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各位"接口界嘴替预备役"请注意!今天我要分享一个用AI当嘴替、优雅终结技术争论的实战案例------让你在团队讨论中既专业又省力,还能顺便收获几个"你怎么这么会"的眼神 😎
📌 场景还原:
某天下午,后端大佬和前端小哥因为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吵得面红耳赤:
"分页接口查不到数据时,到底该返回完整的分页结构(比如
{ list: [], total: 0, pageNum: 1 }),还是直接responseData: null?"
前端:"返回 null 我还要多写一层判空,体验差!"
后端:"查不到就是没数据,null 很合理啊,简洁!"
PM 在旁边默默掏出速效救心丸......
💡 我的骚操作来了:让 Qwen 当我的嘴替!
-
问题丢给大模型
打开通义千问,输入:
"RESTful 分页接口在无数据时,应该返回完整的分页结构(含空数组和 total=0)还是直接返回 null?请从前后端协作、API 一致性、错误处理等角度分析。"
-
生成专业答案
Qwen 秒回一篇逻辑清晰、引用行业惯例(比如 GitHub API、Spring Data 的做法)、还带 emoji 的小论文👇
(实际输出比这更详细,此处略)
-
一键生成分享链接
点击「分享」按钮 → 自动生成可追溯、带上下文的链接:
🔗 https://www.qianwen.com/share?shareId=142f2356-3562-425c-bd51-1f3610f2215a
-
甩链接,优雅退场
把链接往群里一扔,配文:
"别吵了,AI 已裁决 👉 链接
------建议统一返回完整分页结构,避免前端额外判空,符合主流设计规范。
PS:它说得比我好,我就不重复了 😴"
✅ 效果如何?
- 争论 5 分钟 → 决策 30 秒
- 团队觉得你"有工具、有方法、不情绪化"
- 还顺手推动了团队 API 规范落地!
🚀 小技巧总结:
遇到技术分歧?别自己硬刚!把问题结构化丢给大模型,让它当你的"AI嘴替+权威背书"。
既节省沟通成本,又显得你专业冷静------毕竟,谁会跟一个逻辑严密、引用 RFC 的 AI 争呢?
下次再有人跟你 battle 接口设计、日志格式、异常码规范......
记得默念:"我不吵,我有 Qwen。" 💪
PS: 那个分享链接里的回答,真的超详细,建议收藏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