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越来越多地被数字基础设施、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工具包围。企业和个人的未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如何运用这些软件和应用程序。
零代码(Zero Code)简单来说就是不写代码开发应用。零代码正在改变现有的程序开发方式和使用方式,将软件技术从少部分人手中释放出来,普惠大众。
那么零代码到底是什么?潜力有多大?它们将如何改变我们生活、工作以及与周围世界互动的方式?小帆这就为大家一一道来。
什么是零代码?
零代码开发是一种技术概念。零代码开发无需代码基础,适合业务人员、IT开发及其他各类人员使用。他们通过零代码开发平台快速构建应用,并适应各种需求变化,用户在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内就能完成系统的开发、测试和部署,并能够随时调整或更新。
所以一般说到零代码,指的往往是零代码开发平台(Zero Code Development Platform) ,也称为无代码开发平台(NCDP,No Code Development Platform),指无需任何代码便可实现应用程序创建的开发平台。
但是零代码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在这里,我们必须要提及到低代码 开发平台(LCDP,Low Code Development Platform) 。
低代码开发平台是通过少量代码或无需编码就可以快速生成应用程序的开发平台。通过可视化进行应用程序开发,可以使开发人员可以通过图形化的用户界面,使用拖拽组件和模型驱动的逻辑来创建网页和移动应用程序,便捷完成应用程序搭建。
低代码平台也常被称为aPaaS平台。aPaaS,Application Platform as a Service,应用程序平台即服务。国际知名咨询机构Gartner对aPaaS所下的定义是:"这是基于PaaS(平台即服务)的一种解决方案,支持应用程序在云端的开发、部署和运行,提供软件开发中的基础工具给用户,包括数据对象、权限管理、用户界面等。"用户可以直接在aPaaS平台上以低代码/零代码的方式快速完成应用程序的搭建、部署、运行和管理。
低代码 开发平台分为狭义低代码开发平台和零代码开发平台两种。 狭义低代码开发平台指通过少量代码 快速生成应用程序的开发平台,零代码开发平台指无需代码就能快速生成应用程序的开发平台。
低代码和零代码的历史
低代码和零代码平台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80年代4GL "第四代编程语言",后衍生为VPL(Visual Programming Language,可视化编程语言)。
九十年代中期,业务自动化(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RAD)顺风而涨,快速应用开发的理念开始普及。
2007年,Salesforce横空出世,也带来了PaaS的理念。
2014年,Forrester research正式提出低代码平台的概念。
2018年,Gartner提出aPaaS的概念,西门子收购低代码企业Mendix、美国低代码独角兽企业Outsystem获得1.5亿美元的融资,这些收购事件以及融资事件将低代码市场带入资本方的视野,同年市场进入爆发期。中国低代码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
近年来,随着低代码和零代码技术的成熟,日益明显的数字化变革,以及疫情的发生,低代码和零代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可和接受,低代码和零代码的区分和分化也越来越明显。
零代码,低代码和传统开发
通过这张表格,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零代码,低代码和传统开发之间的区别和关系。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介绍下。
零代码与传统开发
零代码开发能够降低门槛
很多企业一线业务人员的工作方式都是"过时"的,不少企业还在用纸质文件,哪怕用了Excel、Word、在线文档,也会受到操作繁琐、数据量大等问题的困扰。就算业务提出想用软件,但传统开发模式下,紧缺的IT资源,较高的IT门槛,业务人员往往是有心无力。
传统开发的模式首先要进行需求梳理、产品架构和原型设计,接下来由开发人员和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开发、代码编程、需求测试、代码bug修改工作,最后进行集成、部署、运维。
零代码通过图形化拖拉拽的方式构建应用程序,大幅度减少代码编程工作和对开发人员的技能要求,普通业务人员或者产品经理就能完成软件开发工作。
拖拉拽构建应用
零代码开发能够降低成本
传统开发时,基本一个项目的开发周期,需要一个十几人的团队,少则连续工作几个月,多则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零代码可以从各个方面降低开发成本。
时间成本
零代码平台强调可视化开发,允许用户通过拖放组件、设置属性和配置参数来构建应用程序,简化开发过程,长达几个月的开发周期可以缩减到几周甚至几天。
此外,传统方式编写代码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检测和修复bug。零代码的模型组件均是反复推敲修改得来,模块化封装,开箱即用,测试、修复代码的时间大幅减少。
传统开发还需要对不同用户端、运营端、服务端分别部署,效率低下。而零代码平台支持跨平台部署应用,能实现不同系统间数据联通。
人力成本
IT行业是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随着对IT人才需求的增长,IT人才依旧面临供需不平衡的难题,企业内IT人力成本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
现在由于重复代码基本模块已经被封装,业务人员根据需求分类,对于简单、场景的需求,使用零代码平台平台进行开发,开发人员只需要完成少量、甚至无需代码开发,减少开发所需的人力成本和对IT人员的需求。
开发成本
传统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不仅需要重复性输入代码,软件维护、二次开发、系统集成也需要较高的成本,这就意味着大量时间和成本的注入。
使用零代码平台进行开发,很多工作都能由业务人员代劳,大大减少开发人员的开发成本、需求变化导致的二次开发成本以及维护成本。
沟通成本
由于需求和执行之间的差别,传统软件的开发人员和业务人员面临难以逾越的"沟通鸿沟"。例如,业务人员需将所有需求对接给开发人员,一旦需求进行更改,业务人员需要再次提交需求,周而复始的需求对接将造成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互不理解的矛盾。
零代码"所见即所得"的可视化开发方式,开发前期就能够很快明确开发目标和边际,减少与IT部门反复沟通的流程,提升了各部门的沟通效率,降低沟通成本。
零代码开发能够增加灵活性
企业需求多而复杂,使用传统开发模式,需求不能高效地被解决,导致需求堆积严重 ;其次边缘性需求容易被搁置,长时间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方案。此外也会经常遇到需求临时变化调整的情况,但实际调整起来,代码调整一般会非常麻烦。
使用零代码平台后,业务人员可以及时响应客户需求,自己改变搭建形成新应用。企业也可以根据边缘需求和长尾需求的紧急和重要程度,灵活展开开发计划。
低代码与零代码
低代码和零代码都旨在降低应用开发的门槛,通过可视化开发方式,预构建组件和集成服务来简化应用开发过程,提高开发效率,缩短开发周期。但两者在编程能力要求、定制化程度和应用复杂性方面有一定的区别。
编程能力要求不同
低代码平台通常需要用户具备一定程度的编程能力,尤其是在进行复杂的逻辑处理和定制功能的时候,因此低代码平台面向专业开发人员。而零代码平台则完全不要求用户具备编程知识,任何人都可以通过零代码平台轻松构建应用程序。
定制化程度不同
低代码平台提供了更高程度的定制化能力,允许开发人员在必要时编写代码来扩展或定制功能。相比之下,零代码平台在定制化能力方面相对受限,主要依赖平台提供的预构建组件和配置选项。
应用复杂性不同
由于零代码开发无需编程,所以它的使用方向比低代码狭窄。低代码平台适用于构建更复杂的企业级应用程序,具有较强的扩展性和灵活性,相比零代码更适用于大型项目。而零代码平台则更适合构建简单的应用,更"小",更"封闭"的业务场景,如小型网站、报表、后勤管理等非核心的企业内部工具。
零代码的价值
技术价值:全面降低开发难度和门槛,帮助消除系统孤岛
从应用开发方式上看,零代码开发平台模块化的组件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可以以可视化界面和拖拉拽的应用搭建方式赋能开发者和业务人员,并通过抽象和封装的代码降低开发人员的代码准入门槛。随着低代码的普及和场景渗透加深,未来低代码将整合更多技术,赋能各行业企业的复杂场景需求。
从应用场景上看,低代码平台可实现复杂业务场景的搭建和应用,而零代码平台可实现简易业务场景的搭建和应用。应用搭建完成后,开发人员以低代码和零代码的技术底座和API接口为基础,仅需轻量二次开发即可实现系统联通,使企业内部数据流通,消除系统孤岛,提升数据价值。
业务价值:辅助业务数字化创新,跨部门业务高效协同
零代码平台提供海量模板、应用和解决方案,覆盖垂直行业和通用业务场景,全方位满足企业应用搭建的个性化需求,促进企业改变原有开发模式,解决最后一公里开发难题,增强企业业务韧性。
企业可以通过应用模板和可视化界面便捷地组合相关应用,创建新应用,进行二次开发,快速应对市场变化,促进个性化业务系统的专业化创新,减少个性化需求造成的巨额成本。
此外,零代码平台支持跨多个组织协同开发,高效地解决传统系统开发的流程复杂、数据收集难等问题,提高开发敏捷性和成功率,促进高效开发。
商业价值:降本增效,低成本试错
企业IT支出成本极高,从业人员薪资不断递增。零代码平台通过技术赋能提升IT部门工作效率,均衡企业IT成本,并打通IT与业务的工作壁垒。企业可以利用零代码打造企业数字时代核心IT基地,构建公司IT能力。
此外,企业基于零代码平台现有模板和应用进行二次开发,可缩短软件试错时间和整体开发时间。零代码平台支持快速调整,可以有效降低创新性业务开展的试错成本,让企业有更多时间和资金捕捉和研究行业业务新动态。
人才价值:实现自我价值,人才最大化利用
低代码平台助力企业人员实现自我价值,业务人员可以学习零代码提升个人技能,开发人员可以将精力放在更核心的开发环节上,提升个人技术水平。因此,低代码能帮助企业实现 IT人才的最大化利用,实现人才供给和需求的真正匹配。
此外,由于零代码的引入和数字化的开展,企业也衍生出了零代码开发师等新职业。零代码不会剥夺IT人才的就业机会,反而分流了高级IT人才和初级IT人员的发展路径,增加了彼此的发展机会。
零代码还是低代码?
零代码和低代码的出现可以说是众望所归,那么企业如果想要购置一套业务系统,到底应该选择零代码还是低代码呢?
这里给出一些参考,如果企业没有开发能力,且不准备提供专职的"代码开发"岗位,那么必须选择零代码平台。零代码平台可以让没有IT能力的企业自行搭建一套业务系统,只需掌握业务流程模型,即可在界面中快速部署功能选项。长达几个月的系统构建流程,能被缩减到几个星期,甚至几天。
如果企业拥有自己的IT团队,具备一定的IT开发能力,那么低代码使用起来更为灵活,毕竟低代码平台能力更为丰富和广泛,可以实现的功能也就更丰富。
特别是企业有较多的个性化需求,且业务、UI设计等需求都较为复杂的情况下,低代码平台就是更好的选择。因为零代码平台的界面布局和交互都遵从统一的设计范式和业务模型,平台能力和界面都较为固定。复杂个性化业务应用要通过增加代码量来实现构建或修改,低代码的二次开发和资源整合能力会更为符合企业需求。
零代码与人工智能
2023年,OpenAI所发布的ChatGPT横空出世,将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2023年也成为了AI技术的新元年。
众多低代码和零代码平台都在对于AIGC(AI-Generated Content,AI生成内容)技术场景化应用展开预研和探索,研究如何与AIGC融合。
例如:
智能搭建:通过AIGC能力,基于自然语义快速生成数据模型、页面/表单、业务流程等对象。自动化生成和配置业务规则、事件和消息提醒等,提高构建效率,同时确保配置的准确性。
辅助搭建:利用预训练的配置逻辑,实现引导式的配置提示,提升用户在特定配置阶段的效率。整合知识库、操作文档和视频指南,辅助用户进行配置和二次开发,提升应用构建效率。
自动编程:除了基于集成开发环境的深度二次开发能力外,还支持在线轻量级二次开发和扩展。引入脚本语言,扩展处理复杂逻辑的能力。允许用户根据需要自动生成对象,并进行手动调整,同时确保高效和准确性。
可以预见到的是,AI+低/零代码的融合,开发模式、工作方式都将产生新的变化,参与应用开发的人群将更广泛,企业总体的定制开发效率将继续提升。AI与低/零代码融合后,也将进一步提升产品的能力,满足数字化应用高效构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