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步请求的性能提升

async/await的暂停点

每次使用await关键字时,JavaScript引擎都会创建一个暂停点,保存当前执行上下文,并在异步操作完成后恢复执行。这个过程涉及到上下文切换和状态管理,在高频调用或计算密集型应用中可能导致一些性能开销。

1. 技术原理的合理性

从底层实现来看,async/await 确实依赖生成器(Generator)的暂停 / 恢复机制:

  • await 关键字会触发函数执行的暂停,JavaScript 引擎需要保存当前的执行上下文(包括变量、调用栈等状态)。
  • 当异步操作完成后(如 Promise resolved),引擎需要恢复之前的执行上下文,继续执行 await 之后的代码。

这个过程确实存在上下文切换和状态管理的开销,这一点是符合事实的。

2. 实际影响被夸大

现代 JavaScript 引擎(如 V8)对 async/await 做了深度优化,使得这种开销在绝大多数场景下可以忽略不计

  • 优化机制 :引擎会通过编译优化(如 Turbofan 编译器)减少上下文切换的成本,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会 "合并" 连续的 await 操作,降低状态保存 / 恢复的频率。
  • 对比 PromisePromise.then() 本质上也是通过回调函数实现异步流程,同样需要处理回调队列、状态判断等逻辑,其底层开销与 async/await 处于同一量级(甚至更高,因为链式调用可能产生更多中间对象)。
  • 瓶颈不在语法 :异步操作的性能瓶颈通常来自 IO 操作(如网络请求、文件读写)、定时器等,这些操作的耗时(毫秒到秒级)远大于 async/await 或 Promise 的语法层开销(微秒级)。
3. 极端场景的特殊性

只有在高频次、超短时间的异步操作 (如每秒数万次以上的纯内存异步调用)中,async/await 的上下文切换开销才可能被放大并产生可观测的性能差异。

但这种场景在实际开发中非常罕见:

  • 纯内存的高频异步操作本身就不符合 JavaScript 异步模型的设计初衷(JS 异步更适合处理 IO 等 "等待型" 任务)。
  • 若真有此类需求,通常会通过批量处理、减少异步粒度等方式优化,而非纠结于 async/await 和 Promise 的选择。
结论

"async/await 因上下文切换导致显著性能开销" 的说法理论成立但实践意义有限

  • 对于 99% 的业务场景(如接口请求、用户交互等),这种开销完全可以忽略,优先考虑 async/await 的可读性优势。
  • 仅在极端高频的纯内存异步场景中,才需要针对性测试和优化,但此时更应反思代码设计是否合理,而非否定 async/await

简言之:性能不是拒绝 async/await 的理由,可读性和维护性才是选择的核心依据。

新一代异步处理方法

1. Promise链式优化

避免不必要的await,改用Promise链式调用可以减少上下文切换:

这种写法避免了两次await的上下文切换,在高频调用场景下性能提升显著。

2. 并行执行 Promise.all

当多个异步操作之间没有依赖关系时,使用Promise.all可以并行执行它们:

并行执行可以将总执行时间从三个操作的总和减少到最长操作的时间

3. Promise批处理

对于需要处理大量异步操作的场景,使用批处理而非await循环可以显著提高性能:

4. Promise池化技术

当需要控制并发数量时,使用Promise池比await循环更高效:

scss 复制代码
function promisePool(items, concurrency, iteratorFn) {
let i = 0;
const results = [];
const executing = newSet();

functionenqueue() {
    if (i === items.length) returnPromise.resolve();
    
    const item = items[i++];
    const promise = Promise.resolve(iteratorFn(item, i - 1));
    results.push(promise);
    executing.add(promise);
    
    return promise.finally(() => {
      executing.delete(promise);
      returnenqueue();
    });
  }

returnPromise.all(
    Array(Math.min(concurrency, items.length))
      .fill()
      .map(() =>enqueue())
  ).then(() =>Promise.all(results));
}

// 使用方式
functionprocessItemsPooled(items) {
returnpromisePool(items, 5, processItem);
}
性能测试与比较

我们对上述方法在不同场景下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显示:

  1. 在简单API调用场景中,移除不必要的await可提升约25-30%的性能
  2. 在多个独立异步操作场景中,使用Promise.all比顺序await提升约65-70%
  3. 在大量异步操作处理场景中,批处理方法比await循环提升约75-80%
  4. 在需要控制并发量的场景中,Promise池化比await循环提升约60-70%

提出的 "优化方法" 本身是异步编程的经典实践

文章推荐的 4 种 "不用 await" 的方案,本质是异步执行策略的优化,而非单纯 "抛弃 await 语法",这些方法在实际开发中确实能显著提升性能:

优化方法 核心逻辑 合理性分析
Promise 链式优化 避免 "await+await" 的连续上下文切换(如await fetch()后再await res.json()),改用.then()链式调用 若两次异步操作无中间逻辑(如直接 "请求→解析 JSON"),链式调用可减少 1 次 await 的上下文切换,属于 "避免不必要开销" 的合理优化
Promise.all 并行 将 "顺序 await 多个独立请求" 改为 "并行执行",总耗时从 "各请求耗时之和" 变为 "最长请求耗时" 这是异步优化的核心手段(解决 "串行浪费"),性能提升源于 "执行方式" 而非 "语法",完全可信
Promise 批处理 用 "批量并行" 代替 "循环 await 单个处理"(如 10 个一批处理 100 个异步任务) 避免 "循环中 await 导致的串行阻塞",同时控制并发量避免资源过载,是大量异步任务的标准优化方案
Promise 池化技术 限制并发数量(如最多 5 个同时执行),避免无限制并行导致的系统压力 解决 "批量并行可能引发的并发风暴",兼顾性能与稳定性,逻辑严谨
3. 性能测试结果在 "特定场景" 下可信

文章提到的 "性能提升 25%-80%",在其测试场景中具有合理性:

  • 例如 "多个独立异步操作场景"(如 3 个各耗时 200ms 的接口):顺序 await 总耗时 600ms,用 Promise.all 并行后总耗时 200ms,性能提升约 66%(与文章 "65-70%" 一致);
  • 再如 "大量异步操作场景"(如 100 个任务循环 await 需 10000ms,10 个一批批处理需 1000ms),提升约 90%(接近文章 "75-80%",差异可能源于批处理大小或任务耗时波动)。

三、文章说法的 "待厘清 / 易误导部分"

文章的核心问题在于 "归因偏差":将 "性能提升" 主要归因于 "不用 await",但实际核心是 "异步执行策略的优化",而非 "await 语法本身的开销",容易让读者误解 "await 是性能瓶颈"。

1. "不用 await" 并非性能提升的直接原因
  • 性能提升的关键是 "执行策略":比如 Promise.all 的提升源于 "并行代替串行",而非 "没写 await"------ 实际上,async 函数中也可以用await Promise.all(...),既能保留可读性,又能获得并行性能(如下代码完全可行):

    javascript

    运行

    javascript 复制代码
    // 既用await,又能享受并行性能
    async function fetchMultipleParallel() {
      const [data1, data2, data3] = await Promise.all([
        fetchData('url1'),
        fetchData('url2'),
        fetchData('url3')
      ]);
      return [data1, data2, data3];
    }
  • 文章刻意强调 "不用 await",却忽略了 "策略优化" 的核心作用,可能误导读者认为 "只要去掉 await 就有性能提升",而忽略了 "并行 / 批处理" 才是关键。

2. 夸大了 "await 语法开销" 的实际影响
  • 现代 JavaScript 引擎(如 V8)对 async/await 做了深度优化(如 Turbofan 编译器的 "上下文合并"),单纯的 await 上下文切换开销极小(微秒级),仅在 "极端高频场景"(如每秒数万次纯内存异步调用)才会显著。
  • 文章测试场景中的 "性能提升"(如 75-80%),本质是 "循环 await 的串行阻塞" 改为 "批处理并行" 的优化结果,而非 "消除 await 语法开销"------ 即使保留 await(如 await 批处理结果),性能提升依然存在。
3. "不用 await" 的表述不够严谨
  • 文章推荐的方案并非 "完全不用 await":例如 Promise 池化或批处理后,上层代码仍需用 await 接收最终结果(如下),只是 "中间步骤不用 await 循环",而非彻底抛弃 await:

    javascript

    运行

    javascript 复制代码
    // 上层仍需await接收批处理结果,并非"完全不用await"
    async function useBatchedData(items) {
      const results = await processItemsBatched(items); // 仍用await
      return results;
    }
  • 文章的表述容易让读者误解 "await 是'坏东西',必须避免",但实际开发中,await 的 "可读性优势" 远大于其微小的语法开销,合理的做法是 "结合场景用 await + 优化策略",而非 "为不用 await 而不用"。

四、结论:文章 "方法合理,表述略偏",可借鉴但需理性看待

  1. 可信性结论:文章的技术原理(async/await 的底层机制)、优化方法(Promise 链式 / 并行 / 批处理 / 池化)、性能测试结果(特定场景下的提升)均具有合理性,这些优化手段是异步编程的 "最佳实践",值得在实际开发中借鉴(尤其是处理大量独立异步任务时)。

  2. 关键澄清 :性能提升的核心是 "异步执行策略的优化"(串行→并行、循环→批处理),而非 "不用 await" 本身;await 的语法开销在绝大多数场景下可忽略,无需为追求性能而放弃其可读性优势。

  3. 实际开发建议

    • 若多个异步任务无依赖:用await Promise.all(...)(既保留可读性,又享受并行性能);
    • 若需处理大量异步任务:用 "批处理 + Promise.all" 或 "Promise 池化" 控制并发,上层仍可 await 结果;
    • 仅在 "无中间逻辑的连续异步操作"(如 fetch→json)中,可用 Promise 链式代替两次 await,减少不必要的上下文切换。

简言之,文章的优化方案值得学习,但无需被 "不用 await 提升 80%" 的表述误导 ------ 核心是 "选对执行策略",而非 "否定 await 语法"。

相关推荐
我是天龙_绍4 小时前
渐变层生成器——直接用鼠标拖拽就可以调整渐变层的各种参数,然后可以导出为svg格式
前端
我是天龙_绍5 小时前
Easing 曲线 easings.net
前端
知识分享小能手5 小时前
微信小程序入门学习教程,从入门到精通,电影之家小程序项目知识点详解 (17)
前端·javascript·学习·微信小程序·小程序·前端框架·vue
訾博ZiBo5 小时前
React组件复用导致的闪烁问题及通用解决方案
前端
Dever5 小时前
记一次 CORS 深水坑:开启 withCredentials 后Response headers 只剩 content-type
前端·javascript
临江仙4555 小时前
流式 Markdown 渲染在 AI 应用中的应用探秘:从原理到优雅实现
前端·vue.js
Hilaku5 小时前
为什么我开始减少逛技术社区,而是去读非技术的书?
前端·javascript·面试
m0_728033135 小时前
JavaWeb——(web.xml)中的(url-pattern)
xml·前端
猪哥帅过吴彦祖5 小时前
第 8 篇:更广阔的世界 - 加载 3D 模型
前端·javascript·web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