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代码示例看 ES8 中的 async/await:简化异步操作的利器
在 JavaScript 的异步编程世界里,从回调函数到 Promise,再到 ES8 引入的 async/await,每一次升级都让异步代码的编写和理解变得更加轻松。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个具体的代码示例,来聊聊 async/await 如何简化异步操作。
传统 Promise 链式调用的局限
在处理异步操作时,Promise 的出现解决了回调地狱的问题,但当异步操作较多时,链式的.then()调用仍可能让代码显得冗长。比如代码中注释掉的这段使用fetch的代码:
ini
fetch('https://api.github.com/users/shunwuyu/repos')
.then(res => {
return res.json()
})
.then(data => {
console.log(data);
})
这段代码通过两次.then()处理异步请求:第一次将响应转为 JSON,第二次打印数据。虽然比回调函数清晰,但多步操作时,链式结构仍不够直观。
async/await:让异步代码 "同步化"
ES8 引入的async/await语法,进一步优化了异步代码的编写方式。它允许我们用同步代码的结构来编写异步操作,极大提升了代码的可读性。
在示例代码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写法的实践:
javascript
// es8 async 修饰函数
const main = async() => {
// await 等待右边的promise, 等待,异步变同步
// resolved resolve(data) 交给左边的变量
const res = await fetch('https://api.github.com/users/shunwuyu/repos')
console.log(res);
console.log(111);
}
main();
核心语法解析
- async 关键字 :用于修饰函数(如示例中的
main函数),表明该函数内部包含异步操作。被async修饰的函数会自动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 - await 关键字 :只能在
async函数内部使用,用于等待一个 Promise 对象。它会暂停当前async函数的执行,直到等待的 Promise 状态变为resolved,然后将 Promise 的结果赋值给左边的变量(如示例中的res),再继续执行后续代码。
代码执行逻辑
在示例中,main函数被async修饰,内部通过await fetch(...)发起网络请求。由于fetch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await会等待这个 Promise 完成:
- 当
fetch请求成功并返回响应后,响应结果会被赋值给res; - 之后按顺序执行
console.log(res)和console.log(111),这两行代码的执行顺序和同步代码完全一致,避免了链式调用的嵌套感。
总结
async/await 的出现,让 JavaScript 异步编程进入了一个更简洁的时代。它在 Promise 的基础上,通过 "同步化" 的代码结构,降低了异步逻辑的理解成本。对比传统的.then()链式调用,async/await 更贴近人类的思维习惯,尤其在处理多步依赖的异步操作时,优势更为明显。
从示例代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原本需要链式处理的异步请求,通过 async/await 变得像同步代码一样直观。这也是为什么 async/await 成为现代 JavaScript 异步编程的主流选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