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世振、郑健源、陈涛、孔德慧
十年积淀,AI 破局:与光同尘的转型之路
与光同尘成立于 2015 年,最初是一家专注于品牌商业广告制作的传统影视公司,服务客户包括阿里巴巴等头部品牌。在 AI 技术尚未普及的年代,公司依赖"实拍+后期"两种模式完成影像内容生产,一个百万级项目动辄耗时 2-3 个月,70% 以上的成本用于拍摄与制作,利润率仅 10% 出头。
转折点出现在 2023 年。公司 CEO 陈发灵带领团队开始探索 AI 与影视广告的融合。经过大量测试,2024 年实现规模化商业落地,2025 年已形成成熟的 AI 内容生产体系------无需实拍、无需建模、无需手绘,所有画面均由 AI 生成。

以近期为伊利金典牛奶打造的鲜活饮品广告为例,整支视频"零实拍、零手绘、零建模",全部由 AI 生成,却达到传统百万级项目的视觉水准。客户预算节省超 50%,交付周期大幅缩短,而公司利润率显著提升。
"AI 不是替代创作者,而是让广告回归创意本身。"陈发灵强调。过去客户需经历十多次会议才能确认成片效果,如今在提案阶段即可通过 AI 生成分镜视频,实现"所见即所得"。
客户发展中的技术挑战:从创意爆发到算力瓶颈
随着与光同尘在 AI 影视内容领域的快速商业化落地,公司业务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从 2024 年到 2025 年,团队承接的 AI 广告项目数量增长超 10 倍,原创 IP 动画从单集试水扩展到 70 分钟长篇,客户覆盖快消、汽车、互联网、文旅等多个行业,并迅速拓展至海外市场。
然而,这种高速增长背后,隐藏着一系列严峻的技术挑战。
算力需求的"断崖式波动"
AI 视频生成对计算资源的依赖极高,尤其是涉及高分辨率图像生成、角色一致性控制、动态场景渲染等任务时,往往需要调用大量 GPU 进行并行推理。但与光同尘的业务模式决定了其算力需求具有极强的非均衡性:
- 日常创作阶段:一个小型 AI 剧组(6人左右)通常只需 5--10 张 GPU 即可流畅运行文生图、图生视频、语音合成等基础任务;
 - 项目交付高峰期:当多个剧组同步推进、或进行大规模渲染输出时,瞬时算力需求可能飙升至数百张 GPU;
 - 培训与教学场景:公司同时开展AI影视职业培训,在集中授课期间需为上百名学员同时提供 GPU 资源用于实操练习。
 
这种"平时低负载、峰值高并发"的模式,使得传统 IaaS (基础设施即服务)方案难以应对。若按峰值配置资源,大量 GPU 在非高峰时段处于空闲状态,造成严重浪费;若按日常需求配置,则在关键时刻无法满足业务需求,导致项目延期、客户满意度下降。
成本控制与初创企业生存压力
作为一家快速成长的初创企业,与光同尘对成本极为敏感。在早期尝试自建 GPU 集群或租用固定云主机时,发现算力成本居高不下。更关键的是,影视行业项目周期短、节奏快,客户往往要求"7 天出样片、15 天交付成片"。这意味着公司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从创意提案、AI 生成、多轮修改到最终输出的全流程。任何因算力不足导致的延迟,都可能直接导致订单流失。
运维复杂度与人才瓶颈
AI 工作流涉及多个技术环节:模型部署、推理调度、缓存管理、日志监控、故障恢复等。传统方案需要专门的运维团队维护 GPU 集群、配置容器环境、管理网络策略。然而,与光同尘的核心优势在于创意与内容,而非底层基础设施。组建专业运维团队不仅成本高昂,还会分散团队对核心业务的专注力。此外,不同项目对模型版本、依赖库、运行环境的要求各不相同。如何在保证隔离性的同时实现快速部署和灵活切换,也成为一大难题。

破局之道:阿里云函数计算打造 AI 影视"水电式"算力底座
面对上述挑战,与光同尘与阿里云展开深度合作,最终选择阿里云函数计算(Function Compute, FC)作为其 AI 内容生产的核心技术平台。这一决策不仅解决了燃眉之急,更构建起支撑未来规模化发展的弹性基础设施。

1. Serverless 架构: 函数计算 FC 是阿里云战略级产品,是全托管 Serverless 计算服务,免资源维护、计费方式非常灵活。对于与光同尘而言,这意味着:
针对低活跃率的 AI 推理场景,可以使用 FC 的按量弹性实例:
常用卡型无需预购 GPU 实例,极致按量使用: 系统根据实际请求自动分配资源,任务结束后自动释放,只在请求执行期间按秒收费;
稀缺卡型预留、闲置能力优化成本: 通过预留实例可以保证刚性交付,有请求正常收费,无请求提供 FC 平台侧的闲置能力进一步优化成本,仅保留内存和显存状态,费用降至正常水平的 10% 左右。
针对高活跃率的 AI 推理场景,可以选择常驻实例包月或者常驻实例包月+按量组合使用。
零运维负担:平台自动处理集群管理、安全补丁、故障恢复等底层事务,团队可 100% 聚焦创意与内容生产。
"我们终于可以把精力放在'怎么做出更好的画面',而不是'服务器挂了怎么办'。"一位技术负责人感慨道。
2. 弹性伸缩: 从容应对"断崖式"算力波动函数计算的自动弹性能力完美匹配与光同尘的业务节奏:
- 秒级扩容:当多个 AI 剧组同时提交渲染任务,或培训课程集中开启时,系统可在数秒内拉起数百个 GPU 实例;
 - 智能缩容:任务完成后自动释放资源,避免浪费;
 - 按量快照技术:支持预留 GPU 卡使用(如 24 小时×30天),避免高峰期"弹卡失败",同时在空闲时转为低功耗状态,整体算力成本降低 33%。
 
这一能力在公司制作 70 分钟 AI 动画期间尤为关键。面对连续数周的高强度渲染需求,函数计算稳定支撑了每日数千次的推理请求,未发生一次资源不足或服务中断。
3. 高可用与端到端可观测: 保障商业交付 SLA 影视广告和动画 IP 均为高价值交付物,客户对稳定性要求极高。函数计算通过以下机制确保服务高可用:
- 多可用区部署:在主流 Region 提供至少 3 个可用区(AZ)的冗余架构,单点故障不影响整体服务;
 - 全局负载均衡:自动将流量分发至健康实例,实现无缝故障逃逸;
 - 端到端 Trace 追踪:集成阿里云 ARMS、SLS 等可观测工具,实现从用户请求到模型推理的全链路监控,平均故障定位时间缩短 80%;
 - 模型优雅上下线:支持预热、滚动更新、灰度发布,确保版本迭代期间服务无损。
 
目前,与光同尘基于函数计算构建的 AI 推理平台已实现 99.99% 的 SLA 可用性,支撑数万级用户场景下的稳定交付。
4. 一站式 ComfyUI 托管: 赋能可视化 AI 工作流创作
为进一步降低 AI 内容创作的技术门槛、释放创意生产力,阿里云函数计算平台深度集成了对 ComfyUI 的一站式托管支持。ComfyUI 作为一个强大的、基于节点式图形用户界面 AI 绘画工具,允许创作者通过拖拽和连接模块来构建复杂的图像生成工作流。这一集成方案将 ComfyUI 的灵活性与函数计算的 Serverless 优势无缝结合,为"与光同尘"等内容生产企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创作范式。
函数计算上托管 ComfyUI,继承了 Serverless 架构的所有核心优势,实现了"开箱即用"的创作环境。采用 DeepGPU + nunchaku 等方案,将 Flux 类模型的出图速度提升 50% 以上;
一键部署与自动扩缩:用户可在数分钟内启动一个功能完备的 ComfyUI 环境,无需关心任何底层部署细节。平台会根据任务负载自动进行 GPU 资源的扩容和缩容,完美应对从单人测试到团队大规模渲染的各种场景。
极致的成本效益:与传统需长期租用 GPU 服务器的模式不同,基于函数计算的 ComfyUI 实例同样遵循"按需付费"原则。在无任务运行时,环境可自动进入低成本的"休眠"状态,显著降低闲置成本,让每一分投入都用在"刀刃"上。
丰富的社区生态:ComfyUI 拥有一个活跃的全球开发者社区,贡献了数千种功能各异的自定义节点。函数计算的开放环境允许用户轻松安装和管理这些第三方插件,将社区生态快速转化为自身的生产力工具。
通过将 ComfyUI 的可视化能力与函数计算的弹性算力相结合,"与光同尘"的 AI 创作团队得以构建起一个既灵活又经济的标准化内容生产线。创作者可以专注于工作流的设计与优化,而底层的资源调度、环境维护和成本控制则完全交由云平台智能处理,最终实现了创意效率与商业效益的双重提升。

结语:技术为创意赋能,算力为梦想护航
对与光同尘而言,阿里云函数计算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战略伙伴。它让一家初创影视公司得以用极低的门槛,获得媲美科技巨头的算力能力;让百人团队能发挥千人规模的生产力;让中国创意得以高效、低成本地走向世界。
正如陈发灵所言:"AI 的价值,不是替代人,而是放大人的创造力。而云的价值,是让这种放大变得触手可及。"
在 AI 与影视深度融合的浪潮中,与光同尘与阿里云的合作,正为整个行业树立一个"技术赋能内容、算力驱动创新"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