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中国能源结构加速向清洁化、智能化演进。中国能建天津60MW风力发电项目作为区域新能源建设的重要一环,不仅肩负着绿色电力生产使命,更承载着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示范意义。该项目核心业务系统集实时监控、运行调度、设备管理与数据分析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支撑全场站风电机组、升压站及配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其稳定性与响应能力直接关系到电站的安全运行与发电效率。
随着数据量持续增长至50GB并呈动态扩展趋势,原有数据库系统在扩展性、运维成本和自主可控方面逐渐显现出瓶颈。在此背景下,项目启动数据库国产化替换工程,旨在打造一个高性能、高可靠、完全自主掌控的数据基础设施,为新能源场站的智慧化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挑战:破局传统架构,迈向自主可控
尽管原数据库品牌未公开,但其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多方面局限:首先,系统扩展能力有限,面对日益增长的风机运行数据、气象信息与远程诊断日志,存在性能下降风险;其次,高昂的授权费用与依赖外部技术支持的模式,增加了长期运维成本与供应链安全风险;更重要的是,在当前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大趋势下,核心系统使用非国产数据库已成为企业信息化安全的潜在短板。
如何在保障业务连续性的前提下,实现平滑、低风险的数据迁移?如何确保新系统既能兼容现有应用逻辑,又能满足未来智能化升级对高并发、低延迟的需求?这成为本次国产化替代必须攻克的核心难题。
解决方案:KES构筑稳定高效的数据引擎
针对上述挑战,项目团队携手国产数据库技术力量,全面评估技术路线后,选定 金仓数据库管理系统 KingbaseES(简称KES) 作为核心数据库替代方案,部署1套KES数据库,并采用高可用(HA)集群架构,彻底告别单点故障隐患。
该方案具备三大技术亮点:
一是高度兼容性保障平滑迁移。KES具备对主流数据库语法的良好兼容能力,极大降低了系统从原库向新环境迁移的应用改造工作量,避免了大规模代码重构带来的风险与成本。
二是高可用架构确保业务连续。通过主备节点自动切换机制,即使单台服务器出现硬件故障,系统仍可实现快速恢复服务,保障风电场实时监控、远程控制等关键业务7×24小时不间断运行。
三是本地化服务与深度支持。依托专业厂商在全国范围内成熟的本地化服务体系,项目获得了从前期评估、迁移实施到后期调优的一站式技术支持,有效解决了技术适配与人员能力短板问题,确保项目稳步推进。
此外,KES内置的强制访问控制、数据加密与审计功能,进一步强化了新能源数据的安全防护能力,满足等级保护合规要求,真正实现了数据资产的"可知、可控、可管"。
成果与展望:开启智慧风电新篇章
此次数据库国产化替换取得了积极成效。初步测试表明,新系统在数据写入吞吐量、复杂查询响应速度等方面较原系统有明显提升,尤其在高峰时段的并发处理能力表现良好,为后续接入AI预测运维、智能功率调控等高级应用预留了充足空间。同时,通过优化软件许可结构,预计每年可降低相关维保支出超过60%,经济效益显著。
更为重要的是,系统实现了核心技术路径的自主掌控,提升了整体信息安全水平,增强了应对供应链波动的能力。目前,新系统已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中国能建在新能源领域核心系统国产化进程中迈出实质性一步。
面向未来,随着风电场群控系统、储能协同调度等场景的深化应用,数据将成为驱动绿色能源高效运转的核心要素。本次成功实践不仅为单一场站提供了可复制的国产化样板,也为全国新能源项目的信息系统升级提供了宝贵经验。以KES为代表的国产数据库产品,正以其稳定、安全、高效的特性,成为中国能源数字化转型背后重要的技术支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