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代理模式是一种结构型模式,在很多不同的场合具有广泛的分类和应用。其主要实现的思想是在客户端和真正要访问的对象之间引入一个
代理对象(间接层),于是,以往客户端对真正对象的访问现在变成了通过代理对象进行访问,代理对象在这里起到了一个中介或者桥梁作用。
引入代理对象的目的主要是可以为客户端增加额外的功能、约束或者针对客户端的调用屏蔽一些复杂的细节问题。
二、基本概念与示例
代理模式的实质是通过引入一个代理类来为原始类(被代理类)增加额外的能力,这些额外的能力可能是指一些新功能、新服务,也可能
是一些约束或者限制等。那么现在试着考虑一个例子,通过浏览器访问某个网站,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浏览器中输入网站的地址来直接访问。
class CWebAddr
{
public:
virtual void visit() = 0;
virtual ~CWebAddr(){}
};
class CWebAddr_Shopping : public CWebAddr
{
public:
virtual void visit()
{
//访问购物网站复杂通信逻辑
cout << "访问CWebAddr_Shopping购物网站" << endl;
}
};
class CWebAddr_Video : public CWebAddr
{
public:
virtual void visit()
{
//访问视频网站复杂通信逻辑
cout << "访问CWebAddr_Video视频网站" << endl;
}
};
//主函数
int main()
{
CWebAddr *pShopping = new CWebAddr_Shopping();
pShopping->visit();
CWebAddr *pVideo = new CWebAddr_Video();
pVideo->visit();
delete pShopping;
delete pVideo;
return 0;
}
上述代码执行结果没问题,描述主要是直接访问某个或者某些网站,那么我们也可以引入代理类帮助我们访问这些网站,
针对以上代码做出调整:
class CWebAddrProxy : public CWebAddr
{
public:
CWebAddrProxy(CWebAddr* pWebAddr) : m_webAddr(pWebAddr){}
public:
virtual void visit()
{
m_webAddr->visit();
}
private:
CWebAddr* m_webAddr;
};
//主函数
int main()
{
CWebAddr *pShopping = new CWebAddr_Shopping();
CWebAddr *pVideo = new CWebAddr_Video();
CWebAddrProxy *pWebproxy1 = new CWebAddrProxy(pShopping);
pWebproxy1->visit();
CWebAddrProxy *pWebproxy2 = new CWebAddrProxy(pVideo);
pWebproxy2->visit();
delete pShopping;
delete pVideo;
delete pWebproxy1;
delete pWebproxy2;
return 0;
}
三、代理模式定义与角色
引入代理模式的定义: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代理模式通过创建代理对象来代表真实对象,客户端操作代理
对象与操作真实对象并没有什么不同。当然,最核心、最本质的功能,最终还是需要代理对象操纵真实对象来完成。
代理模式UML图中涉及三个角色:
(1)Subject(抽象对象)。该类定义真实主题与代理主题的共同接口,这样,在真实主题的地方都可以使用代理主题。
(2)Proxy(代理主题)。该类内部包含了对真实主题的引用,从而可以对真实主题进行访问。代理主题中一般会提供与真实主题相同的接口,以
达到可以取代真实主题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对真实主题的访问进行约束和限制,也能够控制必要时的创建/删除真实主题。
(3)RealSubject(真实主题)定义代理主题代表的真实对象,真正的业务是在真实主题中实现的,客户端通过代理主题间接访问真实主题中的
接口。
四、代理模式的应用场合
代理模式UML图分厂简单,总结起来也简单----在软件设计中,增加间接层来获取更大的灵活性和增加更多的控制。在实际中,代理模式可能
会在许多场合得到应用,并且其实现可能会非常复杂。
1)远程代理
2)虚拟代理
3)保护代理
4)缓存/缓冲代理
5)智能引用代理
6)写时复制优化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