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模式的目的和實現方法
目的: 實現復用。那麼一段代碼可以復用於不同的地方, 從而減少開發成本和時間
- 復用: 復用不是指代碼層面的複用, 而是編譯層面的復用, 即不是代碼沒有修改就算復用, 而是還需要不需要再次編譯才算是復用
- 模式 : 每一個模式描述了一個在我們周圍不斷重復發生的問題, 以及該問題的解決方案的核心, 這樣, 你就能一次又一次地使用該方案而不必做重復勞動
- 實現難點(變化): 影響復用的最大的問題是變化, 因為如果需求變化, 而代碼要隨之發生很大的改變, 那麼代碼的復用性就很差, 所以一個好的設計, 指的是那些可以滿足"應對變化, 提高復用"的設計
實現方法: 隔離穩定和變化, 不讓變化污染到穩定的部分, 那麼穩定的部分就可以實現復用。 因此重點是發現穩定點和變化點, 只有確定穩定點和變化點才能在變化點處應用設計模式, 從而應對需求的變化
- 重構: 重構是普遍公認的最好的使用設計模式的方法, 不應該一開始使用設計模式, 因為設計模式的使用需要成本, 而編程不應該為未發生的事情付出成本
面向對象設計模式
面向對象設計模式是設計模式的可行性方案之一, 面向對象設計最大的優勢在於抵御變化
對象:
- 從語言實現層面(實現者角度)來看, 物件封裝了代碼與數據
- 從規格層面(使用者角度)來看, 物件是一系列可被使用的公開接口
- 從概念層面(架構者角度)來看, 物件是某種擁有責任的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