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IP协议

在介绍IP协议之前,先抛出一个概念:IP地址的作用------定位主机,具有将数据从主机A跨网络传输到主机B的能力,有了TCP提供的策略 ,例如滑动窗口、拥塞控制等,IP去执行它,所以我们通常叫TCP/IP协议,有了这两个,就可以实现可靠的传输

路由器: 即配有IP地址, 又能进行路由控制

在路由器层面上,确实是根据IP报文进行路由的,但是在网络上跑的MAC帧

跨网络传输的本质是无数个局域网(子网)转发的结果,所以想理解网络传输,就是理解局域网通信,个人建议先看这篇文章:https://www.cnblogs.com/my_life/articles/6100830.html,然后在看这篇文章,就会更容易理解网络传输的本质

IP协议格式

4位版本号 (version): 指定IP协议的版本, 对于IPv4来说, 就是4.
4位头部长度 (header length): IP头部的长度是多少个32bit, 也就是 length * 4 的字节数. 4bit表示最大的数字是15, 因此IP头部最大长度是60字节.
8位服务类型 (Type Of Service): 3位优先权字段(已经弃用), 4位TOS字段, 和1位保留字段(必须置为0). 4位TOS分别表示: 最小延时, 最大吞吐量, 最高可靠性, 最小成本. 这四者相互冲突, 只能选择一个. 对于ssh/telnet这样的应用程序, 最小延时比较重要; 对于ftp这样的程序, 最大吞吐量比较重要.
16位总长度 (total length): IP数据报整体占多少个字节.
16位标识(id) : 唯一的标识主机发送的报文. 如果IP报文在数据链路层被分片了, 那么每一个片里面的这个id都是相同的.
3位标志字段 : 第一位保留(保留的意思是现在不用, 但是还没想好说不定以后要用到). 第二位置为1表示禁止分片, 这时候如果报文长度超过MTU, IP模块就会丢弃报文. 第三位表示"更多分片", 如果分片了的话,最后一个分片置为1, 其他是0. 类似于一个结束标记.
13位分片偏移 (framegament offset): 是分片相对于原始IP报文开始处的偏移. 其实就是在表示当前分片在原报文中处在哪个位置. 实际偏移的字节数是这个值 * 8 得到的. 因此, 除了最后一个报文之外, 其他报文的长度必须是8的整数倍(否则报文就不连续了).
8位生存时间 (Time To Live, TTL): 数据报到达目的地的最大报文跳数. 一般是64. 每次经过一个路由, TTL-= 1, 一直减到0还没到达, 那么就丢弃了. 这个字段主要是用来防止出现路由循环
8位协议 : 表示上层协议的类型
16位头部校验和 : 使用CRC进行校验, 来鉴别头部是否损坏.
32位源地址和32位目标地址 : 表示发送端和接收端
选项字段(不定长, 最多40字节): 略

1.如何将报头和有效载荷分离?

利用首部长度 报头长度在[20,60]之间,16位总长度-首部长度=有效载荷

2.如何分用?

利用8位协议

3.怎么知道报文被分片了?

如果是更多分片是1或者如果更多分片是0&&片偏移分片>0

4.如何保证是同一个报文的分片都能被识别出来

16位标识

5.哪一个是第一个,哪一个是最后一个?怎么确认其他的分片?

1.第一个:更多分片=1&&片偏移=0 2.最后一个更多分片=0&&片偏移>0 3.当前的起始位置+自身长度=下一个分片的位置

6.如何正确的组装起来?

片偏移升序即可

7.怎么保证合起来的报文是正确的?

TCP/IP校验和

8.如果有一个分片丢失是重传一个分片还是一个报文?分片好不好?

1.重传一个报文 2.分片不好,比如一个报文的不丢失概率是百分之90,分片以后每一个分片的丢失概率也是百分之90,这样丢失的概率会变得更大

子网划分

IP地址分为两个部分, 网络号主机号

网络号: 保证相互连接的两个网段具有不同的标识;

主机号: 同一网段内, 主机之间具有相同的网络号, 但是必须有不同的主机号;

不同的子网其实就是把网络号相同的主机放到一起,如果在子网中新增一台主机, 则这台主机的网络号和这个子网的网络号一致, 但是主机号必须不能和子网中的其他主机重复

下面讲的都是CIDR划分方案,按照IP地址的五类去划分局限性很大

引入一个额外的子网掩码(subnet mask)来区分网络号和主机号;

子网掩码也是一个32位的正整数. 通常用一串 "0" 来结尾;

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进行 "按位与 " 操作, 得到的结果就是网络号 ;

网络号和主机号的划分与这个IP地址是A类、B类还是C类无关;
| ⭐ 数据是如何发送到服务器的?

路由器是连接两个或多个网络的硬件设备,在路由器上有两种网络接口,分别是LAN口和WAN口:

  • LAN口(Local Area Network):表示连接本地网络的端口,主要与家庭网络中的交换机、集线器或PC相连。

这里的LAN口应该就是所谓的网关地址(我猜的)

  • WAN口(Wide Area Network):表示连接广域网的端口,一般指互联网。
    我们将LAN口的IP地址叫做LAN口IP,也叫做子网IP,将WAN口的IP地址叫做WAN口IPO,也叫做外网IP。

我们使用的电脑、家用路由器、运营商路由器、广域网以及我们要访问的服务器之间的关系大致如下:

  • 不同的路由器,子网IP其实都是一样的(通常都是192.168.1.1),子网内的主机IP地址不能重复,但是子网之间的IP地址就可以重复了。
  • 每一个家用路由器,其实又作为运营商路由器的子网中的一个节点,这样的运营商路由器可能会有很多级,最外层的运营商路由器的WAN口IP就是一个公网IP了。
  • 如果希望我们自己实现的服务器程序,能够在公网上被访问到,就需要把程序部署在一台具有外网IP的服务器上,这样的服务器可以在阿里云/腾讯云上进行购买。

NAT

由于私网IP不能出现在公网当中,因此子网内的主机在和外网进行通信时,路由器会不断将数据包IP首部中的源IP地址替换成路由器的WAN口IP,这样逐级替换,最终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成为一个公网IP,这种技术成为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

  • NAT路由器将源地址从10.0.0.10替换成全局的IP 202.244.174.37;
  • NAT路由器收到外部的数据时, 又会把目标IP从202.244.174.37替换回10.0.0.10;
  • 在NAT路由器内部, 有一张自动生成的, 用于地址转换的表; 当 10.0.0.10 第一次向 163.221.120.9发送数据时就会生成表中的映射关系;

NATP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局域网内, 有多个主机都访问同一个外网服务器, 那么对于服务器返回的数据中, 目的IP都是相同的. 那么NAT路由器如何判定将这个数据包转发给哪个局域网的主机?

这时候NAPT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使用IP+port来建立这个关联关系

实际上通信的并不只是A、B、C这几个主机,通信的是A、B、C上特定的进程!进程都是有自己的端口号,可能一个主机有多个进程要访问外网,NAT路由器还要区分同一台主机上不同的进程

这种关联关系也是由NAT路由器自动维护的. 例如在TCP的情况下, 建立连接时, 就会生成这个表项; 在断开连接后, 就会删除这个表项

代理服务器

关于这部分内容,这篇文章我个人觉得写得很不错https://blog.csdn.net/qq_45217499/article/details/120892537

路由

在复杂的网络结构中, 找出一条通往终点的路线;

数据在路由的过程中,实际就是一跳一跳(Hop by Hop)"问路"的过程。所谓"一跳"就是数据链路层中的一个区间,具体在以太网中指从源MAC地址到目的MAC地址之间的帧传输区间

IP数据包的传输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路由器,这些路由器会帮助数据包进行路由转发,每当数据包遇到一个路由器后,对应路由器都会查看该数据的目的IP地址,并告知该数据下一跳应该往哪跳。

路由器的查找结果可能有以下三种:

路由器经过路由表查询后,得知该数据下一跳应该跳到哪一个子网。

路由器经过路由表查询后,没有发现匹配的子网,此时路由器会将该数据转发给默认路由。

路由器经过路由表查询后,得知该数据的目标网络就是当前所在的网络,此时路由器就会将该数据转给当前网络中对应的主机。

我们可以使用route 命令查看云服务器的路由表

Destination代表的是目的网络地址。

Gateway代表的是下一跳地址。

Genmask代表的是子网掩码。

Flags中,U标志表示此条目有效(可以禁用某些条目)G标志表示此条目的下一跳地址是某个路由器的地址,没有G标志的条目表示目的网络地址是与本机接口直接相连的网络,不必经路由器转发。

Iface代表的是发送接口。

当IP数据包到达路由器时,路由器就会用该数据的目的IP地址,依次与路由表中的子网掩码Genmask进行"按位与"操作,然后将结果与子网掩码对应的目的网络地址Destination进行比对,如果匹配则说明该数据包下一跳就应该跳去这个子网,此时就会将该数据包通过对应的发送接口Iface发出。

如果将该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进行"按位与"后,没有找到匹配的目的网络地址,此时路由器就会将这个数据包发送到默认路由,也就是路由表中目标网络地址中的default。可以看到默认路由对应的Flags是UG,实际就是将该数据转给了另一台路由器,让该数据在另一台路由器继续进行路由。

数据包不断经过路由器路由后,最终就能到达目标主机所在的目标网络,此时就不再根据该数据包目的IP地址当中的网络号进行路由了,而是根据目的IP地址当中的主机号进行路由,最终根据该数据包对应的主机号就能将数据发送给目标主机了

相关推荐
长弓三石2 小时前
鸿蒙网络编程系列44-仓颉版HttpRequest上传文件示例
前端·网络·华为·harmonyos·鸿蒙
xianwu5432 小时前
反向代理模块
linux·开发语言·网络·git
follycat2 小时前
[极客大挑战 2019]HTTP 1
网络·网络协议·http·网络安全
xiaoxiongip6663 小时前
HTTP 和 HTTPS
网络·爬虫·网络协议·tcp/ip·http·https·ip
JaneJiazhao3 小时前
HTTPSOK:智能SSL证书管理的新选择
网络·网络协议·ssl
CXDNW3 小时前
【网络面试篇】HTTP(2)(笔记)——http、https、http1.1、http2.0
网络·笔记·http·面试·https·http2.0
无所谓จุ๊บ4 小时前
树莓派开发相关知识十 -小试服务器
服务器·网络·树莓派
道法自然04024 小时前
Ethernet 系列(8)-- 基础学习::ARP
网络·学习·智能路由器
EasyCVR5 小时前
萤石设备视频接入平台EasyCVR多品牌摄像机视频平台海康ehome平台(ISUP)接入EasyCVR不在线如何排查?
运维·服务器·网络·人工智能·ffmpeg·音视频
明月看潮生6 小时前
青少年编程与数学 02-003 Go语言网络编程 15课题、Go语言URL编程
开发语言·网络·青少年编程·golang·编程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