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解切换的基本概念
切换 是移动通信的基石。它指当用户设备在移动过程中,为了保证业务连续性,将其服务小区从一个eNodeB切换到另一个eNodeB的过程。
核心驱动力:
信号质量: 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 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是主要依据。
网络负载: 为了进行负载均衡,网络可能引导UE切换到负载较轻的小区。
业务需求: 例如,为了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UE可能从覆盖小区切换到容量小区。
切换关键阶段(无论同频/异频都适用):
- 测量控制: 服务eNodeB通过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下发测量配置给UE。
- 测量报告: UE根据配置进行测量,当满足上报条件时,向eNodeB发送测量报告。
- 切换决策: eNodeB基于测量报告和自身算法做出切换决定。
- 切换执行: eNodeB与目标eNodeB进行信令交互(X2口或S1口),准备资源,然后命令UE切换。
- 切换完成: UE与目标小区同步,完成随机接入,并发送切换完成消息。
二、同频切换
定义: 服务小区和目标小区使用相同的中心频点。
特点:无需测量间隔: UE可以同时监听和服务小区同频的邻区,无需中断数据传输,因此测量更及时、更高效。
A3事件是绝对主力: 同频切换几乎完全基于 A3事件。
A3事件定义: 邻区的信号质量比服务小区好一个偏置。
公式: Mn + Ofn + Ocn - Hys > Ms + Ofs + Ocs + Off
Mn: 邻区RSRP/RSRQMs: 服务小区RSRP/RSRQOfn/Ofs,Ocn/Ocs: 频率和小区特定的偏置Hys: 迟滞,防止乒乓切换Off: A3事件的特定偏置
简单理解: 邻区RSRP > 服务小区RSRP + A3偏置 持续一段时间。
流程案例:UE在高速公路上从一个基站覆盖区驶向另一个
测量控制: UE接入小区A后,eNodeB A下发测量配置,指示UE测量同频邻区列表(包括PCI)。
测量与判决:
- UE持续测量小区A和邻区B、C的信号。
- 当UE移动到小区边缘,发现邻区B的RSRP比小区A的RSRP强了
5dB(假设A3偏置设置为3dB),并且持续超过了时间迟滞(Time To Trigger)。 - UE向eNodeB A发送 Measurement Report,报告事件A3已被触发,并上报小区B的PCI和RSRP。
切换决策与执行:
- eNodeB A收到报告,基于RRM算法,决定切换到小区B。
- eNodeB A通过 X2接口 向eNodeB B发送 Handover Request 消息,包含UE上下文。
- eNodeB B进行准入控制,如果资源允许,则准备切换并回复 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其中包含给UE的"切换命令"。
切换完成:
- eNodeB A将"切换命令"通过 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消息转发给UE。
- UE断开与eNodeB A的连接,同步到eNodeB B的下行信号,并通过随机接入过程 接入eNodeB B。
- 接入成功后,UE发送 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 给eNodeB B,标志切换完成。
常见问题与优化:
乒乓切换: 在两个小区边缘来回快速切换。
- 优化: 增大
Hys和Time To Trigger。
切换过早: UE在服务小区信号尚可时过早切换,可能导致失败。
切换过晚: UE在服务小区信号已很差时才上报,导致切换前无线链路失败。
- 优化: 调整A3偏置,优化小区个体偏置。
三、异频切换
定义: 服务小区和目标小区使用不同的中心频点。
核心挑战:UE的接收机通常只有一个,在服务频率上收发数据时,无法同时监听另一个频率。因此,需要引入 测量间隔。
测量间隔:
- 网络会配置GAP模式,在特定时间段内,UE暂停在服务频率上的数据收发,跳到目标频率上进行测量。
- 代价: 引入了一定的数据传输中断和时延。
主要事件:
- A2事件: "坏" 的判决。服务小区信号质量低于一个门限,用于启动异频/异系统测量。
- A4事件: "好" 的判决。异频邻区的信号质量高于一个绝对门限。
- A5事件: "坏变好" 的判决。服务小区质量低于门限1,同时异频邻区质量高于门限2。这是一个非常稳健的切换策略。
流程案例:UE从宏站覆盖层(Band 3, 1800MHz)切换到室内小站容量层(Band 40, 2300MHz)
启动测量:
- UE当前连接到宏站小区A(Band 3)。
- 当宏站小区A的RSRP降低到
-110dBm(假设A2事件门限为-108dBm)时,UE上报 A2事件。 - eNodeB A收到A2报告,判断需要启动异频测量。它通过RRC重配置消息,为UE配置测量GAP和异频邻区列表(Band 40的频点)。
异频测量与判决:
- UE在GAP期间切换到Band 40频点,测量室内小站B的信号。
- 由于室内小站B部署在热点区域,其信号很强。UE测量到其RSRP为
-85dBm。 - 策略A(基于A4): 如果网络配置了A4事件(门限设为-95dBm),UE上报 A4事件,报告小站B信号很好。
- 策略B(基于A5,更优): 网络配置A5事件(门限1:服务小区<-105dBm,门限2:邻区>-95dBm)。此时,服务小区A的RSRP为
-110dBm< 门限1,且邻区B的RSRP为-85dBm> 门限2,条件满足,UE上报 A5事件。
切换决策与执行:
- eNodeB A收到A4或A5报告,决定执行向小站B的异频切换。
- 后续的切换执行流程(X2接口信令、UE切换命令、随机接入、完成)与同频切换基本相同。
常见问题与优化:
测量不及时: GAP配置不当可能导致UE未能及时发现更好的异频小区。
- 优化: 合理设置A2事件的门限和GAP模式。
不必要的异频测量: 在服务小区信号良好时启动GAP,会浪费系统资源并增加UE功耗。
- 优化: 提高A2事件的门限,使其只在确实需要时才触发。
乒乓切换回宏站: UE刚进入室内,又因为收到宏站的强信号而切回去。
- 优化: 使用A5事件代替A4事件,并设置合理的偏置和迟滞;在室内小区设置小区个体偏置,使其对UE更具吸引力。
四、核心总结
| 特性 | 同频切换 | 异频切换 |
|---|---|---|
| 频点关系 | 服务与目标小区频点相同 | 服务与目标小区频点不同 |
| 核心测量事件 | A3事件(相对比较) | A2(启动测量)、A4/A5(触发切换) |
| 测量机制 | 无需GAP,连续测量 | 需要配置测量GAP,间断测量 |
| 测量效率/时延 | 高,时延低 | 低,时延较高(因GAP) |
| 主要目的 | 保证连续性,跟随最佳信号 | 负载均衡、吸收话务、提升容量、分层网络 |
| 决策复杂度 | 相对简单,基于相对信号强度 | 相对复杂,需考虑频率优先级、负载等 |
| 典型场景 | 连续覆盖的宏站之间 | 宏站到微站、室内外、不同频段间 |
深入理解要点
策略的本质差异:
- 同频是"择优":总是在寻找当前服务小区周围"更好"的信号,是一个持续的、相对性的优化过程。
- 异频是"策略性转移":通常是为了特定的网络管理目标(如分流、容量提升),是一个条件触发的、绝对性的决策过程。
参数优化是核心:
- 网络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切换参数(偏置、迟滞、TTT、门限)的精细调优。一个配置不当的参数集会导致大量的切换失败、掉话和用户体验下降。
从RRC信令视角分析:
- 在问题定位时,通过抓取空口的RRC信令,可以清晰地看到
MeasurementConfiguration->MeasurementReport->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的完整流程,从而判断问题是出在测量阶段、决策阶段还是执行阶段。
向5G的演进:
- 5G NR的切换基本原理与LTE一脉相承,同样区分同频和异频,使用类似的事件(B1/B2对应A2/A5)。但由于NR频段更高(如毫米波),波束赋形技术的引入,使得测量和移动性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和动态。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和对流程的分解,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同频和异频切换不仅是技术实现上的不同,更是网络架构和资源管理策略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