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最近我在重读《思考如何超越思考》。
书里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
"思维并不只存在于大脑,它延伸到身体、环境与工具之中。"
这本书里有强有力的证据说明,屏幕越大, 越能提升大脑性能。
最近换上了BenQ RD320U 32寸 4K 显示器的我,深表认同。
我在AI时代新的工作方式
16:9 的屏幕比例,已经陪伴我们几十年了。它起源于影院与电视时代------那时,屏幕是为"观看"而生的。
宽幅画面迎合人眼的横向视角,也适合叙事与娱乐的沉浸体验。
2025年AI大模型突飞猛进,已经融入进了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中。
一开始用大模型只是辅助,一边用IDE写代码,遇到问题,才切换到大模型的页面。
可随着AI的利用率越来越高,我不得不频繁的在工作软件和浏览器里面切换。我看到身边的很多同事也是这样的,AI输出一段内容,再切到IDE里面粘贴一段内容。
窗口之间的切换、上下滚动的频繁,都让注意力在无形中消耗,大脑可能刚有点思路,就被你的操作打断了。
你可以想象到这样的效率有多低!注意力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我们不应该把资源耗费在这没有意义的地方。
换上BenQ RD320U,我的工作方式彻底改变了。
在 32 寸 4K 的工作环境中,我能真正做到"同时看见"。

左侧是编辑器,右侧是 AI 对话框;上方是我要写的内容,底部是大模型的输出。
信息不再被挤压在一个个窗口里,而是被摊开、并列、呼吸。
这种状态下,思考的节奏变得流畅------我不再切换,而是在同一画面里思考。
写作、编程、调研、资料整理......这些任务在AI时代,并不是线性进行,而是同时存在的。
我最大的感触是,AI 时代,屏幕不再只是用来看,而是用来思考和创造的。
我们常以为,思考是一种"脑内活动",但其实,大脑只是一个起点。
当你在白板上写字、在笔记里整理、在屏幕上分屏浏览时,你的思维正在外化------正在被环境放大,而环境的限制,也就成了思考的边界。
RD320U不仅提升了我们的视觉体验,更是在扩展我们的"认知空间"。
编程体验
毕竟是RD系列,RD320U延续了程序员专门设计的功能:编码模式。
编码模式分为两种,适配浅色风格的亮色主题模式与适配暗黑风格的深色主题模式。
我依然是使用IDE的深色主题写代码,所以更喜欢使用深色编码模式,打开编码模式的RD320U代码明显更清晰更容易区分,显示器还进一步加强了IDE的语法高亮效果,给我们带来代码高辨识度的视觉体验。
无论你偏好什么编码主题,都能保持代码的清晰、对比度的精准。
看久了不累眼,也更容易保持专注。
(上图是开启深色主题的RD320U)
RD320U还更新了一个新功能:双色彩显示增强版。
开头我就提到,现在分屏工作是我的常态,例如我在IDEA里面设置编码模式,而在浏览器里面设置M-Book模式,无论哪一个区域,都能让你感受到最好的体验。

如果你也经常在屏幕前工作,或者工位就靠在窗户旁边,大概会懂那种感觉------
光线从窗外斜射进来,或者办公室的筒灯正好打在屏幕上,
画面里出现一片模糊的反光。
那一瞬间,你看见的不是内容,而是自己被打断的专注。
眩光的问题,从来不是亮度,而是干扰。
它让我们不断调整角度、移动视线,
却很难重新回到那个"全神贯注"的状态。
BenQ RD320U 在这点上做到了极致,面板全部覆盖了抗反射涂层,并且通过了TUV莱茵抗反射认证。
哪怕我开启了手表的手电筒照射,
屏幕依旧像是"吸光"的------
背景纯净、文字锐利、色彩饱满,不被反光破坏。

(左图是RD320U,右图是MacBook Pro显示效果)
为夜晚设计的MoonHalo
孩子睡着、家里安静下来,我会重新坐回桌前------
那是属于我自己的、稍纵即逝的一点时间。
相信有孩子的人都有所体会。
我唯一苦恼的是灯光,不开灯,屏幕太刺眼;开灯,又有种下了班还坐在办公室的感觉,完全不想工作。
我试过台灯、氛围灯,也尝试把屏幕亮度调整到最低,始终没有找到既舒服又不扰人的状态。
但BenQ RD320U解决了我的问题,这台显示器自带的 MoonHalo 智慧光环,可以调节亮度、色温和环绕角度。
我上面所有拍摄的照片都是开启了MoonHalo的状态,光线从屏幕后方柔和地洒出,让我感到沉浸又舒适。

当时我认为它最大的作用是护眼,但当我重新用回这个功能,我认为这一圈柔光不只照亮屏幕,
也成为了工作时专注的"灯塔"。
保护你的双眼
最近去体检,视力不出意外的又下降了,对于做过飞秒手术的我来说,屏幕素质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
RD320U在护眼领域耕耘十余年,通过5项莱茵认证:Eyesfae2.0、 Eyecomfort、无频闪、硬件级滤蓝光和抗反射认证。并拥有1项国家发明专利:智慧调光专利。
夜晚看屏幕对眼睛的伤害是最大的,当周围环境一片漆黑,只有屏幕这一个明亮的光源。眼睛需要在极暗和极亮之间不断调整,瞳孔频繁收缩和放大,所以我经常出现眼睛酸胀、流泪等症状,这也算是飞秒手术的副作用吧。
RD320U提供了一个贴心的功能来照顾需要深夜工作的专业人士:猫头鹰模式。(听起来就是为了熬夜人士设计的)
打开这个模式后,无论周边环境有多暗,它会通过固件调整打破亮度限制,在屏幕显示上提供极低的亮度与色彩平衡解决方案,即使是深夜工作,我眼睛干涩症状有了极大的缓解。
而且你的屏幕的抗蓝光功能、夜间模式,都可以直接在屏幕下方直接看到,不需要去显示器设置里一遍遍的确认,非常方便。

相信你一定经历过调整显示器亮度或者设置时,一遍遍的按显示器的实体按键,并且由于操作不熟练,一不小心按错的情况。
我之前就在想,怎么这样不复杂的功能,屏幕厂商就不能配套一个专用的软件呢。
在软硬结合方面,RD系列也做到了极致,配套软件Display Pilot 2给我们提供了我们日常使用所用的常用功能。
常见的如显示模式切换,键盘的快捷键控制和桌面分区, 甚至可以设置我们自己的工作流,在几点开始工作,几点开始看书,几点开始娱乐,都可以设置我们自己想要的效果。

体验总结
这段时间体验下来,BenQ RD320U 这台屏幕,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重新理解了什么叫"思考空间"。
当屏幕够大、分辨率够高、光线够柔和、模式够智能,注意力就不再被切碎,思绪也能自然流动。
好的工具,不只是提升效率,也能帮你建起一块安静而有秩序的心智空间。
而在这个被信息和AI包围的时代,能保有这样的空间,本身就已经是一种稀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