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格局要打开】
朋友,面试经常会被问到'如何保证接口幂等性'吧。你会怎么回答?很多朋友都只磕磕绊绊的回答类似于'加唯一索引'这样几个简单的方案就完了!"
但是你要注意,面试的一大忌讳就是让面试官官觉得你是个'题库型选手'。我一直跟大家强调,面试不是考试,不是题答上了,就好了。而是要真正展现出你的技术经验,思考深度,从单体到分布式,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的系统化思考能力 !

这一次,我就从这个接口幂等性问题,再次给你分享下如何从应对面试提升到 真正构建高可用系统。
- 第一,8种常见的幂等性解决方案,从单体到分布式,一次性全面掌握。
- 第二,一个从点、线、面 出发的系统化思考模型,让你在任何技术挑战面前都能游刃有余。
现在这个大环境,机会越来越难得。这条视频的价值,远不止一个面试题,建议立刻点赞收藏,反复领悟!
【幂等性问题介绍】

准备任何一个面试题之前,都要思考下为什么。如果不确定一个具体的业务背景,所有的面试题都是夸夸其谈,背再多也没用。这里,我们要先明确一件事:幂等性控制,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必须要做的!
当然,并不是说每个接口,不管什么业务,都一定需要做一些统一的处理,而是这是高手与新手的思维分水岭。为什么你会觉得高手写代码就是靠谱?这种多层面分析问题的习惯,就是答案。哪怕同样用AI,高手也能把AI用得更稳定,更靠谱。
想象一下,用户支付,因为网络抖动,按钮多点了一下,结果扣了两次钱。或者创建一个订单,重复提交,库存扣了两次,生成了两个一模一样的订单。这种事故,对用户是伤害,对公司是灾难。所以,幂等性是任何一个可靠系统的生命线。"
【技术内容讲解】
接下来,上菜!8个常见大招,从青铜到王者,走起!
第一招:查询+插入

这是最朴素的想法:先SELECT查一下,如果数据不存在,我再INSERT。但这是个典型的错误示范 。在高并发下,两个请求就像百米赛跑,可能同时冲过SELECT检查点,都发现'没数据',然后前后脚INSERT,最终导致数据重复。所以,这招基本不用。"
这一招的优势基本没有。逻辑简单,但只是小白的想法
局限性却很明显,存在致命的并发安全问题,不可靠。当然你也可以把查询和插入操作做成一个事务,但性能就没法要了。
针对这个局限性,就可以有下一招。
第二招:悲观锁

在查询时就上锁,SELECT 查询时加上 FOR UPDATE。这相当于在处理这条数据时,挂上'请勿打扰'的牌子,其他所有想操作这条数据的请求都得在门外排队。直到我处理完,释放锁,下一个人才能进来。"
这一招的优势:操作简单,能绝对保证数据安全。
但局限性 就是性能极差。它把高效的并行处理强行变成了低效的串行排队,在高并发场景下会造成大量请求阻塞,是典型的用性能换安全的做法。
怎么提升性能呢?下一招乐观锁就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思路。
第三招:乐观锁

相比悲观锁,这招就聪明多了。我们给核心表加一个version字段。当要更新数据时,SQL这么写。Update的时候增加判断version,同时更新version。这样只有携带正确version的请求才能更新成功,并且成功后立刻让version加1。其他迟到的、携带旧version的请求,都会因为WHERE条件不满足而更新失败。"
这种乐观锁的方式,不产生实际的锁竞争,性能非常高,是一种常用的非常优雅的无锁并发控制。
但他也有局限 :需要额外修改表结构,并且它主要防止更新操作 的重复,对于防止插入操作的重复无能为力。
如何进一步保护插入操作呢?这就有了下一招。
第四招:唯一索引

这是数据库层面的金钟罩 。给订单号、流水号这种天然唯一的字段加上唯一索引。当重复的请求想INSERT同样的数据时,数据库会第一个站出来拒绝,直接抛出异常。你的代码只需要捕获这个异常,然后就可以轻松的抛弃掉这些重复的请求。
这一招相比乐观锁,就更高效也更可靠了。由数据库层面保证,无需业务代码过多干预。
但他的局限也比较明显:需要业务上有明确的唯一标识。并且在多表关联或者分库分表等一些复杂场景下,全局唯一索引的实现会变得复杂。
怎么解决,这就可以用下面这一招。
第五招:防重表

当业务表本身不适合加唯一索引时,我们可以建一张独立的'防重表',把它当成一个'登记处'。这张表结构很简单,只有一个字段,就是你要防重的那个唯一ID,并给它加上唯一索引。每次处理业务前,先INSERT一条记录到防重表里。如果插入成功,就继续处理业务;如果因为唯一索引冲突而失败,就说明是重复请求,直接返回成功。"
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将防重逻辑与业务逻辑解耦,不侵入主业务表,非常灵活。
但这一招也同样有局限,那就是多了一次数据库操作,会带来一些性能开销,并且需要和主业务操作放在同一个事务里保证原子性。
怎么办?对于某些特定的业务,可以用下一招状态机来解决。
第六招:状态机

很多业务流程本身就是一条单行道,比如订单状态只能从'待支付'变成'已支付',不能反过来。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在Update时,把状态作为严格的判断条件。只有当订单是'待支付'状态时,更新才会成功。如果订单已经是'已支付'状态,WHERE条件不成立,更新0行,操作自然就幂等地完成了。"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实现非常优雅,与业务逻辑结合紧密,代码可读性好。
但是局限性就是适用场景有限,仅适用于那些具有明确、单向状态流转的业务。
如果业务场景不合适,怎么办?分布式锁就是一个比较通用的方案。
第七招:分布式锁

进入微服务时代,服务都部署成集群了,内存锁和数据库锁就有点力不从心了。这时需要一个所有服务都能访问的'中央锁',Redis的SETNX命令就是最佳人选。例如,SET lock:order:xxx 'processing' NX EX 60,这个命令是原子的,NX保证了只有第一个请求能成功设置这个锁,EX 60是给锁加个保质期,防止服务挂了导致死锁。"
这也是分布式环境下的标准解法,通用性强,是解决跨服务、跨节点幂等问题的利器。
但使用分布式锁通常要引入了外部依赖(如Redis),增加了系统复杂度和潜在的故障点。锁的选型和过期时间设计需要仔细考量。当然,在具体实现时,这个简单的Redis指令还是有很多问题。
关于更高效的分布式锁要如何设计,你可以在评论区说下你的想法,在看视频的同时,做个技术回顾。
既然分布式锁太复杂,有没有比较简单一点的方案呢?接下来
第八招:Token令牌

这是前后端协作的经典方案,像发一张'一次性门票'。前端在进入操作页面时,先调接口领一个唯一令牌。提交操作时,把这个令牌一起发给后端。后端收到请求,先判断令牌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就删除这个令牌。如果删除成功,说明是第一次请求,处理业务;如果删除失败,说明令牌已经被用过了,直接拒绝。
这种方案非常灵活,将防重前置,能有效防止用户重复点击、网络重试等多种场景,安全性高。像面试的常客OAuth2.0,其实整体也是采用的这种思路。
当然同样也有局限性。这种方案需要前后端配合改造,一次业务操作需要两次网络请求(获取、使用),增加了交互的复杂性。
【总结与升华】

所以你看,一个看似简单的接口幂等型问题,从数据库到业务,再到分布式架构,没有哪一招是万能的。而这背后,其实是从单一方案的"点",串联成整个业务流程的 "线",最终构成了整个系统架构的"面"。
而这种思维模型才是所有面试官想看到的,一个成熟工程师的系统化思考能力。也是我一直强调的AI时代,程序员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记住:"精通招式,可立于不败;洞悉思维,方能无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