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工作的第十年,选择在下半年转独立开发,有职场性价比的考虑,也有卡着十年的收尾,试试自己深浅的目的。
这件事的前提:要懂得避开自己的技术思维。
此前分享过《独立开发者》知识库,涉及产品,项目管理,运营,研发设计等模块,已经被几百人浏览过,其中收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
为什么没有:编程相关的内容?
这就说来话长了,非常直接的回答是,在下意识的规避:经典的技术思维。如果自己经常关注技术,难免在思考和内容中呈现的更多,这背离开始的规划。
所以技术内容,一直躺在Git仓库里。
在职场中做十年开发,对很多事情的理解根深蒂固,尤其是对技术的认知:大部分程序员都认为,拓展技术的深度和广度,会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但这只是竞争力的一两个因素,这两年市场已经卷出了答案。
在这半年的经历中,很少去聊技术方向的话题,更多站在项目的角度,反复琢磨产品,流量,运营三个板块,也算尝试了创业的流程,给脑回路中的开发思维一个暴击。
从心态上说,刻意对技术祛魅了。
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做内容和逛社区,很关注的一个话题: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工作形式,个人应该关注自己的数字资产,然后借助大模型的能力去挖掘和扩展。
非常认同这个观点,所以在反思自己的行为。
于是重新捋直了脑回路,把《独立开发者》知识库的技术板块拼接上,然后把知识库投给大模型,想试试会不会有意外的效果。
在新增的程序人生板块,归档了十年的编程记录和经验总结,之前一直放在开源仓库中吃灰,最近两天重新整理搬到知识库中,涉及到编程基础,框架用法,架构设计,业务经验,数据服务,自动化集成等各个方面。
后续还会探索:知识库与模型结合的玩法。
会尽量平衡知识库的更新,以独立开发的视角,把有价值的内容记录起来,形成值得参考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