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的一个小区,好比一个公司,而每个子载波RE相当于一个公司的一个员工,带宽越大,子载波越多,代表公司的员工越多。有效的管理公司的员工RE,把所有的员工按照职责,划分给一个的部门,一个个部门就相当于一个个信道,每个部门(信道)都拥有一定的员工(RE子载波)。
这些部门(信道)有些是广告宣传性的,如同步信号和广播信道;有些是辅助性的,如控制信道;有些是业务性的,如数据信道。公司(小区)通过各个部门对外提供服务;而终端(手机)就是客户。
一、小区的时频资源------通信世界的"土地"与"时间"
在移动通信中,所有的数据(语音、视频、网页等)最终都化作0和1的数字信号,通过无线电波进行传输。小区的时频资源,就是承载这些信号的物理基础。我们可以用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来理解:
-
时域: 好比是时间,将时间分割成一个个连续、固定长度的时间片。
-
频域: 好比是土地,将一段总的频谱带宽划分成一个个窄小的子载波。
将这两者结合,就构成了一张时频资源网格,这是理解物理层资源的核心。
- 核心概念解析
a) 资源元素
定义: 时频资源网格中的最小单位,占用一个子载波(频域)和一个OFDM符号(时域)。
作用: 用于承载一个调制符号(如QPSK, 16QAM, 64QAM等),即承载了若干比特的信息。它是通信的"原子"。
b) 资源块
定义: 在频域上连续12个子载波,在时域上连续7个OFDM符号(以常规循环前缀为例)所构成的资源块。它是资源调度和分配的基本单位。
作用: 当网络需要给某个用户(如你的手机)传输数据时,最小的分配单位就是一个或多个RB。这就像房地产开发商卖地,最小单位是"一块地",而不是"一平方米"。
c) 时频资源网格的构成
系统带宽: 整个小区所占用的频率宽度,例如20MHz。这决定了频域上"土地"的总面积。
子载波间隔: 相邻子载波中心频率之间的间隔。在5G中,这是一个非常关键且灵活的参数(如15kHz, 30kHz, 60kHz等),它决定了每个资源块在频域上的"宽度"和在时域上的符号长度。
时隙: 时间调度的基本单位,通常包含14个OFDM符号(常规CP)。在5G中,时隙的长度与子载波间隔直接相关(SCS越大,时隙越短)。
- 资源的用途划分
这张时频资源网格并非全部用于传输用户数据,它被划分给不同的"工种":
下行资源: 用于基站到手机的传输。
-
PSS/SSS (主/辅同步信号): 手机的"灯塔"和"路标",用于初步找到小区并同步。
-
PBCH (物理广播信道): 广播小区的"身份证"和最基本的信息(系统帧号、基础配置等)。
-
PDCCH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告诉手机"你的数据在哪个资源块上,用什么格式接收"。
-
PDSCH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真正传输用户数据(如下载文件、看视频)的"主干道"。
上行资源: 用于手机到基站的传输。
-
PRACH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手机"敲门"的通道,用于发起连接请求。
-
PUSCH/PUCCH: 类似下行的PDSCH和PDCCH,用于上传数据和控制信息。
二、手机搜索小区时频资源的过程
想象一下,你刚开机或进入一个新地方,手机就像在荒野中迷路的人。它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
找到光(找到小区信号)。
-
对表(与时隙和帧同步)。
-
看清路牌(读取系统信息)。
-
敲门进屋(发起随机接入)。
这个过程的核心,就是去搜寻和解读我们在第一部分中提到的那些特殊的"信令资源"(PSS, SSS, PBCH)。
详细步骤分解:
步骤一:频率扫描与粗同步
扫频: 手机并不知道周围有哪些运营商、哪些频段。它会根据自身硬件能力,在支持的频段列表上,逐个频率进行"盲搜",寻找有能量的信号。
检测PSS: 手机首先在时域上搜寻主同步信号。PSS在每个无线帧中会发送两次,它具有特定的序列,且只有3种可能的值(代表小区的物理层小区ID组内的ID)。
深入理解: PSS的时域相关性很强,手机通过与自己已知的3个PSS序列进行滑动相关运算,当出现强相关峰值时,就找到了PSS。这不仅意味着找到了一个小区,还完成了时隙同步(因为知道了PSS在时间轴上的位置),并且知道了3个可能ID中的一个。
步骤二:精细同步与小区ID确认
检测SSS: 在找到PSS并完成时隙同步后,手机就知道在哪个位置去搜索辅同步信号。SSS紧随PSS之后出现,它的序列与PSS序列组合,共同确定了小区的物理层小区ID(共1008种可能)。
深入理解: 检测到SSS后,手机就完成了帧同步(知道了10ms无线帧的起始边界),并且获得了完整的小区身份标识(PCI)。至此,手机已经和这个小区的"心跳"(系统时钟)完全同步了。
步骤三:解码关键系统信息
解码PBCH (物理广播信道): 在成功同步后,手机开始解码PBCH。PBCH携带了最重要的系统信息------MIB。
MIB内容: 系统帧号、下行系统带宽、PHICH配置等最关键的信息。
深入理解: PBCH位于SSB (同步信号和PBCH块) 中。SSB是PSS、SSS和PBCH的集合,它在时频资源上有固定的位置模式。手机解码MIB后,就知道了这个小区的"门牌号"和"大门宽度"(系统带宽),为下一步读取更详细的信息做好了准备。
解码SIB1 (系统信息块1): 利用MIB中的信息,手机可以找到并解码承载在PDSCH上的SIB1。
- SIB1内容: 小区的接入限制信息、其他SIB的调度信息等。它相当于小区的"内部地图和访问规则"。
步骤四:发起连接(随机接入)
读取PRACH配置: 从SIB中,手机获知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时频网格上的具体位置。
发送前导码: 手机在指定的PRACH资源上,选择一个前导码序列发送给基站。这是手机的"敲门"动作。
完成接入: 基站收到"敲门"后,会回复一个响应,随后手机和基站进行一系列握手消息交换,最终建立连接。从此,手机就可以在基站调度下,使用专用的时频资源(PDSCH/PUSCH)进行数据传输了。
三、总结
从无序到有序: 手机搜索小区的过程,是一个典型的从时频资源的无序中寻找有序的过程。它依赖于网络侧在特定、预定义的时频位置上放置的"信标"(同步信号和广播信道)。
效率与速度: PSS/SSS的设计(数量少、相关性好)是为了让手机能快速、低功耗地完成初始同步。这是一个"盲检测"过程,对手机的信号处理能力要求很高。
资源的层级性:
-
基础资源 (RE/RB): 构成一切信号的画布。
-
信令资源 (PSS/SSS/PBCH/PRACH): 在画布上预先画好的"路标"和"大门",位置相对固定,用于系统接入和控制。
-
业务资源 (PDSCH/PUSCH): 画布上动态分配的区域,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由PDCCH动态指示。
5G的增强: 在5G中,这个过程变得更灵活。例如,SSB可以在更宽的频域范围内扫描发送(波束扫描),以应对高频段(毫米波)的覆盖问题,手机需要尝试接收不同方向的波束来完成小区搜索。
通过将抽象的时频资源网格与具体的手机搜索流程相结合,我们就能深刻地理解移动通信系统是如何从一片无线电的"混沌"中,建立起井然有序的通信连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