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我是阳哥,我的文章都首发在同名公众号:王中阳,欢迎链接。
兄弟们,不管你是什么岗位,强烈建议学AI,我最近辅导的同学很多都是因为做了AI项目,拿到了远超预期的Offer。
这篇文章不是广告,而是告诉你怎么在懂后端基础之后,更好的拥抱AI的技术,怎么学,学完后怎么应用?
甚至你想跳槽涨薪的话,怎么把学的AI知识写到简历中,融合到你过去的项目中。
废话不说,其实兄弟们也感受到了:纯做 CRUD 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一方面,市场上后端开发者扎堆,想跳槽时,简历里没点 "不一样" 的东西,连面试机会都难拿;另一方面,大厂 JD 里 "有 AI 项目经验优先" 的要求越来越多,更实在的是 ------ 我辅导过的学员,只要在项目里用了 AI 相关技术,拿到的 Offer 薪资普遍比预期高 20%-40%。
甚至那些胆大心细控场能力强的,直接干到50k了,我都觉得离谱。
(说实话,这哥们真的是吃到了AI的红利,和我们的辅导有关系,但是更好的,他学习力确实超强,总之,各种有利因素叠加到一起,他这个50K,薪资涨幅可是将近double kill的)
不难,先让你祛魅
其实对后端开发者来说,拥抱 AI 根本不用从零开始。咱们有扎实的后端基础,再结合 GoZero、SpringAI、PgVector 这些熟悉的技术栈,就能快速把 AI 落地到项目里,今天就把具体方法拆给大家,全是能直接用的干货。
一、先搞懂:后端 + AI,到底要做什么?
很多人觉得 AI 离后端很远,其实咱们后端开发者做 AI 项目,核心是 "用后端技术搭框架,把 AI 能力整合进去" 。比如我们之前课程里讲的企业级 AI 面试系统(因为这个场景大家都经历过,很好理解),我们目前又在做更贴近企业真实场景的智能客服系统。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私信我,邀你进交流群。
本质就是用 GoZero/SpringAI 做服务架构,用 PgVector 存知识数据,再调用大模型实现智能交互 ------ 这些技术咱们后端人上手特别快,而且落地后就是能拿出手的实战项目。(大模型微调等吃硬件资源的不建议上来就搞,容易被劝退,建议大家先搞简单的,先跑通最重要!)
举个真实例子:之前有个学员,原本只做过 Java 后端,学完用 SpringAI 整合大模型、用 PgVector 做知识库 后,把公司的 "用户问题反馈系统" 改成了 AI 智能回复系统,不仅减轻了客服压力,简历里加了这个项目后,直接拿到了美团的面试邀请,最后薪资涨了 35% 。(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很多公司做AI也都是起步阶段,有相关的经验就已经很吃香了,并不需要你真的那么牛X)
二、后端基础到 AI,就按这个路径学(附技术栈实操)
不用去啃厚厚的 AI 理论书(真没用!!),咱们从 "能用起来" 出发,按这三步走,每一步都结合咱们后端熟悉的技术:
第一步:先搞定 "AI 和后端的衔接工具"
不用先学复杂的机器学习算法,先把能直接和后端框架对接的 AI 工具摸透,效率最高。核心就是两个:
-
SpringAI(Java 后端必学) :它是 Spring 生态下的 AI 工具,能直接和 Spring Boot 项目整合。比如你想在项目里加 "智能问答" 功能,用 SpringAI 的 ChatClient 接口,几行代码就能调用阿里云千问、OpenAI 这些大模型,不用自己处理复杂的 API 请求逻辑。之前课程里教过,用 SpringAI 做 "简历智能分析",把 MCP 文档解析服务拿到的简历数据,传给大模型就能自动提取关键信息,整个流程和咱们写接口调用逻辑差不多。
-
GoZero+AI 插件(Go 后端重点) :GoZero 本身是微服务框架,咱们可以加个 AI 插件,比如用 go-openai 库 ,把大模型调用封装成 RPC 服务。比如做 AI 面试系统时,用 GoZero 的 gRPC 协议做服务间通信,AI 模块负责生成面试题,用户模块负责记录答题情况,和咱们平时拆分微服务的思路完全一致。而且 GoZero 的 熔断机制 能派上用场 ------ 万一大模型接口响应慢,触发熔断不会影响整个系统,这都是咱们后端的老本行。
第二步:掌握 "AI 项目的核心数据存储"------PgVector
AI 项目和普通后端项目最大的区别,就是需要存 "向量数据"(比如文本转换成的向量),PgVector 是 PostgreSQL 的扩展,咱们后端人用起来没门槛。重点掌握两个场景:
-
知识库存储 :比如做企业级知识库,把文档转换成向量存在 PgVector 里,用户提问时,先把问题转成向量,再用 PgVector 的 cosine_distance 函数 做相似性检索,快速找到相关知识。之前课程里实测过,用 PgVector 存 10 万条文档向量,检索响应时间能控制在 100ms 以内,比普通数据库的模糊查询快太多。
-
多轮对话上下文管理 :AI系统需要记住用户之前的回答,用 PgVector 把每轮对话的向量存起来,下次生成问题时,先检索历史对话向量,就能保证上下文连贯。比如用户之前说 "擅长 Java",AI 后续就会针对性问 Java 相关问题,这比单纯用 Redis 存文本上下文,准确率高 90% 以上。
第三步:落地一个 "最小可用 AI 项目"
学完工具和存储,一定要动手做个小项目,不用复杂,能跑通核心流程就行。推荐两个新手友好的项目,都是咱们课程里验证过的:
-
简易 AI 问答助手 :用 SpringBoot+SpringAI+PgVector ,实现 "用户提问→向量检索知识库→大模型生成回答" 的流程。重点练两个点:一是用 MCP 服务解析 PDF 文档,生成向量存入 PgVector;二是用 SpringAI 的 RetrievalAugmentedGeneration 接口,把检索到的知识传给大模型,避免模型 "胡说八道"(也就是所谓的 "幻觉")。
-
Go 版 AI 任务提醒 :用 GoZero+Redis + 大模型,做一个能根据用户输入生成任务提醒的服务。比如用户说 "明天下午 3 点开技术会",AI 模块解析出时间和事件,用 Redis 存任务,到点触发提醒。这个项目能练到 GoZero 的 API 开发、Redis 的缓存逻辑,还有 AI 的文本解析能力,一举三得。
三、AI 技术怎么融入现有项目?(跳槽涨薪关键)
很多人问:"我没机会做新 AI 项目,怎么把 AI 加进过去的项目里?" 其实有很多切入点,给大家举几个实际案例,都是学员亲测有效的:
案例 1:给 "用户反馈系统" 加 AI 分析
比如你之前做过电商的用户反馈系统,原本是把反馈存到 MySQL,现在可以加两步优化:
-
用 SpringAI 调用大模型,自动给反馈分类(比如 "物流问题""商品质量问题"),不用人工筛选;
-
用 PgVector 存历史反馈向量,当新反馈进来时,检索相似反馈,自动生成解决方案(比如之前有 100 个 "物流延迟" 反馈,最优解是 "补发优惠券",就直接推荐这个方案)。
简历里可以写:"基于 SpringAI+PgVector 优化用户反馈系统,反馈分类效率提升 80% ,问题解决率提升 40%",数据一摆,说服力就来了。
案例 2:给 "接口监控系统" 加 AI 预警
如果你做过微服务的接口监控,原本是超过阈值报警,现在可以升级:
-
用 GoZero 的监控数据,训练一个简单的 AI 模型(不用自己训,用阿里云的 AI 预警 API 就行),预测接口可能出现的问题;
-
比如发现某个接口的响应时间连续 5 分钟上涨,AI 提前预警,而不是等超时了再报警。
简历里可以写:"基于 GoZero 监控数据整合 AI 预警能力,接口故障提前发现率提升 65% ,减少 30% 线上故障时长"。
四、简历里写 AI 项目,别踩这 3 个坑
最后说下简历怎么写,很多人学了 AI 技术,却没写明白,白白浪费优势。核心记住 "用后端思维讲 AI,用数据体现价值":
-
别只写 "会用大模型" :要结合后端技术写,比如 "使用 SpringAI 整合阿里云千问大模型,封装成微服务接口,支持 100 + 并发请求,接口响应时间 < 200ms";
-
别只写 "做了知识库" :要写清用了什么存储,解决了什么问题,比如 "用 PgVector 实现企业知识库存储,支持百万级文档检索,检索准确率 94%,比传统数据库查询效率提升 3 倍";
-
别只写 "优化了系统" :要量化成果,比如 "通过 RAG 技术优化 AI 回答逻辑,减少模型幻觉率 70%+,用户满意度从 70% 提升到 90%+"。
其实对后端开发者来说,AI 不是 "额外的负担",而是 "给现有技能加分的工具"。
咱们不用变成 AI 算法工程师,只要能用 GoZero、SpringAI、PgVector 这些技术,把 AI 落地到项目里,就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我辅导过的很多学员,都是从 "只会后端" 到 "后端 + AI",最后拿到远超预期的 Offer,相信你也可以。
如果你对这篇文章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链接我:wangzhongyang1993。直接把这篇文章转发给我就好,我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