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3个阶段

数据管理技术主要经历了 3 个阶段,这些阶段是伴随着应用需求和计算机软硬件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演进的。

人工管理阶段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前,计算机技术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没有硬盘等直接的存储设备,数据通过纸带、卡片和磁带等介质保存在计算机之外;软件层面没有操作系统,更没有专业的数据库管理软件。

这个阶段计算机主要用于数据处理,需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从外部读取数据,并进行计算处理,计算结果也保存在外部介质中。因而数据和应用程序是紧耦合的,一组数据只能对应一个程序,无法相互利用。一旦数据结构发生变化,应用程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文件系统阶段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60 年代中期,硬件已经有硬盘、磁鼓等直接存储设备;软件方面没有专门的数据库管理软件,但是通过文件系统管理能力,操作系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据管理功能,因此这个阶段的数据是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操作系统中的。

数据保存在计算机内部意味着可以反复查询和修改,相比于外部存储的人工管理阶段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文件系统也有其先天的缺陷。由于对数据缺乏结构性的组织,文件中保存的数据不能反映现实世界事务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文件和应用程序仍然是紧耦合的关系。

数据库系统阶段

60 年代后期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萌芽,这个阶段的数据管理具有以下的显著特点:

  • 整体数据的结构化,数据不再仅针对某一个应用,而是面向整个组织或企业的多种需求;数据之间可以存在关联;
  • 数据的共享性增强、冗余度低且易于扩充,数据可以被多个用户或应用通过不同的接口共享使用;
  • 数据的独立性强,数据不再专门针对某一特定的应用,应用程序不需要了解数据的具体存储方式,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对应用系统透明;
  • 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需要满足数据安全性、数据完整性、并发访问控制和数据库的恢复等多方面的功能。

课程总结

总体来说,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进步是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进步协同发展的。早期的计算机没有存储设备,其功能也仅停留在对数据的处理上,处理完成后仍然保存在外部,这也使得每一份数据都是独立的而很难复用。硬件的发展带来了软件功能上的跃迁,我们可以用更加贴近现实世界的结构化形式来管理数据,而数据和应用的解耦也让数据的共享和复用成为可能,这也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数据的潜力,让数据库成为企业的"宝库"!

相关推荐
SelectDB2 小时前
冷查第一,再登榜首!Apache Doris 3.1 全面刷新 JSONBench 性能纪录
数据库·apache
wei_shuo2 小时前
智能运维×低资源占用:金仓数据库助力能源企业降本增效与国产化替换实践
运维·数据库·king base
nvd112 小时前
GKE连接私有Cloud SQL疑难问题排查实录
数据库·sql
Dev7z2 小时前
MySQL 错误 1046 (3D000) 是因为在执行 SQL 语句时 没有选择当前数据库
数据库·sql·mysql
wangchen_03 小时前
MySQL表的查询
数据库·mysql
倔强的石头_3 小时前
金仓KES:玩转“五位一体”融合架构,轻松驾驭数字时代
数据库
沐浴露z3 小时前
详细解析 MySQL 性能优化之【索引下推】
数据库·mysql·性能优化
多情刀客无情刀3 小时前
目录名在状态信息被获取之前改变了
数据库·postgresql
pale_moonlight4 小时前
五、Hbase基于环境搭建
linux·数据库·hb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