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清洁能源作为该战略的重要内容,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在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背后,却面临着专业人才短缺的尴尬。传统的清洁能源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虚拟仿真技术能够破解新能源人才困局,为清洁能源事业发展提供了技术力量。
清洁能源专业传统教学的困境
清洁能源技术教学具有其特殊性,导致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面临困境。
首先,实训条件受自然因素制约。部分清洁能源实验高度依赖自然环境,日照、风向、水量变化都会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需要等待合适的天气条件才能进行实验,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的可控性。
清洁能源专业实训条件受自然因素制约
其次,设备投入成本高昂。生物质燃气制备、光伏发电系统、风电装置等清洁能源实验设备价格昂贵,许多院校受限于经费预算,无法配备完整的实验系统。更为棘手的是,清洁能源技术更新迅速,昂贵的设备往往在几年内就会落后于行业发展水平。
第三,实验过程存在安全隐患。高压直流电、户外高空作业等清洁能源系统安装调试环节都存在安全风险,部分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往往简化或取消这些关键实训环节,导致学生实践经验不足。
第四,抽象原理难以直观理解。清洁能源技术涉及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和系统工作原理,学生难以通过传统教学方式深入理解。比如光伏效应、最大功率点跟踪、并网控制等技术知识,生物质气化过程中的反应机理、能量转换效率等抽象概念,成为了教学中的难点。传统二维图纸和静态模型无法展现系统动态运行过程,影响了学习效果。
虚拟仿真技术的破局
面对这些挑战,虚拟仿真技术为清洁能源教育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
虚拟仿真实验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模拟不同场景
虚拟仿真系统可以模拟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等自然条件,学生可以随时开展实验,不再受自然环境限制。
虚拟仿真大大降低了设备购置和维护成本,院校可以部署更多虚拟实验终端。学生可以反复练习系统设计、安装调试等技能,不受设备数量和场地限制。
虚拟环境可以模拟各种风险场景,如电气事故、安装失误等,学生可以在绝对安全的环境中学习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提升安全操作意识。
虚拟仿真平台能够将抽象的清洁能源技术原理转化为直观的三维动态演示。学生可以通过调节参数实时观察系统性能变化,深入理解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中,清洁能源专业XR数字融合工作站,支持多种虚拟仿真操作,涵盖发电、利用、储能系统等清洁能源技术全链条,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通过触觉反馈和三维交互,学生可以获得接近真实操作的学习感受。
结语
虚拟仿真技术解决了传统教学的痛点,为新能源人才培养带来了全新的可能:在虚拟实验室中调试光伏发电系统,不受制约地开展实训,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实现的全天候、全场景清洁能源教学。为培养高素质新能源人才提供技术支持,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推动能源行业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