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DS(Real Time Digital Simulator)和RT-LAB是电力系统实时仿真领域的两大主流平台,二者在技术架构、应用场景和用户体验上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基于最新行业实践的综合对比:
- 技术架构与性能
RTDS
硬件核心:采用专用硬件架构,基于FPGA实现电力电子器件(如MMC子模块)的高精度仿真,其图形化建模软件RSCAD针对电力系统优化,元件库丰富。
扩展性:在子模块数量较多时可能需要更多FPGA资源,但仿真精度可达微秒级,尤其适合大规模电网仿真。
专业性:算法针对电力系统保护、特高压直流输电等场景深度优化,但需一定学习成本。
RT-LAB
异构计算:基于多核CPU+FPGA协同设计(如Opal-RT的eMEGAsim平台),支持分布式处理和并行计算,最小仿真步长可达250ns。
灵活性:兼容标准商业I/O板卡和PC处理器,硬件成本较低,可扩展性强。例如,其第三代阀模型单块FPGA(Xilinx V7)可仿真6000个子模块。
集成性:与MATLAB/Simulink无缝衔接,支持模型直接转换,适合控制策略快速验证。
- 应用场景与市场表现
电力电子与新能源领域
RT-LAB在MMC-HVDC仿真中表现突出,国内南汇、舟山等轻型直流工程均采用其方案,性价比优势显著(相同子模块数下FPGA资源占用更低)。
RTDS则更擅长复杂电网暂态分析,如特高压直流工程(如锡盟---泰州项目)的全数字仿真。
用户群体
RTDS用户多为电网公司和科研机构,需专业电力背景;RT-LAB因Simulink兼容性,更受控制系统工程师和高校实验室青睐。
- 使用成本与售后服务
RTDS:无中国代理,售后响应可能滞后,硬件封闭性强,定制成本较高。
RT-LAB:国内由上海科梁等代理提供全流程支持(培训、方案设计),硬件开放性强,支持用户自配I/O设备。
- 仿真精度对比
两者在MMC暂态仿真结果上基本相当,但RT-LAB的FPGA优化使其在高频开关器件仿真中更具细节表现力,而RTDS在电网级电磁暂态仿真中稳定性更优。
选型建议
选择RT-LAB若:
需快速原型开发、与Simulink协同;
项目预算有限但需高性能MMC仿真;
重视本地化服务与扩展灵活性。
选择RTDS若:
涉及大规模电网实时仿真或保护设备测试;
需高度专业化的电力系统元件库;
对仿真环境稳定性要求极高。
行业趋势:随着异构计算发展,RT-LAB在新能源和电力电子领域占比提升,而RTDS仍主导传统电网仿真。轻量化HIL方案(如OPAL-RT的HL1000)可能进一步降低实时仿真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