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React中,Element、Fiber、createElement和Component等概念构建了其高效渲染的基石。下面我们逐步解析,并用图表展示它们的关系。
🧱 核心概念解析
⚛️ React Element(元素)
React Element是React应用的最小构建单元,它是一个不可变的普通JavaScript对象,用于描述你希望在屏幕上看到的内容(即UI的轻量级快照)。
- 创建方式 :通常由JSX编译或直接调用 
React.createElement产生。 - 关键属性 :包括
type(元素类型,如'div'或组件函数/类)、props(属性,包含children)、key(优化标识)和ref(引用)等。特殊的$$typeof属性(通常为Symbol(react.element))用于标识这是一个React元素,也有安全考量。 - 核心特性 :不可变性。一旦创建便不可更改。更新界面时,React会创建新的元素树,通过Diffing算法高效更新DOM。
 
⚙️ React Component(组件)
React Component是返回React Element的代码单元,是可复用的代码块,承载了UI的渲染逻辑和状态。
- 两种形态 :
- 函数组件 :一个接收
props并返回React Element的JavaScript函数。 - 类组件 :一个继承自
React.Component的JavaScript类,必须包含render方法,该方法返回React Element。 
 - 函数组件 :一个接收
 - 与Element关系 :可以将组件视为元素的"工厂"或"蓝图"。组件执行(函数组件调用或类组件实例化及调用
render方法)后,生成React Element树。 
🔨 React.createElement
React.createElement是用于创建React Element的底层API。
- 主要工作 :
- 校验和处理参数 (
type,config(属性对象),children(子元素))。 - 处理
key和ref等特殊属性。 - 处理
defaultProps。 - 最终调用内部函数(如
ReactElement)创建并返回一个React Element对象。 
 - 校验和处理参数 (
 - 与JSX关系 :JSX是语法糖,最终会被Babel等工具编译为一系列
React.createElement调用。例如,<div>Hello</div>编译后类似于React.createElement('div', null, 'Hello')。 
🧬 Fiber
Fiber是React 16+引入的内部数据结构/架构,是协调(Reconciliation)过程的核心。
- 角色 :Fiber代表了一个工作单元。React的渲染和更新过程被分解为多个Fiber节点对应的工作单元,从而可以实现可中断、异步的渲染,以及任务优先级调度。
 - 与Element关系 :可以理解为,每个React Element在协调过程中都会对应一个Fiber节点。但Fiber承载的信息远多于Element。
 - 关键属性 (远超Element):
tag:标识Fiber类型(函数组件、类组件、宿主组件div等)。stateNode:指向对应的类组件实例或DOM节点等。child,sibling,return:构成Fiber树的链表结构指针。memoizedProps,memoizedState:上一次渲染用的props和state。updateQueue:更新队列。alternate:指向当前树(Current Tree)或工作进程树(WorkInProgress Tree)中的对应Fiber,用于双缓存机制。
 
🔄 核心概念关系图
下图清晰地展示了从JSX到最终页面渲染的完整流程,以及各个核心概念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
flowchart TD
    A[JSX/Component] -->|Babel 编译| B[React.createElement调用]
    B --> C[React Element树
(UI结构快照)] C --> D{协调过程开始
(Reconciliation)} D --> E[构建WorkInProgress Fiber树
(与Current Fiber树对比)] E --> F[Diff算法标记变更] F --> G[提交阶段
(Commit Phase)] G --> H[更新DOM] I[Fiber架构] --> E I --> J[实现可中断渲染/双缓存] subgraph K [核心概念转换流程] A --> C --> E --> H end
(UI结构快照)] C --> D{协调过程开始
(Reconciliation)} D --> E[构建WorkInProgress Fiber树
(与Current Fiber树对比)] E --> F[Diff算法标记变更] F --> G[提交阶段
(Commit Phase)] G --> H[更新DOM] I[Fiber架构] --> E I --> J[实现可中断渲染/双缓存] subgraph K [核心概念转换流程] A --> C --> E --> H end
⚙️ React的渲染与更新机制
🔎 Diff算法
当组件状态变化时,React会重新渲染组件生成新的React Element树。React需要找出新旧两棵树(在Fiber架构中体现为Fiber树)的差异,这个过程就是协调(Reconciliation) ,其中使用的差异比较算法就是Diff算法。
- 基本原则 :
- 不同类型元素生成不同树:如果根元素类型不同,React会直接拆毁旧树,构建新树。
 - Key属性优化列表渲染 :对子元素列表,使用
key属性来帮助React识别哪些元素是稳定、可复用的。 
 - 在Fiber中的实现 :Diff算法会对比新的React Element和当前的Fiber节点,并给Fiber节点打上相应的"效果标签",如
Placement(新增)、Update(更新)、Deletion(删除)等。 
🖼️ 双缓存机制
React在内存中同时维护两棵Fiber树:
- Current Tree(当前树):反映当前UI状态的Fiber树,对应屏幕上显示的内容。
 - WorkInProgress Tree(工作进程树):正在内存中构建的、反映下一次UI状态的Fiber树。
 
所有更新相关的计算(渲染组件、Diffing)都在WorkInProgress Tree上进行。计算完成后,React通过简单地切换指针,将WorkInProgress Tree变为新的Current Tree,并更新DOM。这类似于图形学中的"双缓存",能确保视图切换的流畅性,并支持并发渲染特性。
💎 总结与对比
| 概念 | 角色 | 关键特性 | 相互关系 | 
|---|---|---|---|
| React Component | UI的蓝图、逻辑单元 | 可复用、含状态/逻辑 | 执行后返回React Element | 
| JSX | 声明式UI描述语法 | 语法糖,需编译 | 编译为React.createElement调用 | 
| React.createElement | Element创建工厂函数 | 接收参数,输出Element对象 | JSX编译结果,创建React Element | 
| React Element | UI结构的轻量级不可变描述 | 不可变对象、虚拟DOM组成部分 | 由组件或createElement产生,是Fiber的输入 | 
| Fiber | 内部工作单元、协调核心 | 动态数据结构、可中断/异步、链表连接、双缓存 | 每个Element对应一个Fiber,负责实现更新调度 | 
希望这份详细的解释和图表能帮助你彻底理解这些核心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