS 系统:患者基本信息

  • PACS 影像库:CT、MRI 影像

  • 电子病历:历史就诊记录

效果:AI 可以综合分析患者数据,辅助医生诊断,原来需要翻多个系统,现在一句话就能调取。

电商场景:腾讯云知识引擎升级

腾讯云把 MCP 集成到知识引擎,实现了:

  • 风险控制:实时调用风控 API,识别异常交易
  • 智能客服:直接查询订单状态、物流信息
  • 个性化推荐:结合用户行为数据,实时调整推荐策略

开发实践:5 分钟上手 MCP

环境准备

csharp 复制代码
# 1. 安装Python 3.10+
python --version  # 确保版本 >= 3.10

# 2. 创建项目
uv init hello-mcp-server
cd hello-mcp-server

# 3. 安装依赖
uv add mcp[cli]

快速开发一个查询天气的 MCP 服务器

python 复制代码
from mcp.server.fastmcp import FastMCP

# 创建MCP服务器
mcp = FastMCP("weather-server", log_level="ERROR")

@mcp.tool()
async def get_weather(city: str) -> str:
    """查询指定城市的天气"""
    # 这里可以调用真实的天气API
    return f"{city}今天晴,气温25°C,适合出门"

@mcp.resource("weather://today")
async def today_weather() -> str:
    """获取今日天气摘要"""
    return "全国大部地区晴好,南方局部有雨"

# 启动服务器
if __name__ == "__main__":
    mcp.run()

测试运行

shell 复制代码
# 启动开发服务器
mcp dev weather_server.py

# 访问 http://localhost:5173 进行测试

集成到 Claude Desktop

claude_desktop_config.json中添加:

json

json 复制代码
{
  "mcpServers": {
    "weather": {
      "command": "python",
      "args": ["weather_server.py"]
    }
  }
}

重启 Claude Desktop,现在你可以直接问:"北京今天天气怎么样?",AI 就会调用你的 MCP 服务器查询了。

优势与局限性:理性看待 MCP

主要优势

  1. 标准化:一个协议打通所有系统,告别重复造轮子
  2. 安全性:细粒度权限控制,服务器之间互相隔离
  3. 易组合:像搭积木一样组合不同功能
  4. 跨平台:换模型就像换电池,无缝切换

局限性分析

  1. 学习成本:需要理解新的协议和开发模式

  2. 生态成熟度:还在早期阶段,工具链不完善

  3. 性能开销:额外的协议层会带来一定延迟

  4. 复杂场景:对于超复杂的企业级场景,可能还需要定制开发

老杨点评:MCP 目前确实能解决 80% 的 "AI 连接外部系统" 问题,但剩下的 20% 复杂场景,还是需要深度定制。不过话说回来,能省 80% 的工作量已经很不错了。

来个总结

关键结论

  1. MCP = AI 的 USB-C 接口,统一了 AI 与外部系统的通信标准
  2. Resources+Tools+Prompts 三位一体,让大模型从 "知道" 到 "做到"
  3. 已在金融、医疗、电商等场景落地验证,不是 PPT 技术
  4. 开发门槛低,5 分钟就能跑起来一个 MCP 服务器

行动建议

立即行动清单

  1. 体验 MCP:今天就用上面的代码,5 分钟搭一个 Hello World 服务器

  2. 评估场景:盘点你公司的系统,看看哪些可以包装成 MCP Server

  3. 关注生态:订阅 Anthropic 官方博客,跟踪最新进展

  4. 分享交流:把这篇文章转给团队,一起研究 MCP 在你们业务中的应用

最后抛个问题:你觉得 MCP 会不会成为 AI 时代的 HTTP 协议?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ps:写完这篇文章,我最大的感受是 ------MCP 确实解决了一个真痛点。它不是那种 "看起来很美好" 的技术,而是真的能帮开发者省掉大量重复劳动。当然,现在还在早期,生态还不够完善,但方向是对的。就像早期的 HTTP 协议一样,需要时间沉淀,但一旦成熟,就会成为基础设施。

再 ps:如果你已经开始用 MCP 做项目了,欢迎私信我交流经验,咱们可以一起探讨一些进阶玩法。

相关推荐
muchan923 小时前
这会不会引起编程范式的变革?
前端·后端·编程语言
Jagger_4 小时前
Scrum敏捷开发流程规范
前端·后端
Value_Think_Power4 小时前
问题->语言(符号)
后端
90后的晨仔4 小时前
一键获取设备IP地址:内网与外网IP的完整指南
后端
90后的晨仔4 小时前
电脑安装 Redis 的方法
后端
MOON404☾4 小时前
Rust程序语言设计(5-8)
开发语言·后端·rust
道可到5 小时前
35 岁程序员的绝地求生计划:你准备好了吗?
前端·后端·面试
90后的晨仔5 小时前
redis 警告 WARNING: The TCP backlog xxxx
后端
道可到5 小时前
国内最难入职的 IT 公司排行:你敢挑战哪一家?
前端·后端·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