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美团京东从“三国杀”到“双雄会”:本地生活无限战争的终局猜想

百亿补贴不是战争的起因,而是战争的结果。当互联网巨头的主业增长集体放缓,一场围绕用户、流量和生态主导权的"无限游戏"悄然开幕。

内容/刘平

编辑/咏鹅

校对/莽夫

一季度,京东发起外卖大战,高调杀入本已格局稳固的本地生活市场。

二季度,淘宝闪购亮相,卷向即时零售,并接过了主角的剧本。

三季度,阿里推出高德扫街榜,剑指大众点评,并火速上线团购,标志着与美团的全面战争已然打响。

不足一年时间,中国互联网三大巨头在本地生活领域完成集结。这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而是一场早已注定的全面战争。当传统电商增长见顶,巨头们不得不穿越边界,进入彼此的领地寻找增长。

京东为增量,阿里为收复失地,美团为守护王座,背后是围绕用户与商家的全面生态战。

Part.1

补贴炼狱

规模游戏下的囚徒困境

2015年11月的一个晚上,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在位于上海总部的饿了么办公室里断言,"最近一个月,不是决定饿了么未来的一个月,而是决定O2O未来格局的一个月。"

当时,饿了么占据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美团正疯狂逼近,百度外卖还是排名第三的玩家。但这场"冬季战役"并未如预期般速战速决,反而拉开了数年的拉锯战序幕。

十年过去,战场依旧,玩家却已轮转。2025年2月11日,京东以新的挑战者姿态进军外卖市场,推出全年免佣金政策。4月30日饿了么宣布启动"饿补超百亿"大促,阿里将"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正式搅局。

平台的筹码一如既往地雷同,相继祭出"零元购""免单"等补贴手段。4月京东外卖宣布未来一年将投入超过100亿元,随后美团外卖宣布三年投入1000亿元,7月2日淘宝闪购宣布将在12个月内直补消费者及商家共500亿元。按阿里2025财年净利润1259.76亿元计算,这笔补贴约为净利润的40%。

百亿级别的补贴,迅速推高了订单规模。据平台披露,淘宝闪购8月日订单峰值达到1.2亿单,美团外卖日订单峰值突破1.5亿单,京东外卖日均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

数字背后,是整个行业订单规模的跳跃式增长,去年中国外卖市场的峰值时段不过一天约1亿单/天,大部分由美团配送,2000万单来自饿了么,如今单家平台就已超越这一数字。

增长与利润很难齐步走,这是上一轮外卖大战已被验证过的事实,这一轮"剧本"相似,规模增长的同时利润也在急剧收缩。

二季度,美团、京东、阿里二季度净利润分别同比下跌89%、50.8%、18%,三家平台合计少赚超200亿元。

当前外卖市场的竞争逻辑已与十年前截然不同。如果说十年前的外卖大战是增量市场的跑马圈地,那么今天的竞争则完全是存量市场的零和博弈。

行业渗透率接近天花板已是不争事实。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外卖用户规模增速从2018年的30.96%降至2024年的不足8%。

与此同时,基础设施的高度成熟使得配送网络、支付系统、用户习惯等曾经的竞争壁垒变得普遍化、标准化。当基础服务能力不再构成差异化优势,平台陷入了一种尴尬境地,明知补贴不可持续,却又不得不依赖补贴。

而对补贴的过度依赖,催生出一个畸形的竞争生态,平台试图通过成本转嫁游戏来缓解自身的利润压力。京东曾高调推出"0佣金"政策,但商家很快发现,隐形的"流量税"取而代之,广告费、推广费、技术服务费等各种名目的支出依然蚕食利润,甚至出现订单收入为负的极端案例。

"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暴露了行业深层次的利润困境。各平台陷入了一种奇特的竞争心态,不再指望外卖业务本身盈利,而是将对竞争对手的伤害程度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补贴一停感情归零",其本质上是一场典型的囚徒困境典型,明知集体理性要求停止补贴,但个体理性却驱动着继续投入。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反对内卷"的表态,与美团随后发起的大规模补贴行动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身体上的诚实"是因为,在当前资本市场对GMV和用户增长仍然饥渴的背景下,任何一家平台都难以承担流失市场份额的后果。

外卖本质是一门需要精耕细作的苦生意。在消费者、商家、骑手、平台的四方博弈中,消费者享受到的"低价、快、好"服务,实际上是靠其他三方的利润挤压和过度劳动来实现的。

饿了么被阿里收购后至今未能实现盈利,京东外卖暂时送一单亏一单,而盈利能力最强的美团,其外卖业务经营利润率也长期徘徊在4%左右,这一数字远低于大多数传统行业。

近乎自噬的竞争模式,创造了一个令人窒息的补贴炼狱。用户的价格预期被不断提高,多方比价成为消费常态;商家在平台的夹缝中艰难求生;骑手在算法的驱动下疲于奔命;而平台自身,则陷入了通过自我消耗来阻止对手获取优势的恶性循环。

折射出的是,中国互联网行业对规模至上逻辑的盲目推崇已到了需要反思的时刻。当增量红利耗尽,平台需要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从简单的补贴驱动转向更深层次的效率优化和体验创新。否则,这场没有赢家的消耗战,只会将整个行业拖入更深的泥潭。

Part.2

醉翁之意

外卖背后的生态博弈

在这场"三国杀"中,外卖业务本身是否盈利已不是关键,其战略价值在于为核心业务引流、提升用户粘性。

刘强东多次多次直言不讳:京东做外卖的核心目的不是盈利,而是引流和提升用户活跃度。"京东买餐饮外卖的消费者中,有40%的人会交叉购买京东的电商产品,做外卖亏的钱,比去抖音、腾讯买流量更划算。"

阿里也在8月财报会上给出官方口径,蒋凡首次阐述了淘宝闪购的战略定位,明确表示"不会单独看外卖的盈利情况",而是"考虑到电商的综合收益",认为闪购对平台整体产生正向经济收益,包括提升用户活跃度、广告收入、减少市场费用。

相似的思路背后,是双方电商主业增长放缓的严峻现实。

2023年,京东零售业务增速已降至1.66%,即便2024年通过低价、加大第三方店铺引入等策略,推动收入增长7.4%,其GMV仍被拼多多和抖音反超,跌至行业第四。

阿里也面临增长瓶颈,2023财年其国内电商收入同比仅微增1%,增速创历史最低。2024财年其收入同比增长3%左右,仍处于低位修复状态。

与主业增长乏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即时零售的爆发式增长。2024年闪购GMV突破4000亿元且增速达30%以上,其日用百货的高频特性与数码产品的高客单价,直接触动了阿里、京东的核心腹地。2025年第一季度,美团即时零售订单同比增长23%,远高于外卖订单约9.5%的同比增速。

外卖业务在互联网各业态中利润率垫底,本应是块食之无味的鸡肋。然而巨头们依然重兵布局,不计代价地盯着这块"瘦肉"的原因在于他们争夺的远不止外卖这一亩三分地,表面是外卖补贴战,实质是对即时零售战略入口的争夺。

阿里在此轮战事中的排兵布阵极具象征意义。其推出的主角并非市场熟知的饿了么,业务名称也避开了"淘宝外卖"的常规命名,而是将"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

这一品牌决策意图明确,阿里想用几块钱的奶茶让几亿消费者知道,淘宝不仅能淘万物,更能闪购万物,从苹果手机到美妆护肤,万物皆可即时可得。

考虑到阿里的即时零售业务市占率与美团有很大的差距,这场外卖之战只是开端。

而入口逻辑,是理解这场战争的关键。历史总是相似的轮回,2015年,美团通过合并大众点评,切断了饿了么的重要流量入口,一举扭转战局;十年后的今天,轮到外卖成为阿里电商主站的引流工具。用户为点外卖打开淘宝,便自然而然地被导入电商生态体系,形成高频带低频的流量正循环。

数据印证了这一战略的初步成效。外卖大战打响后,电商平台用户数据确实起飞了。淘宝日活突破2亿大关,京东日活用户增加2073万,外卖用户日均打开App次数较非外卖用户高出2.3倍。这些数字背后,是用户心智和消费习惯的悄然迁移。

要打胜仗,组织先行。意识到入口价值后,各平台都对即时零售业务做出了调整。

美团将"闪购"升级为独立品牌"美团闪购",小象超市重启线下业务对标盒马;京东同步升级京东"秒送"为全品类入口,与外卖共用达达130万骑手,并把"急用数码""买药"等与外卖并列于首页;阿里则将饿了么、飞猪并入阿里电商事业群,正式纳入蒋凡的"大消费"版图,在同一指挥体系下作战。

阿里、京东拥有庞大的电商业务,商业供给丰富。阿里有饿了么骑手,京东有达达配送,这都是其向美团叫板的关键筹码。

表面看,这是"老二老三联手打老大"的经典戏码,但美团的护城河依然深厚。

即时零售的竞争重点是供应链能力和库存管理。早在2018年,美团就专门成立闪购事业部,凭借外卖高频特性和商户资源获取稳定流量,一路攻占城池。多年深耕使其在即时零售领域占据了约40%的市场份额,形成了显著的先发优势。

然而战局也在无时无刻地发生着变化。经过几个月的混战,从数据来看,淘宝闪购增速最快。据报道,7月19日、26日的这两个周六,淘宝闪购订单(非餐饮的即时零售商品)在1500万单左右,直逼美团的2000万单。尽管美团的基本盘依然稳固,但淘宝的迅猛攻势已经证明,即时零售的战场格局,远未到定局之时。

这场围绕即时零售的入口之争,本质上是对下一代消费场景的定义权争夺。当随时随地随心可得成为新的消费标准,谁掌握了即时零售的入口,谁就掌握了连接十亿消费者的密钥。

Part.3

边界消融

本地生活迎来"无限战争"

阿里在外卖战场初步站稳脚跟后,并未停歇,而是迅速将战火引向美团的另一核心腹地------到店业务。

9月,阿里双线出击,高德上线"扫街榜",通过超10亿元补贴开展"烟火好店支持计划";淘宝闪购上线"到店团购",首批覆盖上海、深圳等城市,主打"9.9起到店吃"等补贴活动。

对于到店业务,阿里提前打过招呼。在财报会上,蒋凡曾透露,"闪购业务已有约1.5亿名日活用户,这些用户也有一些到店自提和团购的需求。我们会从满足用户需求的角度来看,尤其跟到家业务协同,考虑给用户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也正在一些城市做测试跟探索。"

到店业务之所以成为平台的战略高地,根本在于其高频、高利润的特性。据高盛2025年3月研报,美团到店酒旅业务的利率润在2022、2023、2024年依次为46%、35%、33%,2025年利润率测算为34%,显著高于互联网行业平均。

对阿里和京东而言,到店业务不仅能与即时零售形成"到店+到家"的双轮驱动,提高用户黏性,还可通过营销服务、佣金抽成等轻资产模式实现盈利,有效对冲外卖业务的高补贴压力。

事实上,阿里的本地生活业务可谓是起跑很早、投入很猛。"口碑"品牌诞生于2004年6月,2006年获阿里注资,后来因流量入口边缘化名存实亡。2015年阿里重启"口碑",联合蚂蚁注资60亿元,对标美团到店,阿里收购饿了么后将两者合并,但终因战略反复和补贴收缩而落后。

曾经失去的,阿里要借外卖大战夺回来。

阿里采取双线出击策略,高德扫街榜对标大众点评,从地图场景切入。淘宝则上线到店团购,利用电商流量进行正面突击。

到店业务战况的升温,还引来了美团的老对手抖音。9月10日,抖音上线"烟火小店扶持计划",针对人均消费100元以内的商家,提供流量激励等资源。这标志着在到店战场,美团将面临阿里、京东、抖音的三面夹击。

美团与抖音激烈的到店业务阵地战,结束还不到一年。2023年抖音连开24城、引入区域代理,以流量优势和补贴猛攻切入到店市场。

面对突袭,美团到店事业群总裁张川在2024年初的内部信中坦言已"进入堑壕战"。这一定位精准道出了战局的胶着状态,美团上线"特价团购"正面迎战抖音"特惠",双方在价格、流量、商户资源等各个维度展开寸土必争的拉锯。一年激战过后,美团守住了超过六成的市场份额,而抖音则成功抢占约30%的江山。

这场防御战为美团积累了宝贵的多线作战经验。面对阿里、京东的新一轮进攻,美团迅速重启"大众点评品质外卖"、强化直播入口,展现出更加灵活的应对能力。这些举措表明,美团正在将迎战抖音过程中获得的启示,转化为系统性防御能力。

然而,阿里和京东想要在到店领域分得美团的蛋糕,面临的挑战远比即时零售更为严峻。到店业务的竞争壁垒不仅在于资金投入,更在于商户信任的累积、评价体系的公信力、地推团队的执行力,这些都是需要长期耕耘的无形资产。美团通过多年深耕建立的商户网络和用户习惯,构成了难以快速复制的生态护城河。

监管环境则成为影响战局的另一个关键变量。今年5月和7月,市场监管总局两次约谈主要外卖平台,明确叫停"零元购"等无序竞争行为,迫使平台在8月1日集体承诺抵制恶性竞争。这种监管干预客观上为过度补贴降温,引导竞争回归理性轨道。

Part.4

终局猜想

资本改写格局,还是场景决定归属?

从外卖到即时零售,再到到店业务,平台竞争的边界正在全面消融。这场无边界战争的背后,是互联网巨头对用户全场景消费需求的全面争夺。

阿里、京东的跨界出击,不仅是追求业务多元化,更是构建完整生态闭环的战略必需,高频业务带动低频消费,线下场景反哺线上流量,最终形成自我强化的商业飞轮。

而这场无边界战争的终局,正从一场业务效率的比拼,演变为一场资本耐力的消耗战。当参战方宣布"不要伤亡数字,只要塔山"时,战争的本质已然改变,从商业模式竞争升级为资产负债表对抗。

因此这场战争的关键已不再是短期份额的得失,而在于平台能否在战争结束后重建盈利模型。正如价值投资理念所强调的,最终决定企业价值的,仍是其长期自由现金流创造能力。

如果阿里能够通过更长时间的投入,整合高德、飞猪、淘宝闪购,构建一个完全不同于美团模式的本地生活新生态,一旦成功,将彻底改写行业格局。

而美团的真正胜算在于阿里追求的是规模,美团掌握的则是场景。当补贴退潮,用户最终会选择那个最懂本地生活、服务最可靠、网络最稳固的平台。

美团的胜负手也不在于跟阿里比现金储备,而在于比阿里更懂本地生活。这是用十年时间、数百万商户、几千个县城市场深耕出来的核心竞争力,绝非资本在短期内能够轻易颠覆。

未来12-18个月都将是这场无边战争的关键观测期,三个核心指标值得重点关注:阿里补贴强度的边际变化、美团核心用户留存率、以及双方自由现金流的消耗速度。

可以确定的是,当战争的红利主要流向比价消费的用户时,平台需要证明的是,补贴停止后,那些因便宜而来的用户,有多少会因体验而留下。这场消耗战最终考验的,是平台创造真实价值的能力。

END

王庆儒@ okokok-74

长期关注互联网大厂、垂直行业头部企业,欢迎建联沟通

相关推荐
superlls1 天前
(微服务)Dubbo 服务调用
笔记·rpc·dubbo
“向阳的蛋”1 天前
2100AI智能生活(下)
ai·生活
中金快讯1 天前
第16届深圳国际移动电子展AI生活主题将带来哪些新体验?
生活
jyan_敬言2 天前
【Docker】docker存储配置与管理
docker·容器·dubbo·学习方法
编啊编程啊程2 天前
【004】生菜阅读平台
java·spring boot·spring cloud·dubbo·nio
岁岁岁平安2 天前
Java+SpringBoot+Dubbo+Nacos快速入门
java·spring boot·nacos·rpc·dubbo
pearbing2 天前
B站排名优化:知识、娱乐、生活类内容的差异化实操策略
人工智能·微信·小程序·生活·娱乐
王立平的博客2 天前
【无标题】生活琐记(7)
生活
编啊编程啊程2 天前
兼职管理平台
java·spring boot·rpc·dubbo·n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