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打造高性能数据结构——手把手教你实现环形缓冲

我们为什么需要环形缓冲(循环队列)?实际上,我们不妨先审视普通数组队列的局限性。正是这些缺陷,催生了环形缓冲这一高效、紧凑的数据结构。

一,普通队列的劣势

1. 空间浪费严重("假溢出"问题)

●在普通线性队列中,元素从队头(front)出队后,其占用的空间无法被复用。即使数组整体仍有大量空位,只要队尾(rear)到达数组末尾,系统就会误判为"已满",导致明明有空间却无法继续入队------这种现象称为"假溢出"。

示例:容量为 10 的队列,先入队 8 个元素,再出队 6 个。此时仅剩 2 个有效元素(位于索引 6 和 7),但队尾在 8。若再尝试入队第 3 个元素,队尾将越界至 11,系统被迫认为"满",尽管前 6 个位置完全空闲。

2. 需要频繁移动元素(若避免浪费)

  • 为解决空间浪费问题,有些实现会在每次出队后将所有剩余元素向前移动,以保持队头始终在数组起始位置。
  • 这种做法导致出队操作的时间复杂度变为 O(n) ,效率低下。

3. 扩容成本高

  • 当队列满时,需要:

    • 申请一块更大的内存(通常是原大小的 1.5 倍或 2 倍);
    • 将所有有效元素从旧数组复制到新数组;
    • 释放旧内存。
  • 这个过程的时间复杂度是 O(n) ,且可能触发内存分配延迟,在实时系统或高频场景中不可接受。

4. 无法解决"假溢出"导致的提前扩容

  • 在普通线性队列中,即使数组总容量未满,只要队尾到达数组末尾,就会认为"满了",从而触发不必要的扩容。
  • 例如:容量为 10 的队列,先入队 8 个元素,再出队 6 个,此时只有 2 个元素,但队头在索引 6,队尾在索引 8。
    如果再入队 3 个元素,队尾会到索引 11(越界),于是系统认为"满"了,尽管前面有 6 个空位。
  • 这种情况下,明明空间足够,却被迫扩容,浪费内存和性能。

因此,我们引出了环形缓冲------这一全新且高性能的结构来弥补一般队列的不足。

二,环形缓冲结构分析

事实上使用链表实现环形缓冲可行,但是效率较低并且代码繁琐。因此我们采用数组来实现这一命题。

1. "循环"取模实现指针回绕

  • 循环队列的核心思想是:逻辑上将存储结构首尾相连形成环形,通过模运算(% capacity)实现指针回绕。
ini 复制代码
rear = (rear + 1) % capacity;
front = (front + 1) % capacity;
AI写代码cpp
运行

2."循环",轮流入座而不是排长队

● 解决了每次pop元素后前面减少一个元素。但是空间被闲置的问题。

● 解决了每次push一个元素需要malloc开辟空间,浪费时间的同时会导致内存碎片化的问题,从而提升缓存命中率。

每一次循环回到起始节点都会利用原本会因front向后移动而浪费掉的空间

即:从无限延申的队列模型到固定座位量的轮流入座。

类比:火车站候车室

想象一排固定数量的座椅:

  • 张三(先入座)→ 李四 → 王二麻(后入座);
  • 座位满员后,赵五想入座,张三按 FIFO 原则离开;
  • 刘六随后入座,李四离开......

无需增加座椅,只需让空出的位置被新来者复用------这正是环形队列的优势:空间循环利用,无浪费、无移动、无扩容

三,实现环形缓冲

我们看题目

设计你的循环队列实现。 循环队列是一种线性数据结构,其操作表现基于 FIFO(先进先出)原则并且队尾被连接在队首之后以形成一个循环。它也被称为"环形缓冲器"。

循环队列的一个好处是我们可以利用这个队列之前用过的空间。在一个普通队列里,一旦一个队列满了,我们就不能插入下一个元素,即使在队列前面仍有空间。但是使用循环队列,我们能使用这些空间去存储新的值。

你的实现应该支持如下操作:

  • MyCircularQueue(k): 构造器,设置队列长度为 k 。
  • Front: 从队首获取元素。如果队列为空,返回 -1 。
  • Rear: 获取队尾元素。如果队列为空,返回 -1 。
  • enQueue(value): 向循环队列插入一个元素。如果成功插入则返回真。
  • deQueue(): 从循环队列中删除一个元素。如果成功删除则返回真。
  • isEmpty(): 检查循环队列是否为空。
  • isFull(): 检查循环队列是否已满。

1,MyCircularQueue(k): 构造器

1,结构体搭建
arduino 复制代码
typedef struct 
{
    int front;
    int end;
    int k;
    int *a;
} MyCircularQueue;
AI写代码cpp
运行

●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循环队列的结构创建循环队列结构体;

● 我们需要一个front指向第一个数据,一个end指向最后一个数据的下一个结点。

● k表示整体最大容量,达到即满。

● 指针a用于维护开辟给循环队列的空间。

● 重命名结构体MyCircularQueue

2,初始化
ini 复制代码
MyCircularQueue* myCircularQueueCreate(int k) 
{
    MyCircularQueue* obj =(MyCircularQueue*)malloc(sizeof(MyCircularQueue));
    obj->a=(int *)malloc(sizeof(int)*(k+1));
    obj->end=obj->front=0;
    obj->k=k;
    return obj;
}
AI写代码cpp
运行

● 这个结构体种维护的数据应该有地方存储,所有我们malloc一块空间用于存放他们,

● 我们为循环链表开辟一块k+1大小的空间(为什么是k+1而不是k?后面会讲)

● 初始化end和front指针为0;

● 初始化空间大小为k;

3,为什么选择k+1块空间而不是k块空间?

原因:区分"空"与"满"状态。

  • 若数组大小为 k,则 front == end 既可能是空,也可能是满(队尾绕回队头)。

  • 通过牺牲一个存储单元 ,规定最大容量为 k,数组实际大小为 k+1

    • front == end
    • (end + 1) % (k+1) == front

2,isFull(): 检查循环队列是否已满。

rust 复制代码
bool myCircularQueueIsFull(MyCircularQueue* obj) 
{
    if((obj->end+1)%(obj->k+1)==obj->front)
    {
        return true;
    }
    else
    {
        return false;
    }
}
AI写代码cpp
运行

如上图,如果end的下一个结点就是front,那么我们可以确定这个循环队列是满的。否则为非满

3,isEmpty(): 检查循环队列是否为空。

arduino 复制代码
bool myCircularQueueIsEmpty(MyCircularQueue* obj) 
{
    if(obj->front==obj->end)
    {
        return true;
    }
    else
    {
        return false;
    }
}
AI写代码cpp
运行

如果front和end指向同一个位置,只有一种情况:空。

4,enQueue(value): 插入数据

rust 复制代码
bool myCircularQueueEnQueue(MyCircularQueue* obj, int value) 
{
    if((obj->end+1)%(obj->k+1)==(obj->front)) 
    {
        return false;
    }
    else
    {
        *(obj->a+obj->end)=value;
        obj->end=(obj->end+1)%(obj->k+1);
        return true;
    }
}
AI写代码cpp
运行

首先,先判满,如果满了则无法插入数据,返回false。

如果没满插入数据后end向后移动一格。

取模回绕的数学原理:

● 模k+1是整个数组的大小。

● 我们可以将end的每一个数字看做是a+x*(k+1)(其中a∈[0,k]的形式。

● [取模]就是去掉后面的x*(k+1),得到下标a。

5,deQueue(): 循环队列删除元素。

rust 复制代码
bool myCircularQueueDeQueue(MyCircularQueue* obj) 
{
    if(obj->front==obj->end)
    {
        return false;
    }
    else
    {
        obj->front=(obj->front+1)%(obj->k+1);
        return true;
    }
}
AI写代码cpp
运行

首先判空:如果队列为空,则韩慧false,否则执行删除并返回true。

front指针向后移动一格,注意不要忘记回绕的情况。

6,Front: 从队首获取元素。

rust 复制代码
int myCircularQueueFront(MyCircularQueue* obj) 
{
    if(obj->front==obj->end)
    {
        return -1;
    }
    else
    {
        return *(obj->a+obj->front);
    }
}
AI写代码cpp
运行

从队首获取元素非常简单。判定是否为空,然后返回队头的值。

7,Rear: 获取队尾元素。

rust 复制代码
int myCircularQueueRear(MyCircularQueue* obj) 
{
    if(obj->front==obj->end)
    {
        return -1;
    }
    else
    {
        return *(obj->a+(obj->end+-1+obj->k+1)%(obj->k+1));
    }
}
AI写代码cpp
运行

从队尾获取元素较为复杂:因为end指针不指向队尾的元素。

简单,直接让end-1返回不就得了!错!必须考虑一种情况:当end指向的位置正好是队头,此时访问end-1会导致越界和未定义行为。

因此:需要一种回绕的方法不过这种回绕的方法(从前面绕到后面)和从后面绕到前面有所不同。

加上整个数组的长度k+1然后除以k+1。

这是一位牛人发明出来的方法

数学原理:(a mod n) ≡ (a + k n) mod n (对任意整数 k)

公式看不懂没关系,也就是在两个方面:

1,end在开头时:end-1向前移动一格,此时越界没关系,+k+1直接跳到最后。实现回绕。

2,end不在开头,end-1,+k+1会被取k+1模时抵消。end自然向前移动一格不受影响。

四,环形缓冲的应用

1. 进程间通信(IPC)

  • 管道(Pipe)和 FIFO
    Linux 中的匿名管道底层常使用环形缓冲区,生产者写入、消费者读取,避免频繁内存分配。
  • 消息队列
    内核级消息队列(如 POSIX mq)使用 ring buffer 存储待处理消息。

2. 中断与设备驱动

  • 键盘/鼠标输入缓冲
    硬件中断将输入事件写入环形缓冲,用户态程序异步读取,防止丢失。
  • 串口通信(UART)
    嵌入式系统中,串口接收数据通过 DMA 写入 ring buffer,主程序轮询或中断处理。

3. 日志系统

  • 内核日志(如 printk 缓冲区)
    使用固定大小的环形缓冲存储最近的日志,旧日志自动覆盖,避免内存耗尽。

总结

环形缓冲是"在约束中追求极致效率"的典范

它牺牲了动态性和灵活性,换来了确定性、高性能和资源可控性,因此成为系统底层、实时应用和高性能领域的"隐形支柱"。当你看到"流畅的视频通话"、"稳定的工业控制"、"毫秒级响应的游戏",背后很可能都有一个默默工作的环形缓冲。

相关推荐
浮尘笔记2 小时前
Go并发编程核心:Mutex和RWMutex的用法
开发语言·后端·golang
疯狂的程序猴2 小时前
混淆 iOS 类名变量名,从符号隐藏到成品 IPA 混淆的工程化方案
后端
爱吃的小肥羊2 小时前
GPT-5.1-Codex-Max正式发布,超越Gemini 3,编程能力第一!(附使用方法)
后端·aigc·openai
郡杰2 小时前
Spring(2-IOC/DI管理第三方)
后端
洗澡水加冰2 小时前
MCP与Skills的辨析
后端·aigc·mcp
该用户已不存在2 小时前
Python正在死去,2026年Python还值得学吗?
后端·python
程序员西西2 小时前
SpringBoot轻松整合Sentinel限流
java·spring boot·后端·计算机·程序员
三七互娱后端团队3 小时前
告别“玄学”调参:DSPy 框架入门,让 AI 自动优化 AI 的提示词
人工智能·后端
星星电灯猴3 小时前
iPhone 抓包工具怎么选?从 HTTPS 调试、TCP 数据流分析到多工具协同的完整方案
后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