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琐记(12)初七之月
应雷锋路小学相邀,周一上午到学校与全体语文老师交流汇报。为了做好充足准备,清晨五点钟起床以后,就主动放弃了早锻炼的时间,将交流内容再一次梳理,以保证质量,尽量让老师们多点思考。
缺课,自然要补。5点半下班,回到家简单吃点,就换上运动衣裤、鞋子,打开陪伴好几年的"咕咚",出门沿既定路线,迈开腿,消耗摄入过剩的能量。
秋冬交替的季节,傍晚的寒凉已是有了直接的感觉,心中默念:加快点脚步吧!两公里后,有了微汗,也到了凤凰河大桥。河边公园没有高楼遮挡,视野开阔,加之秋高气爽,虽夜幕降临,但能见度还是比较高,周边之景观清晰可见。大桥上,霓虹灯闪烁,不同颜色变幻出多种图案,让人目不暇接。两边步道上,健走、跑步的人群,俨然是一道风景,男女老少,清一色的运动装束,颜色各异,快慢不一,再加上偶尔有几个孩子骑着自行车,笑着、叫着在人群中穿行,显得有些喧闹。
站在桥栏杆边,对面的小区外墙的装饰灯在微弱的月色映照下,一片祥和。于是,便抬头看那天上的月亮,偏西边银色的天空,半月如钩,悬于天际;周边几簇淡淡的白云,似是淡墨勾勒出月宫仙子在群山之巅的云雾中,舞姿翩跹。或许是灯光太亮,遮了星光,偌大的空中只有这月儿在云间独舞。此时,或许是怕惊扰了这难得的宁静,马路上隐去了车辆的轰鸣,人行道亦是空旷无垠,万籁俱寂,恰似是搭配这"独舞之半月",又一次成全了千年前"何似在人间"的苏子之喟叹。
翻看日历,农历九月初七,离重阳佳节还有一天多。再看这月儿,却似一位浑身银白的老者斜卧于半空之上,悠闲地翘着二郎腿,高声吟诵"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这时,一群骑自行车的年轻人谈笑风生地来到桥面上。或许是见我独自一人仰头观月,便也纷纷地停下来,单脚支撑,一顺的姿势斜首向天,其中一男孩不自觉地出声"月儿真美,让我画下来吧!"哦,原来是美术生写生归途。细观,才看清他们每个人的自行车前把上都挂着一副写生板。很快,一张速写顷刻写成。走近看看,半空中的月儿,桥栏、桥上圆月般的美丽造型,还有站在桥栏前的我。整幅画,虽只是寥寥几笔,却很是灵动。我不由得翘起大拇指。此景,我亦怦然心动,脱口而出:
月执清辉入画中,
桥栏人影两从容。
归途少年多灵气,
一纸素写意无穷。
另一少年取出随身的钢笔,工整地题写在画纸的右上角。
自行车们鱼贯而去,谈笑声也渐渐远离。独行回程,过桥头,脑海中突然有了伟人"独立寒秋"的影像,"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是啊,这一群风华少年,他们如何"挥斥方遒",成就自我,大可拭目以待。
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逐渐衰退,有时候一转身就忘记了眼前之事。而"初七之月",已过去好几天,依然记忆犹新------那半弯的月儿,那霓虹灯下的桥,那一群意气风发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