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学习-HDFS分布式存储原理

Hadoop的基本概念

  • Hadoop是Apache的一个开源的分布式计算平台,核心是以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和MapReduce分布式计算框架构成,为用户提供了一套底层透明的分布式基础设施

  • Hadoop框架中最核心设计就是:HDFS和MapReduce。HDFS提供了海量数据的存储,MapReduce提供了对数据的计算。

  • HDFS是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具有高容错性、高伸缩性,允许用户基于廉价硬件部署,构建分布式存储系统,为分布式计算存储提供了底层支持

  • MapReduce提供简单的API,允许用户在不了解底层细节的情况下,开发分布式并行程序,利用大规模集群资源,解决传统单机无法解决的大数据处理问题

  • 设计思想起源于Google GFS、MapReduce Paper

  • Doug Cutting在Yahoo开发,2008年贡献给Apache基金会

GFS设计思想

HDFS的设计思想起源于GFS论文。所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GFS的核心设计思想。

2003年,Google发表了一篇 技术学术论文,公开介绍了自己的谷歌文件系统GFS( Google File System)。这是Google公司为了存储海量搜索数据而设计的专用文件系统。

其基本原理如下:

GFS中有四类角色,分别是

  • GFS chunkserver:

    • GFS的设计思想就是将文件分成固定大小(chunk size默认大小是64MB)的chunk来存储的。
    • 每个chunk通过全局唯一的64位的chunk handle来标识,chunk handle在chunk创建的时候由GFS master分配。
    • GFS chunkserver把文件存储在本地磁盘中,读或写的时候需要指定文件名和字节范围,然后定位到对应的chunk。
    • 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一个chunk一般会在多台GFS chunkserver上存储,默认为3份,但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修改这个值。
  • GFS master:

    • 管理所有的元数据信息,包括namespaces,访问控制信息,文件到chunk的映射信息,以及chunk的地址信息(即chunk存放在哪台GFS chunkserver上)。
    • 在GFS架构中只有单个master,这种架构的好处是设计和实现简单,但保证master节点的稳定性,就需要减轻master节点的负担。
  • GFS client:

    • GFS应用端使用的API接口,client和GFS master交互来获取元数据信息,但是所有和数据相关的信息都是直接和GFS chunkserver来交互的。
  • Application:

    • Application为使用GFS的应用,应用通过GFS client于GFS后端(GFS master和GFS chunkserver)打交道。

读取流程

  1. 对于指定的文件名和读取位置偏移值,客户端可以根据固定的 Chunk 大小来计算出该位置在该文件的哪一个 Chunk 中
  2. 客户端向 Master 发出请求,其中包含要读取的文件名以及 Chunk 索引值
  3. Master 向客户端响应该 Chunk 的 Handle 以及其所有 Replica 当前所在的位置。客户端会以文件名和 Chunk 索引值为键缓存该数据
  4. 之后,客户端便可以选取其中一个 Replica 所在的 Chunk Server 并向其发起请求,请求中会指定需要读取的 Chunk 的 Handle 以及要读取的范围

写入流程

  1. GFS client向GFS master请求拥有具有当前chunk的lease的chunkserver信息,以及chunk的其他副本所在的chunkserver的信息,如果当前chunk没有lease,GFS master会分配一个。
  2. GFS master把primary chunkserver以及其他副本的chunkserver信息返回给client。client会缓存这些信息,只有当primary chunkserver连不上或者lease发生改变后,才需要再向GFS master获取对应的信息。
  3. client把数据推送给所有包含此chunk的chunkserver,chunkserver收到后会先把数据放到内部的LRU buffer中,当数据被使用或者过期了,才删除掉。注意,这里没有将具体怎么来发送数据,会在下面的Data Flow讲。
  4. 当所有包含chunk副本的chunkserver都收到了数据,client会给primary发送一个写请求,包含之前写的数据的信息,primary会分配对应的序号给此次的写请求,这样可以保证从多个客户端的并发写请求会得到唯一的操作顺序,保证多个副本的写入数据的顺序是一致的。
  5. primary转发写请求给所有其他的副本所在的chunkserver(Secondary replica),操作顺序由primary指定。
  6. Secondary replica写成功后会返回给primary replica。
  7. Primary replica返回给client。任何副本发生任何错误都会返回给client。

HDFS基本概念

  • HDFS是hadoop自带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即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 HDFS具有高容错性,部署成本低等特性。
  • HDFS提供了对应用数据的高吞吐量访问,适用于大量数据集的应用。
  • HDFS放宽了对POXIS的要求,采用流式的数据访问方式。
  • HDFS 最初是作为 Apache Nutch 网络搜索引擎项目的基础设施而构建的。
  • HDFS的设计思想就是基于GFS论文而实现的。

HDFS的优点

  • 高容错性:硬件故障是常态而不是例外。 一个 HDFS 实例可能由数百或数千台服务器组成,每台服务器都会存储一部分数据。 事实上,有大量组件并且每个组件都有很大的故障概率,这意味着 HDFS 的某些组件总是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故障检测和快速、自动恢复是 HDFS 的核心架构目标。由于 HDFS 采用数据的多副本方案,所以部分硬件的损坏不会导致全部数据的丢失。
  • 流式数据访问:HDFS 更适合批处理而不是用户交互使用,适合一次写入,多次读取。HDFS 设计的重点是支持高吞吐量的数据访问, 而不是低延迟的数据访问。
  • 大数据集:HDFS 适合于大文件的存储,文档的大小应该是是 GB 到 TB 级别的。
  • 简单一致性模型:HDFS 应用程序需要对文件进行一次写入多次读取的访问模型。 文件一旦创建、写入和关闭,除了追加和截断外,无需更改。 支持将内容附加到文件的末尾,但不能在任意点更新。 这种假设简化了数据一致性问题并实现了高吞吐量数据访问。 MapReduce 应用程序或网络爬虫应用程序与此模型完美契合。
  • 移动计算比移动数据更容易:如果应用程序请求的计算在它所操作的数据附近执行,它会更有效率。 当数据集的大小很大时尤其如此。 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网络拥塞并增加了系统的整体吞吐量。 假设通常将计算迁移到数据所在的位置,而不是将数据移动到应用程序运行的位置。 HDFS 为应用程序提供了接口,使它们更接近数据所在的位置。
  • 跨异构硬件和软件平台的可移植性:HDFS是使用Java开发的,任何支持java的服务器上都可以部署HDFS,所以HDFS 具有良好的跨平台移植性,这使得其他大数据计算框架都将其作为数据持久化存储的首选方案。

HDFS的缺点

  • 不适合低延时数据访问,比如毫秒级的存储数据,是做不到的。
  • 无法高效的对大量小文件进行存储。存储大量小文件的话,它会占用NameNode大量的内存来存储文件目录和块信息。这样是不可取的,因为NameNode的内存总是有限的。小文件存储的寻址时间会超过读取时间,它违反了HDFS的设计目标。
  • 不支持并发写入、文件随机修改。一个文件只能有一个写,不允许多个线程同时写;仅支持数据append,不支持文件的随机修改

HDFS架构

HDFS的总体架构基本与GFS的设计思路一致,其中HDFS Client对应着GFS 中的Client和Application。NameNode对应着GFS中的Master角色,DataNode对应着GFS中的chunkserver。

NameNode主要负责管理文件系统的namespace以及管理Client对文件系统的访问。NameNode 执行文件系统命名空间操作,如打开、关闭和重命名文件和目录。 它还确定块到 DataNode 的映射。

DataNode主要负责管理连接到它们运行的节点的存储,负责处理来自文件系统客户端的读写请求,根据NameNode的指令执行块的创建、删除和复制。

HDFS1.0架构

角色介绍:

  • Client
    • 与HDFS的NameNode和DataNode交互,进行读写、创建目录、创建文件、复制、删除等操作。
    • HDFS提供了很多客户端,例如HDFS Shell,Java Client,HDFS Web Console等。
  • NameNode
    • 以FsImage的形式维护HDFS的命名空间,文件系统树以及整棵树内所有的文件和目录。
    • 以EditLog形式,记录对每个文件的新增,修改,删除的操作。
    • 记录每个文件中各个Block所在的DataNode信息。
    • 处理客户端对文件的请求。
    • 配置副本策略。
  • SecondaryNameNode
    • 并非NameNode的热备,当NameNode挂掉的时候,它并不能替换NameNode并提供服务。
    • 其主要作用是定期合并Fsimage和Edits,并推送给NameNode。
    • 不接受Client的请求,作为NameNode的冷备。
  • DataNode
    • 实际存储数据的单元。
    • 以Block为单位。
    • 数据以普通文件形式保存在本地文件系统。
    • 定期向NameNode发送它们所存储的数据块的列表。

HDFS数据块

HDFS为了支持高效的处理数据,引入了数据块的概念。

  • 1.X的版本默认是64MB(后面2.x的版本开始,默认为128MB)。
  • HDFS上的文件也被划分为块大小的多个分块(Chunk),作为独立的存储单元。
  • HDFS中小于一个块大小的文件,不会占据整个块的空间。

引入数据块带来好处:

  1. 一个文件的大小可以大于网络中任意一个磁盘的容量,文件的所有块并不需要存储在同一个磁盘里,因此他们可以利用集群上的任意一个磁盘进行存储。
  2. 使用抽象块而非整个文件作为存储单元,大大简化了存储子系统的设计。由于块的大小是固定的,因此计算单个磁盘能存储多少个块就相对容易,便于存储管理。
  3. 文件分块存储之后按照数据块来读,提高了文件随机读的效率和并发读的效率
  4. 保存数据块若干副本到不同的机器节点实现可靠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同一数据块的并发读效率

为什么块的大小不能设置的过大也不能过小(为什么块的大小为128MB?):

  1. HDFS的块比磁盘的块大,其目的是为了最小化寻址开销。
  2. 如果块过大,从磁盘传输数据时间会明显大于定位这个块开始位置所需的时间,导致程序在处理这块数据时很慢。
  3. 如果块过小,会增加寻址时间,程序会一直寻找块开始的位置。

机架感知

通常,大型Hadoop集群是以机架的形式来组织的,同一个机架上不同节点间的网络状况比不同机架之间的更为理想。另外,NameNode设法将数据块副本保存在不同的机架上以提高容错性。

拓扑距离算法

拓扑距离算法:两个节点到达最近的共同祖先的距离总和。

  • 同一节点上的进程 = 0
  • 同一机架上的不同节点 = 2
  • 同一数据中心不同机架上的节点 = 4
  • 不同数据中心的节点 = 6

副本放置策略

假设副本数为3。

  • 第一个副本放置在Client所处的节点上,如果客户端在集群外(例如Java Client API),则随机选择一个。快速写入。
  • 第二个副本写入位于不同rack的节点。主要应对交换机故障的情况,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 第三个副本写入和第二份副本同一个rack内的节点。主要为了减少跨rack的网络流量,同时兼顾可靠性和效率。

HDFS读流程

  1. HDFS Client调用DistributedFileSystem对象的open()方法来打开希望读取的文件。
  2. DistributedFileSystem向NameNode发送一个RPC请求,通过查询元数据,找到每个block所在的DataNode地址,这些地址是按照拓扑距离排序之后,再将block列表返回给客户端。
  3. 客户端通过NameNode返回的信息调用FSDataInputStream对象,FSDataInputStream里封装一个DFSInputStream对象,读取最适合的副本节点(本地→同机架→数据中心)。然后反复调用read()方法,将数据从DataNode传输到Client。
  4. 下载完成block后,客户端会通过DataNode存储的校验和来确保文件的完整性,DFSInputStream会关闭与该DataNode的连接,然后寻找下一个块的最佳DataNode(重复步骤3)。
  5. Client从流中读取数据时,块是按照打开DFSInputstream与DataNode新建连接的顺序读取的。它也会根据需要询问NameNode来检索下一批数据块的DataNode的位置。一旦客户端完成读取,就对FSDataInputstream调用close()方法。

HDFS写流程

  1. HDFS Client会调用DistributedFileSystem对象的create方法
  2. DistributedFileSystem向NameNode发送一个RPC请求,NameNode会去做各种各样的检验,比如目标文件是否存在,是否有权限写入等等,如果检验通过,NameNode就会创建一个文件,否则会抛出异常。
  3. DistributedFileSystem返回一个FSDataOutputStream对象给客户端用于写数据。FSDataOutputStream封装了一个DFSOutputStream对象负责客户端跟DataNode以及NameNode的通信。
  4. DFSOutputStream将数据分成一个个packet(默认大小是64kb),并写入数据队列。DataStreamer会处理数据队列,并请求NameNode返回一组DataNode List,用于构成DataNode Pipeline,DataStreamer将数据包发送给管线中的第一个DataNode,第一个DataNode将接收到的数据发送给第二个DataNode,第二个发送给第三个,依此类推下去。
  5. DFSOutputStream还维护着一个数据包队列来确认数据包是否成功写入,这个队列成为ack队列。
  6. 当一个Block传输完成之后,HDFS会再次请求NameNode传输。
  7. 当客户端完成了数据的传输,调用数据流的close方法。该方法将数据队列中的剩余数据包写到DataNode的管线并等待管线的确认。
  8. 客户端收到管线中所有正常DataNode的确认消息后,通知NameNode文件写完了。
  9. 客户端完成数据的写入后,对数据流调用close方法。该操作将剩余的所有数据包写入DataNode管线,并在联系到NameNode且发送文件写入完成信号之前,等待确认。

如果写入DataNode发生故障:

  1. 关闭管线,把确认队列中的所有包都添加回数据队列的最前端,以保证故障节点下游的DataNode不会漏掉任何一个数据包。
  2. 为存储在另一正常DataNode的当前数据块指定一个新的标志,并将该标志传送给NameNode,以便故障DataNode在恢复后可以删除存储的部分数据块。
  3. 如果在数据写入期间DataNode发生故障,待确认消息队列迟迟得不到确认消息,这时会有一个超时时间,超过这个时间,从管线中删除故障数据节点并且把余下的数据块写入管线中另外两个正常的DataNode(也就是这两个节点组成新的管线并且blockID的值要发生变化,另外注意正常的节点中包括之前上传的部分小的64K文件,所以需要对其就行一个统计,确认我现在数到第几个包了,避免重复提交)。NameNode在检测到副本数量不足时,会在另一个节点上创建新的副本。
  4. 后续的数据块继续正常接受处理。
  5. 在一个块被写入期间可能会有多个DataNode同时发生故障,但非常少见。只要设置了dfs.replication.min的副本数(默认为1),写操作就会成功,并且这个块可以在集群中异步复制,直到达到其目标副本数(dfs.replication默认值为3)。

故障恢复和容灾

HDFS的主要目标就是即使在出错的情况下也要保证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常见的三种出错情况是:Namenode出错, Datanode出错和网络割裂(network partitions)。

DataNode容灾

磁盘数据错误,心跳检测和重新复制

  • 每个Datanode节点周期性地向Namenode发送心跳信号。
  • 网络割裂可能导致一部分Datanode跟Namenode失去联系。
  • Namenode通过心跳信号的缺失来检测这一情况,并将这些近期不再发送心跳信号Datanode标记为宕机,不会再将新的请求发给它们,任何存储在宕机Datanode上的数据将不再有效。
  • Datanode的宕机可能会引起一些数据块的副本系数低于指定值,Namenode不断地检测这些需要复制的数据块,一旦发现就启动复制操作。
    • 在下列情况下,可能需要重新复制:
      • 某个Datanode节点失效
      • 某个副本遭到损坏
      • Datanode上的硬盘错误
      • 文件的副本系数增大

集群均衡

HDFS的架构支持数据均衡策略。如果某个Datanode节点上的空闲空间低于特定的临界点,按照均衡策略系统就会自动地将数据从这个Datanode移动到其他空闲的Datanode。当对某个文件的请求突然增加,那么也可能启动一个计划创建该文件新的副本,并且同时重新平衡集群中的其他数据。

数据完整性

从某个Datanode获取的数据块有可能是损坏的,损坏可能是由Datanode的存储设备错误、网络错误或者软件bug造成的。HDFS客户端软件实现了对HDFS文件内容的校验和(checksum)检查。当客户端创建一个新的HDFS文件,会计算这个文件每个数据块的校验和,并将校验和作为一个单独的隐藏文件保存在同一个HDFS名字空间下。当客户端获取文件内容后,它会检验从Datanode获取的数据跟相应的校验和文件中的校验和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客户端可以选择从其他Datanode获取该数据块的副本。

NameNode容灾

在HDFS1.0架构中,Namenode是HDFS集群中的单点故障(single point of failure)所在,内存中的元数据都将全部丢失,造成整个HDFS集群不可用。为了提供可用性,HDFS提供了SecondaryNameNode角色,主要用于定期合并Fsimage和Edits,并推送给NameNode。

FsImage和EditLog

在HDFS中,FsImage和EditLog是NameNode两个非常重要的文件。

NameNode的存储目录树的信息,而目录树的信息则存放在FsImage文件中,当NameNode启动的时候会首先读取整个FsImage文件,将信息装载到内存中。

EditLog存储日志信息,在NameNode上所有对目录的操作,增加,删除,修改等都会保存到EditLog中,并不会同步到FsImage中,当NameNode关闭的时候,也不会将FsImage和EditLog进行合并。

当NameNode启动的时候,首先装载FsImage文件,然后按照EditLog中的记录执行一遍所有记录的操作,最后把信息的目录树写入FsImage中,并删掉EditLog,重新启用新的EditLog。

Secondary NameNode

从上述对FsImage和EditLog的学习中可以发现

  • FsImage是整个NameNode内存中元数据在某一时刻的快照(Snapshot)。
  • FsImage不能频繁的构建,生成FsImage需要花费大量的内存。
  • 目前FsImage只在NameNode重启时才构建。
  • 而Editlog记录的是从这个快照开始到当前所有的元数据的改动。
  • 如果Editlog太多,重放Editlog会消耗大量时间,这会导致启动NameNode花费数小时之久。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定时来构建FsImage,又不影响NameNode的服务呢?答案就是Secondary NameNode。

  1. 第一阶段:NameNode启动
    (1)第一次启动NameNode格式化后,创建Fsimage和Edits文件。如果不是第一次启动,直接加载编辑日志和镜像文件到内存。
    (2)客户端对元数据进行增删改的请求。
    (3)NameNode记录操作日志。
    (4)NameNode在内存中对元数据进行增删改。
  2. 第二阶段:Secondary NameNode工作
    (1)Secondary NameNode询问NameNode是否需要CheckPoint。直接带回NameNode是否检查结果。
    (2)Secondary NameNode请求执行CheckPoint。
    (3)NameNode滚动正在写的Edits日志。
    (4)将滚动前的编辑日志和镜像文件拷贝到Secondary NameNode。
    (5)Secondary NameNode加载编辑日志和镜像文件到内存,并合并。
    (6)生成新的镜像文件fsimage.chkpoint。
    (7)拷贝fsimage.chkpoint到NameNode。
    (8)NameNode将fsimage.chkpoint重新命名成fsimage。

HDFS2.0架构

实际上,虽说有了Secondary NameNode,但它只负责定期合并FsImage和EditLog,不是NameNode的主备,所以NameNode的单点故障问题还依然存在。

另外FsImage和EditLog操作都是在内存中的,内存受限,整个集群的Size受限于这么一个单节点的NameNode。

所以在HDFS2.0架构优化,就是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解决方案如下

Hadoop1.0架构问题 Hadoop2.0的改进
单一NameNode,存在单点故障问题 HDFS HA,提供NameNode热备
单一NameNode单一NameSpace,无法实现资源隔离 HDFS Federation管理多个命名空间

NameNode HA概述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NameNode的高可用架构主要包含几个部分:

  • Active NameNode(ANN):在HDFS集群中,对外提供读写服务的唯一Master节点。ANN将客户端请求过来的写操作通过EditLog写入共享存储系统(即JournalNode Cluster),为Standby NameNode及时同步数据提供支持;
  • Standby NameNode(SBN):与ANN相互形成热备,SBN及时从共享存储系统中读取EditLog数据并更新内存,以保证当前状态尽可能与ANN同步。
  • JournalNode Cluster(JNs):ANN与SBN之间共享Editlog的一致性存储系统,是HDFS NameNode高可用的核心组件。借助JournalNode集群ANN可以尽可能及时同步元数据到SBN。其中ANN采用Push模式将EditLog写入JN,SBN通过Pull模式周期性地从JN拉取数据,整个过程中JN不主动进行数据交换;
  • ZKFailoverController(ZKFC):ZKFailoverController以独立进程运行,对NameNode主备切换进行控制,正常情况ANN和SBN分别对应各自ZKFC进程。ZKFC主要功能:NameNode健康状况检测;借助Zookeeper实现NameNode自动选主;操作NameNode进行主从切换;
  • Zookeeper(ZK):为ZKFC实现自动选主功能提供统一协调服务。
  • DataNode:DataNode 会同时向主NameNode和备NameNode上报数据块的位置信息。

接下来我们将从三个方面讨论NameNode HA的机制:

  1. 主从一致性问题:如何保持主和备NameNode的状态同步
  2. 脑裂:脑裂问题就是产生了两个leader,导致集群行为不一致了
  3. 透明切换(failover):NameNode切换对外透明,主Namenode切换到另外一台机器时,不应该导致正在连 接的客户端失败,主要包括Client、Datanode与NameNode的链接。

主从一致性

就是要保证主从NameNode关于整个HDFS的元数据要一致。

  • Active NameNode启动后提供服务,并把Editlog写到本地和共享存储系统中。
  • Standby NameNode周期性的从QJM中拉取Editlog,保持与active的状态同步。
  • DataNode同时两个NameNode发送BlockReport。

脑裂

  • QJM的fencing,确保只有一个NN的写入成功。
  • DataNode的fencing,确保只有一个NN能够命令DN。
  • Client的fencing,确保只有一个NN能提供服务。
QJM的fencing

QJM全称是Quorum Journal Manager, 由JournalNode(JN)组成,一般是奇数个结点组成。

  • 高可用:
    • 当存活的节点数为偶数个时,无法提供正常服务。
  • 基于Paxos:
    • NameNode会同时向所有JournalNode并行写文件,只要有N/2+1个结点写成功则认为此次写操作成功,遵循Paxos协议。
  • 防止双写
    • Epoch Number
      • 当NN成为Active结点时,其会被赋予一个Epoch Number
      • 每个Epoch Number是唯一的,不会有相同的出现
      • Epoch Number有严格顺序保证,每次NN切换后其Epoch Number都会自增1
    • ANN把自己的Epoch Number通过发送给所有JN结点
    • ANN同步日志到JN的任何RPC请求都必须包含这个Epoch Number。
    • JN会对比每次请求中的Epoch Number和保存在本地的Epoch Number,小于则拒绝该请求,反之则更新本地保存的Epoch Number
DataNode的fencing
  • 每个NN改变状态的时候,向DN发送自己的状态和一个序列号(类似Epoch Numbers)。
  • DN在运行过程中维护此序列号,当failover时,新的NN在返回DN心跳时会返回自己的active状态和一个更大的序列号。DN接收到这个返回则认为该NN为新的active。
  • 如果这时原来的active NN恢复,返回给DN的心跳信息包含active状态和原来的序列号,这时DN就会拒绝这个NN的命令。
Client的fencing

让访问Standby NN的客户端直接失败

  • 在RPC层封装了一层,通过FailoverProxyProvider以重试的方式连接NN。
  • 通过若干次连接一个NN失败后尝试连接新的NN,对客户端的影响是重试的时候增加一定的延迟。
  • 客户端可以设置重试次数和时间。

Failover

主备切换是通过ZKFC实现的。具体功能如下:

  1. NameNode的HealthMonitoring。ZKFC使用健康检查命令定期ping其本地NameNode。 只要NameNode及时响应健康状态,ZKFC就认为该节点是健康的。如果节点崩溃、冻结或以其他方式进入不健康状态,健康监视器会将其标记为不健康。
  2. ZK Session管理:当本地NameNode健康时,ZKFC在ZK中保持一个会话打开。如果本地NameNode处于活动状态,它还持有一个特殊的"锁"znode。 此锁使用ZK对"临时"节点的支持; 如果会话过期,锁节点将被自动删除。
  3. ZK选主:如果本地NameNode是健康的,且ZKFC发现没有其它的节点当前持有znode锁,它将为自己获取该锁。如果成功,则它已经赢得了选择,并负责运行故障转移进程以使它的本地NameNode为Active。故障转移进程与前面描述的手动故障转移相似,首先如果必要保护之前的现役NameNode,然后本地NameNode转换为Active状态。

HDFS Federation

HDFS 1.0命名空间架构大致可以分为两层:

  • Namespace:由目录、文件和数据块组成,支持常见的 文件系统操作,例如创建、删除、修改和列出文件和目 录。
  • BlockStorageService:这个部分又由两部分组成
    • 数据块管理(Block Management),由NameNode提供
      • 通过处理DataNode的注册和定期心跳来提供集群中DataNode的基本关系;
      • 维护数据到数据块的映射关系,以及数据块在DataNode的映射关系;
      • 支持数据块相关操作,如创建、删除、修改和获取块位置;
      • 管理副本的放置、副本的创建,以及删除多余的副本。
    • 存储( Storage) ,由DataNode提供
      • 主要在本地文件系统存储数据块,并提供读写访问。

之前的HDFS架构只允许整个集群有一个命名空间。在该配置中,单个Namenode管理命名空间。

可以通过HDFS Federation通过向HDFS添加对多个Namenode/命名空间的支持来解决此限制。

Federation概述和原理

设计特点:

  • NameNode共享底层的数据节点存储资源
  • DataNode向所有NameNode汇报
  • 属于同一个Namespace的块构成一个block pool
  • 可以存在多个相互独立的NameNode
  • 水平扩展的命名服务
  • 独立管理Namespace和block pool
  • 联邦(Federation)关系不需要彼此协调
  • 向后兼容

原理:

  • 一个Namespace和一个BlockPool对应
  • 一个BlockPool是属于某个namespace下的一系列block。
  • DataNode是共享的,不同BlockPool的block在同一个DataNode上存储。
  • 一个Namespace和它的blockpool一起被叫做Namespace Volume。

Federation的配置

xml 复制代码
<configuration>
  <!-- 配置namenode服务 -->
  <property>
    <name>dfs.nameservices</name>
    <value>ns1,ns2</value>
  </property>
  <!-- 配置nn host1 -->
  <property>
    <name>dfs.namenode.rpc-address.ns1</name>
    <value>nn-host1:rpc-port</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dfs.namenode.http-address.ns1</name>
    <value>nn-host1:http-port</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dfs.namenode.secondary.http-address.ns1</name>
    <value>snn-host1:http-port</value>
  </property>
  <!-- 配置nn host2 -->
  <property>
    <name>dfs.namenode.rpc-address.ns2</name>
    <value>nn-host2:rpc-port</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dfs.namenode.http-address.ns2</name>
    <value>nn-host2:http-port</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dfs.namenode.secondary.http-address.ns2</name>
    <value>snn-host2:http-port</value>
  </property>

  .... Other common configuration ...
</configuration>

访问地址如下:

hdfs://nn-host1:rpc-port/foo/bar

hdfs://nn-host2:rpc-port/tmp/data

ViewFs

Federation存在的问题

  • 客户端都要更新配置文件,并维护多个Namespace
  • 访问目录需要指定完整路径
  • 当Namespace增多以后,管理和访问非常不方便。

基于上述问题,社区提出了基于客户端的ViewFs(视图文件系统)。ViewFs简单的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虚拟的,逻辑上的文件系统。因为这个文件系统实际并不真实存在,只是我们构建了这个文件系统,它的底层指向了实际意义上的多物理集群。ViewFs实际上是使用挂载表(Mount Table)做到的。

有点类似于Docker挂载宿主机的volume机制。

ViewFs配置

xml 复制代码
<property> <!-- core-site.xml --> 
  <name>fs.defaultFS</name>
  <value>viewfs://Cluster1</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hdfs-site.xml -->
	<name>fs.viewfs.mounttable.Cluster1.link./data</name>
	<value>hdfs://nn-host1:rpc-port/data</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fs.viewfs.mounttable.Cluster1.link./project</name> 
  <value>hdfs://nn-host2:rpc-port/project</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fs.viewfs.mounttable.Cluster1.link./user</name>
	<value>hdfs://nn-host3:rpc-port/user</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fs.viewfs.mounttable.Cluster1.link./tmp</name> 
  <value>hdfs://nn-host4:rpc-port/tmp</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fs.viewfs.mounttable.Cluster1.linkFallback</name>
	<value>hdfs://nn-host1:rpc-port/</value>
</property>

访问地址:

/foo/bar => nn-host4

/tmp/data => nn-host1

->

viewfs://cluster1/foo/bar

viewfs://cluster1/tmp/data

ViewFS方案也存在一些问题:

  • 对于已经发不出去的客户端,升级比较困难;
  • 对于新增目录,需要添加挂在表与产品对接,维护起来比较困难。

HDFS3.0架构

HDFS1.0架构和HDFS2.0架构存在的问题:

  • HDFS的Master/Slave架构,使得Master节点在元数据存储与提供服务上都 会存在瓶颈。
  • 为了解决扩展性、性能、隔离等问题,社区提出了Federation方案(HDFS- 1052)。
  • 使用该方案之后,带来的问题就是同一个集群出现了多个命名空间 (namespace)。客户需要知道读写的数据在哪个命名空间下才可以进行操作。为了解决统一命名空间的问题,社区提出了基于客户端(client-side) 的解决方案ViewFS(HADOOP-7257)。
  • ViewFS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于已经发布出去客户端升级比较困难, 对于新增目录需要增加挂载配置,维护起来比较困难。

社区在2.9和3.0版本 中发布了一个新的解决统一命名空间问题的方案Router-Based Federation (HDFS-10467),该方案是基于服务端进行实现的。

HDFS RBF概述

基于路由的Federation方案是在服务端添加了一个Federation layer,这个额 外的层允许客户端透明地访问任何子集群。Federation layer将Block访问引导 至适当的子群集,维护namespaces的状态。

Federation layer包含多个组件。Router是一个与NameNode具有相同接口的 组件,根据State Store的元数据信息将客户端请求转发给正确的子集群。State Store组件包含了远程挂载表(和ViewFS方案里面的配置文件类似 ,但在客户 端之间共享)。

Router(无状态):一个系统中可以包含多个Router,每个Router包含两个作用:

  1. 为客户端提供单个全局的NameNode接口,并将客户端的请求转发到正 确子集群中的Active NameNode 上。
  2. 收集NameNode的心跳信息,报告给State Store,这样State Store维护 的信息是实时更新的。

State Store(分布式):在State Store里面主要维护以下几方面的信息:

  1. 子集群的状态,包括块访问负载、可用磁盘空间、HA状态等;
  2. 文件夹/文件和子集群之间的映射,即远程挂载表;
  3. Rebalancer操作的状态;
  4. Routers的状态。

RBF访问流程:

  1. 客户端向集群中任意一个Router发出某个文件的读写请求操作;
  2. Router从State Store里面的Mount Table查询哪个子集群包含这个文件,并从State Store里 面的Membership table里面获取正确的NN;
  3. Router获取到正确的NN后,会将客户端的请求转发到NN上,然后也会给客户端一个请求告诉 它需要请求哪个子集群;
  4. 此后,客户端就可以直接访问对应子集群的DN,并进行读写相关的操作。

HDFS异构存储

对需要频繁访问的数据我们称之为"热"数据,反之我们称之为"冷"数据,而处于中间的数据我们称之为"温"数据。 Hadoop从2.6.0版本开始支持异构存储。

那么如何定义数据为冷热呢,参考如下:

age 使用频率 温度
age < 7天 1天20次 HOT
7天 >= age < 1月 1周5次 WARM
1月 >= age < 3月 1月5次 COLD
3月 >= age < 3年 1年2次 FROZEN

HDFS定义了Lazy_Persist、All_SSD、One_SSD、Hot、Warm和Cold六种存储策略:

  1. Lazy_Persist:1份数据存储在[RAM_DISK]即内存中,其他副本存储在DISK中
  2. All_SSD:全部数据都存储在SSD中
  3. One_SSD:一份数据存储在SSD中,其他副本存储在DISK中
  4. Hot:全部数据存储在DISK中
  5. Warm:一份数据存储在DISK中,其他数据存储方式为ARCHIVE
  6. Cold:全部数据以ARCHIVE的方式保存
Policy ID Policy Name Block Placement(n replicas) Fallback storages for creation Fallback storages for replication
15 Lazy_Persist RAM_DISK: 1, DISK: n-1 DISK DISK
12 All_SSD SSD: n DISK DISK
10 One_SSD SSD: 1, DISK: n-1 SSD, DISK SSD, DISK
7 Hot (default) DISK: n ARCHIVE
5 Warm DISK: 1, ARCHIVE: n-1 ARCHIVE, DISK ARCHIVE, DISK
2 Cold ARCHIVE: n
1 Provided PROVIDED: 1, DISK: n-1 PROVIDED, DISK PROVIDED, DISK

HDFS API

Shell

hadoop.apache.org/docs/stable...

hadoop.apache.org/docs/stable...

Java API

java 复制代码
import org.apache.hadoop.conf.Configuration;
import org.apache.hadoop.fs.*;
import org.apache.hadoop.fs.permission.FsAction;
import org.apache.hadoop.fs.permission.FsPermission;
import org.apache.hadoop.io.IOUtils;
import org.apache.hadoop.util.Progressable;
import org.junit.After;
import org.junit.Before;
import org.junit.Test;

import java.io.*;
import java.net.URI;
import java.net.URISyntaxException;

/**
 * HDFS常用API
 */
public class HdfsTest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HDFS_PATH = "hdfs://192.168.0.106:8020";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HDFS_USER = "root";
    private static FileSystem fileSystem;


    /**
     * 获取fileSystem
     */
    @Before
    public void prepare() {
        try {
            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 new Configuration();
            // 这里我启动的是单节点的Hadoop,副本系数可以设置为1,不设置的话默认值为3
            configuration.set("dfs.replication", "1");
            fileSystem = FileSystem.get(new URI(HDFS_PATH), configuration, HDFS_USER);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URISyntax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创建目录,支持递归创建
     */
    @Test
    public void mkDir() throws Exception {
        fileSystem.mkdirs(new Path("/hdfs-api/test0/"));
    }


    /**
     * 创建具有指定权限的目录
     */
    @Test
    public void mkDirWithPermission() throws Exception {
        fileSystem.mkdirs(new Path("/hdfs-api/test1/"),
                new FsPermission(FsAction.READ_WRITE, FsAction.READ, FsAction.READ));
    }

    /**
     * 创建文件,并写入内容
     */
    @Test
    public void create() throws Exception {
        // 如果文件存在,默认会覆盖, 可以通过第二个参数进行控制。第三个参数可以控制使用缓冲区的大小
        FSDataOutputStream out = fileSystem.create(new Path("/hdfs-api/test/a.txt"),
                true, 4096);
        out.write("hello hadoop!".getBytes());
        out.write("hello spark!".getBytes());
        out.write("hello flink!".getBytes());
        // 强制将缓冲区中内容刷出
        out.flush();
        out.close();
    }


    /**
     * 判断文件是否存在
     */
    @Test
    public void exist() throws Exception {
        boolean exists = fileSystem.exists(new Path("/hdfs-api/test/a.txt"));
        System.out.println(exists);
    }


    /**
     * 查看文件内容
     */
    @Test
    public void readToString() throws Exception {
        FSDataInputStream inputStream = fileSystem.open(new Path("/hdfs-api/test/a.txt"));
        String context = inputStreamToString(inputStream, "utf-8");
        System.out.println(context);
    }


    /**
     * 文件重命名
     */
    @Test
    public void rename() throws Exception {
        Path oldPath = new Path("/hdfs-api/test/a.txt");
        Path newPath = new Path("/hdfs-api/test/b.txt");
        boolean result = fileSystem.rename(oldPath, newPath);
        System.out.println(result);
    }


    /**
     * 删除文件
     */
    @Test
    public void delete() throws Exception {
        /*
         *  第二个参数代表是否递归删除
         *    +  如果path是一个目录且递归删除为true, 则删除该目录及其中所有文件;
         *    +  如果path是一个目录但递归删除为false,则会则抛出异常。
         */
        boolean result = fileSystem.delete(new Path("/hdfs-api/test/b.txt"), true);
        System.out.println(result);
    }


    /**
     * 上传文件到HDFS
     */
    @Test
    public void copyFromLocalFile() throws Exception {
        // 如果指定的是目录,则会把目录及其中的文件都复制到指定目录下
        Path src = new Path("D:\BigData-Notes\notes\installation");
        Path dst = new Path("/hdfs-api/test/");
        fileSystem.copyFromLocalFile(src, dst);
    }

    /**
     * 上传文件到HDFS
     */
    @Test
    public void copyFromLocalBigFile() throws Exception {

        File file = new File("D:\kafka.tgz");
        final float fileSize = file.length();
        InputStream in = new BufferedInputStream(new FileInputStream(file));

        FSDataOutputStream out = fileSystem.create(new Path("/hdfs-api/test/kafka5.tgz"),
                new Progressable() {
                    long fileCount = 0;

                    public void progress() {
                        fileCount++;
                        // progress方法每上传大约64KB的数据后就会被调用一次
                        System.out.println("文件上传总进度:" + (fileCount * 64 * 1024 / fileSize) * 100 + " %");
                    }
                });

        IOUtils.copyBytes(in, out, 4096);

    }

    /**
     * 从HDFS上下载文件
     */
    @Test
    public void copyToLocalFile() throws Exception {
        Path src = new Path("/hdfs-api/test/kafka.tgz");
        Path dst = new Path("D:\app\");
        /*
         * 第一个参数控制下载完成后是否删除源文件,默认是true,即删除;
         * 最后一个参数表示是否将RawLocalFileSystem用作本地文件系统;
         * RawLocalFileSystem默认为false,通常情况下可以不设置,
         * 但如果你在执行时候抛出NullPointerException异常,则代表你的文件系统与程序可能存在不兼容的情况(window下常见),
         * 此时可以将RawLocalFileSystem设置为true
         */
        fileSystem.copyToLocalFile(false, src, dst, true);
    }


    /**
     * 查看指定目录下所有文件的信息
     */
    @Test
    public void listFiles() throws Exception {
        FileStatus[] statuses = fileSystem.listStatus(new Path("/hdfs-api"));
        for (FileStatus fileStatus : statuses) {
            //fileStatus的toString方法被重写过,直接打印可以看到所有信息
            System.out.println(fileStatus.toString());
        }
    }


    /**
     * 递归查看指定目录下所有文件的信息
     */
    @Test
    public void listFilesRecursive() throws Exception {
        RemoteIterator<LocatedFileStatus> files = fileSystem.listFiles(new Path("/hbase"), true);
        while (files.hasNext()) {
            System.out.println(files.next());
        }
    }


    /**
     * 查看文件块信息
     */
    @Test
    public void getFileBlockLocations() throws Exception {

        FileStatus fileStatus = fileSystem.getFileStatus(new Path("/hdfs-api/test/kafka.tgz"));
        BlockLocation[] blocks = fileSystem.getFileBlockLocations(fileStatus, 0, fileStatus.getLen());
        for (BlockLocation block : blocks) {
            System.out.println(block);
        }
    }


    /**
     * 测试结束后,释放fileSystem
     */
    @After
    public void destroy() {
        fileSystem = null;
    }


    /**
     * 把输入流转换为指定编码的字符
     *
     * @param inputStream 输入流
     * @param encode      指定编码类型
     */
    private static String inputStreamToString(InputStream inputStream, String encode) {
        try {
            if (encode == null || ("".equals(encode))) {
                encode = "utf-8";
            }
            BufferedReader reader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inputStream, encode));
            StringBuilder builder = new StringBuilder();
            String str = "";
            while ((str = reader.readLine()) != null) {
                builder.append(str).append("\n");
            }
            return builder.toString();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null;
    }
}

参考文献

Hadoop权威指南-第三章

HDFS官网

BigData-Note

美团对HDFS的应用

尚硅谷大数据

相关推荐
奔跑吧邓邓子5 小时前
大数据利器Hadoop:从基础到实战,一篇文章掌握大数据处理精髓!
大数据·hadoop·分布式
2401_857622666 小时前
SpringBoot框架下校园资料库的构建与优化
spring boot·后端·php
2402_857589366 小时前
“衣依”服装销售平台:Spring Boot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java·spring boot·后端
说私域6 小时前
基于定制开发与2+1链动模式的商城小程序搭建策略
大数据·小程序
hengzhepa7 小时前
ElasticSearch备考 -- Async search
大数据·学习·elasticsearch·搜索引擎·es
哎呦没8 小时前
大学生就业招聘:Spring Boot系统的架构分析
java·spring boot·后端
_.Switch8 小时前
Python Web 应用中的 API 网关集成与优化
开发语言·前端·后端·python·架构·log4j
GZ_TOGOGO8 小时前
【2024最新】华为HCIE认证考试流程
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协议·网络安全·华为
杨哥带你写代码9 小时前
足球青训俱乐部管理:Spring Boot技术驱动
java·spring boot·后端
AskHarries10 小时前
读《show your work》的一点感悟
后端